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20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20篇(精选)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0篇)

  觉醒年代观后感(一),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觉醒年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往事,回望历史,有太多的感慨与动容。阳春白雪的圣洁和战火硝烟的危急,青春的选择和人生的思索,还有一以贯之的中华民族的气节和精神,给我强烈的触动,也让我感受到一种澎湃的活力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爱国力量。

  从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签署《二十一条》卖国的举动,到爱国青年的义愤填膺、振奋民众,再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整部剧将如此动荡的时代中的青年的救国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活力燃烧的岁月,砥砺奋进的历程,勾勒出当时的人们觉醒的过程。

  袁世凯的唯利是图,使中国深陷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而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最初的觉醒与重视,是民国时期最初的良药。李大钊曾在得知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后说:“既然已经到了国亡人死之际,便再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我们应当有破釜沉舟之决心。窃国大盗袁世凯,恢复帝制想要当皇帝,中华民国危在旦夕了。卖国贼袁世凯签定了二十一条,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了。共和就要死了,青岛就要丢了。”觉醒后的他们,讨论救国之道,决定改造青年的办法。他们经过办杂志,辨析、选择和验证出一种当代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改造青年、改造中国的指导思想,探索一条振兴中国的道路。他们的觉醒,让他们在看到许多荒谬行为后深深为被封建思想束缚的民众感到痛心,深感国家民众思想意识觉醒的迫切性。一期复一期的杂志的出版、一次又一次街头的演说,以及无数的传单,促使更多的人们明白了危在旦夕。由原先的文言文转化而成的白话诗文和小说,让工农都有了读书的机会,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工人、农民和其他群众的团结、对将沦陷的国家的救赎,使中国再一次振作起来。

  在民国时代,我看到了觉醒的英雄们。或许有些人本能够明哲保身,享受完整的人生,可是苟且偷安从来不是有良知的男儿们的选择,更不会是从小诵读,心系天下的圣贤学说,从三代五将的家族中走出来的男儿们的选择。应对满目的疮痍和国土的沦丧,应对即将沦为亡国奴的危急时刻,他们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勇赴国难。最初的人们,无比的盲目、自私,相互猜忌、仇视,那是一个信仰崩溃的社会,善恶不分、美丑无别、道德沦丧。愚昧无知是一种可怜,但也是一种可怖,因为他们更容易被人缔用,煽动和蛊惑。觉醒的青年们的清醒的抉择,有一种无形的强大力量,引领着堕落的社会步入正轨。

  这部剧无比真实地让我们回顾了历史的过往,回顾爱国人士为天地立心、为声名立命的担当,回顾他们肩负民族危亡的职责。感激他们执着、忘我、不懈的所有付出,以及应对满目疮痍的国家时的觉醒。

  觉醒年代观后感(二),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齐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活力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活力,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十分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梦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我的一腔热血和梦想抱负,进取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此刻的完美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当珍惜当下,奋发有为,进取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三),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民国时期,天下动荡,国力衰微,外交失利。人民在腐朽的政府的领导下过着毫无话语权的生活。如辛亥革命先驱陈天华在《警世钟》里面感叹,“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号召国民赶快觉醒,要不然就国破家亡了。

  而《觉醒年代》讲述的是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期间的故事,中国的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

  那是一个保守与激进、反动与革命、光明与黑暗并存的年代。

  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甚至还有一点天真和愚蠢,到手的中华民国政权被袁世凯窃夺。

  其后又试图复辟,可见其狼子野心。

  可是正如历史课本所说,有反对共和者,人人共击之。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称帝的袁世凯自然地位不稳。为了巩固其统治,帝国主义的支持必不可少,所以,袁世凯和日本秘密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

  国家总统竟然是个卖国贼那……爱国,到底是爱总统,还是爱土地,爱人民呢?

  怎样才能爱国,才能为中国做出贡献呢?

