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对酒其二杜甫 曲江对酒翻译及鉴赏

曲江对酒

唐 杜甫

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格式】七言律诗

【名句】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基调】愤懑(怀才不遇)

【年龄】杜甫47岁,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

【正文】

曲(qǔ)江对酒

曲江:即曲江池,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因池水曲折而得名,是唐时京都长安的第一胜地。

苑外江头坐不归,

我还不想回去,我就想守着一江流水,

苑:指芙蓉苑,在曲江西南,是帝妃游幸之所。

水精宫殿转霏(fēi)微。

就守着这座被战争浪费的皇家园林。

水精宫殿:即水晶宫殿,指芙蓉苑中宫殿。霏微:迷濛的样子。

桃花细逐(zhú)杨花落,

桃花与杨花随风轻轻飘落,

桃花细逐杨花落: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杜甫改了三个字,为“桃花细逐杨花落”。

杨花:在古诗文里,杨花即“柳絮”。

黄鸟时兼白鸟飞。

黄色的鸟群中不时地夹杂着几只白色的鸟一同飞翔。

纵饮久判(pān)人共弃,

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

判(pān):甘愿的意思。

懒朝真与世相违。

而我懒于参朝,的确有违世情。

吏情更觉沧洲远,

只因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

吏:一作”含“。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

老大徒伤未拂衣。

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归隐)。

拂衣:振衣而去,指辞官归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47岁)春天,是杜甫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公元755年(杜甫44岁)安史之乱爆发,公元757年杜甫只身投奔唐肃宗李亨,受职左拾遗。因为宰相房琯罢职一事鸣不平,激怒肃宗,被降职不被重用。杜甫无所作为,空怀报国之心,满腹牢骚。这首《曲江对酒》便是在此种心境下创作的。

【考点】

考点1:杜甫的诗被称为?答案:诗史。

考点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这是一首咏史诗,首联转字写出时过境迁的意味。B.颔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还有当句对,格律严谨。C.颈联正话反说,尾联使用了沧州、拂衣等典故。D.全诗感情浓烈,运思深刻,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考点3:诗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来杜甫自以淡笔改三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深得后人赞誉。联系全诗,谈谈你的看法。答案:改得巧妙、准确。修改是把拟人改为白描。从全诗看,作者表现的是因仕途失意而懒散无聊的心情。用白描的手法,写桃花的细逐,杨花的飘落,正好衬出他枯坐江边、空闲无聊的心情。用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

考点4: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纵饮懒朝,后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

考点5:这首《曲江对酒》和杜甫的《曲江二首》对比,哪一首诗写的更早?答案:《曲江二首》写的早一些,这首诗是在杜甫因房琯事件触怒唐肃宗而被贬之前的几个月写的;《曲江对酒》是在杜甫因房琯事件触怒唐肃宗而被贬之后写的,这是他被贬为华州参军准备离开长安城时写的。(注意:这个答案的准确性仍有待查证!!)

【赏析】

首联: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

“苑外江头坐不归”:“坐不归”,表明诗人已在江头多时。这个“不”字突出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不想回去,可见他心中的情绪(如改为“坐未归”,只反映客观现象,没有回去,无法体会诗人的主观情感)。

“水精宫殿转霏微”:“转”字,突出了景物的变化,久坐不归,时间已经快到晚上,所以宫殿霏微。这里显示的是一种虚空寥落的情景,这个“转”字,则有时过境迁的意味。

颔联: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颔联描写自然界的春色,与首联景色对照。”短短一联,形、神、声、色、香俱备。“细逐”、“时兼”四字,极写落花轻盈无声,飞鸟欢跃和鸣,生动而传神。两句衬托出诗人的此时的心绪:久坐江头,空闲无聊,因而才这样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后诗人改之,由拟人法改为描写法。之所以这样改,是因为“桃花欲共杨花语”(拟人法)显得过于恬适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

这一联用“自对格”,两句不仅上下对仗,而且这一句的某些字词也相对。此处“桃”对“杨”,“黄”对“白”。鸟分黄白,这是明点,桃杨之色则是暗点:桃花红而杨花白。这般色彩又随着花的“细逐”和鸟的“兼飞”而呈现出上下飘舞的动人景象,把一派春色渲染得异常绚丽。

风景虽好,却是暮春落花伤春时节,于是颈联尾联对酒述怀,转写心中的牢骚和愁绪。

颈联: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

颈联抒发牢骚。意思是:“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的确有违世情。”这是诗人的牢骚话,实际是说:“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正话反说,更显其牢愁之盛,又妙在含蓄委婉。这里所说的“人”和“世”,不光指朝廷碌碌无为之辈,牢骚已经发到了唐肃宗李亨的头上。诗人素以“忠君”为怀,但失望过多的时候,也禁不住口出微辞。以此二句,足见诗人的愤懑不平之气。

尾联: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尾联抒发愁绪。意思是:“只因为微官缚身,不能解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无可奈何,终未拂衣而去。”这里,以“沧洲远”、“未拂衣”,和上联的“纵饮”、“懒朝”形成对照,显示一种欲进既不能,欲退又不得的两难境地。杜甫虽然仕途失意,毕生坎坷,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始终如一,直至逝世的前一年(公元769年),他还勉励友人“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希望以国事为己任。可见诗人之所以纵饮懒朝,是因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他把自己的失望和忧愤托于花鸟清樽,正反映出诗人报国无门的苦痛。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