她在丛中笑全诗是什么(卜算子咏梅全诗赏析)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全文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附:陆游咏梅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全文解释
风雨把送走了春天,漫天飞雪又迎来了春天。悬崖之上还是百丈寒冰,犹有梅花俏丽开放。梅花的俏丽不是为了在春天里争奇斗艳,而是向百花报告春天的消息。等到山花恕放,百花争艳之时,梅花却藏在万花丛中笑看春光明媚。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1961年11月,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其时,苏共二十二大刚结束。在苏共二十二大上中共代表与苏共的当时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等发生了等发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中共与苏共正式交恶;
同时中国面临的是欧美封锁;国内又处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的时期。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和激励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写下这首词。
作品鉴赏
此词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乐观向上和大公无私的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光明磊落,积极向上和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发扬百折不挠,无私无畏,积极向上的共产主义精神。
词前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反其意”这里不但反了陆游词中的忧伤、悲观、孤独、寂寞的情调,也反了传统意义上梅花的形象:孤独、寂寞、清高、孤芳自赏。毛泽东这首词中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与百花的关系是为百花报春的笑看百花争春的这种形象,这种积极形象的梅花绝对是前无古人。
上阕“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四句单从词义上非常平白自然。但我们对比一下陆游词中的上阕“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梅花开放的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了。陆游词中的梅花是开在“驿外断桥边”的,而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开在与“悬崖百丈冰”相对的环境;再看梅花开放的时间,陆游词是开放在“黄昏”而毛泽东词中的梅花开放在早春;再看梅花的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是“寂寞开无主”和“独自愁”的形象,而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迎春到”和“花枝俏”
一个是“愁”,一个是“俏”,陆游词中的梅花是消极的、无助的、孤独寂寞的、忧愁的,而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积极的、有着强大生命力、无私无畏的梅花。
为什么毛泽东词中的梅花这样积极和有着强大生命力、无私无畏。因为当时的环境使然,毛泽东写这首词,不但要自志,还要激励他的同志和全国人民。毛泽东和陆游所承担的责任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 “愁”,一个 “俏”对比尽在其中了。
下阕:“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样我们也把陆词中的下阕作对比:“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同样下阕都是议论。“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毛泽东词中的“梅”不是争春之梅,而是报春之梅“只把春来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而陆游词中的“梅”是争而无奈,“一任群芳妒”。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词中的“梅”是无私之梅、是积极之梅、报春之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而陆游词中的“梅”是苦闷的、无助的、消极的。同样的凋谢,陆游词中只是“香如故”;而毛泽东词中的“梅”是在“丛中笑”,是永生的。
一样的词牌,一样的梅花,一对比:陆游词中的梅花是一种孤寂无助、有才华、有志向而报国无门的文人形象;而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满怀昂扬斗志的、有着强大生命力、无私无畏的领袖形象,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也是中国人民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