  革命者鼓吹的国破家亡指的是领土被瓜分、人民被奴役、文化被侵略等等,那里的“国”指的是广义上的国家,包括国土、国民、历史文化这些。而反动统治者呼吁大家“爱国”是什么意思呢是让大家爱他的朝廷,不要反抗他们的统治。

  国家问题,历来是被统治者及其走狗搞得复杂而混淆。政治意义上的国家指的是政府,是包括官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人员和机构的政府组织。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其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而建立的。

  比如说大清朝的国家指的就是当时的朝廷。这个朝廷是用来干啥子的呢它主要是用来维护整个地主阶级的统治,也就是要地主永远骑在农民头上、用来镇压农民反抗的。

  大清朝的国家是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的,当外国入侵时,他们也会高喊“爱国”的口号,呼吁人民为他们卖命,保住他们的权力。其实他们并不关心农民的死活和国土的沦丧,他们只关心他们自我宝座。所以慈禧太后有句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或者说“宁与友邦,不与家奴”。他们是靠出卖民族利益而满足自我阶级利益的。

  所以这些腐朽的统治者应对民族危机时热衷于出卖国家利益来维护自我的统治。领土丢了,他们还能够稳坐北京城;赔款就赔款,反正那些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而真正的爱国者是必然要反对这种行径的。

  所以,历来的反动统治者总爱混淆国家的概念,让人民为其卖命。尤其高明的一招是鼓吹国家主义,把自我打扮成全民利益的象征,把人民反抗的怒火引向国外,用民族矛盾掩盖阶级矛盾。比如蒋介石说当时的共-产-党都是苏联势力,是来破坏民国安全稳定的,他蒋介石才是民国利益最忠实的代表。

  可是当应对日本侵略时,蒋介石毫不犹豫的喊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导致大批国民沦为亡国奴,出卖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反动的统治者的“爱国”和爱全体人民的谎言不光会在面临外部侵略时会被戳穿,就是面临国内激烈的阶级矛盾时也会露馅。比方说“二七大罢工”时,京汉铁路工人起来维权时,就遭到了国民党的残酷镇压。

  由此观之,反动的统治者“卖国”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我们要救国,首先就要打倒这些假的的爱国者。

  幸运的是,这个被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在我国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在高中政治课本和大学马原教材中都指出了国家的本质,我们只需要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剧中,演员张桐凭借其扮演的李大钊一角受到关注,不少观众表示,他虽然不是最“形似”的,但演出了李大钊先生的“魂”。

  出道近20年,张桐先后出演过《亮剑》《中国近卫军》《铁梨花》等影视作品。再次扮演革命者主角,张桐坦言:“这次的表演经历让我震撼,革命先驱的信仰激励着我们前进。”“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当《觉醒年代》的制片方向张桐发出饰演李大钊的邀请时,张桐的内心很纠结。他回忆:“我第一时间从心里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想演。那里面包含了敬畏,也有对自我的没把握。”在他看来,扮演李大钊这样的历史人物,既要贴合史实,又要演得真实、生动、鲜活,难度太大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想尝试“啃一啃这块硬骨头”,最终,他决定接下邀约。

  “我是抱着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这个主角的。把自我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张桐说,表演过程中,他给自我找到了两个支点,“我觉得李大钊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十分鲜明,那就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去拼搏、去牺牲。同时,他在应对工人兄弟和农民兄弟时,心是无私敞开的。立场鲜明、善良无私的主体人格,是我走近李大钊的两个支点。”

  剧中有一场戏,用写意的镜头展现李大钊攀爬长城,象征他在革命中不断摸索前行。拍这场戏的那天,剧组选择了一段野长城,所有人都扛着设备坚持爬完了。“风很大,日头也晒,过程很艰苦,大家都想到了红军长征。”张桐回忆说,“虽然艰苦,但我一路看到很多灌木穿过石头缝长了出来,当时心中就仿佛感受到了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站在长城极目远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一刻,我好像与李大钊先生融为一体了。”我觉得这就是红军精神,不怕艰难,努力前行,无限风光在险峰。

  觉醒年代观后感(四),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觉醒年代》,既是一部爱国纪录片,也是中国一路走来的坎坷。既记录了中国最黑暗的时代,也谱写了在这样黑暗时代里觉醒者们的凯歌。

  在观看觉醒年代的时候,我曾无数次落泪。因为郭心刚的牺牲。因为延年乔年的殉国。因为陈独秀的入狱。因为看到那个时代的中国是多么的落后。因为看到那个时代的人民是多么的痛苦。因为看到那个时代的老百姓是多么的愚昧。因为看到中国外交的失败。因为看到在这个时代里觉醒的人为中国找出路的背影………

  当然,它不仅仅给我带来惋惜和愤恨,也给我带来了鼓舞和欢欣。因为五四运动的成功。因为中国作为战胜国成功拒签巴黎和约。因为鲁迅先生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因为《新青年》杂志给那个时代的中国青年带来了思想启蒙。因为北京大学的学生以监狱为研究室,即使入了监狱,即使成为了囚徒,即使即将面临死亡,即使应对着一个无可救药的国家,他们都没有放弃,他们都在抵抗,他们都在想出路,他们愿意牺牲个人,挽救那个还未觉醒的东方的雄狮。

  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能够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样的意志,这样的品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青年不再冷血,在那一刻,中国的青年,愿为国家而奋斗,愿为国家而战斗,他们进取的理解着新的思想,不再被旧的思想所禁锢。

  然而在那个时代,觉醒的不只是学生,还有数以千计的工人。就像李大钊先生说的,他们每一天超负荷的工作着,他们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是,他们仍然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李大钊先生,点醒了,这些整天埋头工作、辛勤劳动的工人们,工人阶级,从此崛起了。

  而那个年代,真正趣味的在于思想上的百家争鸣:革新派和守旧派之间的争吵,白话文还是古文之间的争论。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是改良还是革命,几乎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看法。他们在北大的学校里,他们在北京的街道上,他们在图书馆里,他们在田间地头,不断地寻找和确认,不断地争论和辩论,一次又一次,即便是面临着政府的通缉,即便是面临着警察局的逮捕,他们依旧乐此不疲,最终,为那个看似“无药可救”的中国,找到了一味良方,找到了一条出路———建党革命。自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那一刻开始,东亚雄狮,觉醒了!

  观时代风骨,立宏图大志,追吾辈之号召。

  漫漫征程,唯有奋斗。中国在短短几十年中发展起来。那些老一辈的战士们退下了,我们这一辈富有活力的年轻人登上了舞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我们必须要响应时代的号召,接过老一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担起中国新时代好少年的职责,将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篇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五),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刻画了许多经常客串历史、语文课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也不少,如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等。今日我要说的应当是每个人都熟悉的鲁迅。

  片段一:鲁迅第8集出场,场面是这样的:有一个人被当街处决,但人们不仅仅不怕,还抢着用馒头蘸人血,愚蠢地认为这能够治百病,而鲁迅他不回头都明白发生了什么。这说明,人们的愚昧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是一种常态。

  片段二:鲁迅第9集出场,就是这样一个场面:鲁迅一个人站在教育部门口,一只手叉腰,一只手拄着一块儿长木板,上头写着“不至”。在他面前人和车来来往往(有的还一副看傻子的模样看他),但他自我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表达出他的决心:坚决不和张勋同流合污,体现了他的立场坚定、爱憎分明。

  片段三:第14到15集中,出现了鲁迅写作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具体场景。背景是这样的:鲁迅在北京和同学聚会,聚会中周作人探听到一个叫杨开铭同学的消息:

  杨开铭是个热心肠,之前回了老家教书,对一个寡妇多有帮忙,为此遭了寡妇的族人非议。之后有一天,他喝醉了酒,在寡妇的桌子上趴了一夜。结果第二天被人给明白了,寡妇的族人就把寡妇给抓了起来,活生生沉到池塘里面淹死了。杨开铭哪里受得了这种刺激,直接就疯了。

  回到家里,鲁迅听周作人讲完杨开铭同学的信息,刚来得及感叹一句“疯了”,他表弟久荪就从门外滚了进来,嚷嚷着外面有人要杀了他,躲在桌子底下不敢出来。感情这个可怜人也因为来京一路上看见太多人饿死,受了刺激,神经错乱了。

  就在之前,《新青年》修改部找上门来,几个主笔一齐请鲁迅出山。鲁迅对于之前的杂志作品给他们指出了三条缺陷,其中一条就是缺少通俗的白话文学作品,比如像白话小说。

  所以当鲁迅下定决心要写稿的时候,在见识到两个疯子,尤其是让他们变疯的黑暗荒诞的社会现实之后,鲁迅决定以自我可怜的表弟久荪为原型,写作《狂人日记》。他一鼓作气写了个通宵,眼睛都红了才停笔,累了就直接躺在一地稿子上休息。

  曾看到萧红女士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提到: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这也能够看出鲁迅先生也是一个敬业投入的人。但鲁迅先生的写作,不仅仅是赶稿子,还是对中国当时现状的思考,对封建、迷信、愚昧的批判。尽管鲁迅先生已经逝世80多年了,但经过《觉醒年代》的演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鲁迅,他不仅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不苟言笑的斗士,也有着风趣幽默的一面。

  觉醒年代观后感(六),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最近追剧《觉醒年代》感悟很深,能感受到自我成长了。儿时的记忆村子里有了第一步黑白电视,需要花钱才能去看。不管如何每一天还是会厚着脸皮挤到邻居家的门缝里偷看,被逮住了就会被驱赶,偶尔有了钱也会付费光明正大的去看。之后自我家也有了黑白电视,老妈说之后也有了彩电。总之,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之后老爸又背回来一个单缸洗衣机。那时候并不懂得这些到底意味着什么。

  这么多年过去了,自我经历了不少,从一个小姑娘单枪匹马闯江湖,四处流浪至今日的大大姑娘,回到祖国的怀抱,另有一番感触。儿时追剧也只是看热闹,隐隐记得那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抗日战争和国共战争,只是看热闹。此刻追剧会思考,在剧中找自我想要的东西。

  从《觉醒年代》我了解到北大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和确立、我们中-国-共-产-党政党的由来,以及思想的核心,为什么是中国革命而不是中国改良,为什么我们中国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为基石,为什么会有中-国-共-产-党。这让我有种要把整个中国历史系统的读一遍的计划。

  剧中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校长,并邀请陈独秀到北大助力,协助陈独秀创立《新青年》。李大钊在北大组件马克思主义研究室,与陈独秀共同成功发起五四青年运动、新文化革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和建立,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起工人运动、五一劳动节,以及8小时工作制的由来。引领中国新青年建立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共-产-党,影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伟大人物。他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践,为中国寻找一条拯救国家的科学、民主的革新道路。

  让我联想到我们中国这几十年的发展就是沿着这条走过来的。那些年并不关心也不懂什么经济、政治政策,唯一研究的是赚钱买房把自我和家人的生活过好,也从来不懂这些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中,从土地下放,包干职责制,家里生活逐渐好起来,到沿海的改革开放,允许先有部分人富裕起来,带动内陆发展。

  觉醒年代观后感(七),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火了,一共43集,我一个不看电视的人看的津津有味,热血沸腾。感激教师布置了这个作业,让我有机会一睹先烈们的风采。这部剧经过生动再现先烈们在当时的思想与行动,来促使当下年轻人进一步的觉醒与觉悟。剧中的名场景太多,我记录三个印象异常深刻的场景和大家分享。

  场景一——第3集第15分钟毛主席的出场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啊!凄风苦雨中,蓬头垢面的乞丐在无望的乞讨,穷人的孩子在雨中哭泣,她的父母在叫卖自我的孩子,而富人的孩子却在车中悠闲的吃着汉堡。穷苦大众就像困在鱼缸中的金鱼,无谓的挣扎着。此时,一只大步迈进的脚踏破了这一滩脏脏的死水,这摊水泥泞污浊,令人绝望,这一脚似乎预示着青年毛泽东将会让这沟死水再起波澜,继而衍生出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景象。接下来的画面,便是青年毛泽东的冒雨前行,怀里抱着的是刚出版的《新青年》。迎面而来的暴雨代表着未来道路的艰险和曲折,他目睹旧中国劳苦大众的不幸,在雨中坚毅前行,怀里抱着的《新青年》意味着他已经找到了迎对风雨的办法。

  场景二——第6集第15分钟蔡元培先生北大就职演讲

  这是一段振聋发聩的演讲,即使是此刻看来,仍然闪耀着光辉。演讲中,蔡元培先生讲了三点。一个是抱定宗旨。宗旨要正大,而后抱定宗旨,孜孜求学。二是砥砺德行,国家的兴衰跟社会风气息息相关,而作为北大的大学生都是社会的精英,必须承担起职责。三是尊师重友,荣辱与共。这不是和孔子教导弟子应修身齐家治国一致吗?我查阅了资料,发现其实电视剧是做了白话文改编的,蔡先生当时的演讲其实是文言文,可能是为了让电视观众更好的理解蔡先生的演讲,所以将文言文翻译成了白话文。下头是我找到的一部分演讲原文: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可是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任)事,。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场景三——第15集第10分钟鲁迅先生写狂人日记

  我们的课本中也有鲁迅先生的文章,结合先生那张流传甚广的照片,留着小胡子,表情严肃。所以我的印象中先生应当是沉默寡言,一丝不苟的人。可是这部剧中先生写狂人日记的一段,让我改变了印象,先生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生动起来。

  场景开始,先生正伏在地上奋笔疾书,地上铺满了稿纸,显示鲁迅先生应当已经写了很久了,他转身仰卧,闭目沉思,脸上有疲惫,也有满足。这时,北大教授钱玄同来访,他看到地上的鲁迅先生和满地的稿纸,一时搞不清楚是什么情景,心里有几分慌张,又有几分期待,当他得知先生的大作已经完成时,难掩兴奋之情,当场阅读起来,还后悔没有拿相机记录这划时代的一幕。他们讨论小说署名应当是谁,鲁迅先生爬起来,思考片刻,在纸上郑重写下“鲁迅”两字,这时他的眼角有眼泪溢出,他说周树人从今往后就叫鲁迅。先生的眼睛红红的,满地的稿纸,这说明他通宵都在奋笔疾书,他用笔为中国社会呐喊。眼角流出的泪水应当有思念母亲的成分吧,鲁迅先生的母亲叫鲁瑞,所以他署名为鲁迅。

  《狂人日记》出版后,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在阅读时,难掩兴奋之情。陈独秀说“我要亲吻他”,蔡元培说“我就感觉有人用拳头朝我这胸口猛地一击”。可见《狂人日记》的影响力之大。

  觉醒年代观后感(八),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2022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修改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我跟那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比较,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可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觉醒年代观后感(九),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看完这部剧,感触很深。不妨先从一位个性十足的人物说起—辜鸿铭。

  辜鸿铭在蔡元培接手北大校长职位时,为学校作出的一系列改革,都表现出了一位老派学者对新文学的不屑和贬低,形象地演绎了新旧文学在当时社会的真实场景。而剧中主角的演绎也是十分好,剧中的辜鸿铭是有很多“毛病”的,出门跟两个佣人,一个端茶,一个伺候吸烟,动作浮夸,派头十足,俨然一个清朝贝勒爷的排场,令人反感。这让我自然而然地觉得,他就是那种腐朽的老派学者代表。

  然而当我进一步探寻他的身世,我发现他从小在国外长大,是个混血儿,一向受到十分良好的西方教育,这一发现让我大跌眼镜,开始探寻一个从小受着西方文化耳濡目染的人是如何走上了一条坚定的、甚至看起来有些固执地捍卫古老的中国传统的道路。

  我想:也许是辜鸿铭从小对西方的了解比当时绝大多数国人深刻,反而让他能够认清中西文化都有各自的优劣。而不是像所谓勇敢的革新者,一味地贬低中华文化,崇尚西方思想。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人们都诟病中国妇女缠足,可是有没有想过欧洲人也束腰,戴夸张的假发。人们都批判腐朽的清廷,可是有没有想过欧洲大大小小的皇室能好到哪儿去?很多人都告诉我们,说中国人比可是外国人,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太腐朽,科技从来不是根本问题,甚至历史教科书也是这样写道。但当我跟随辜鸿铭去探究,发现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当时的国人是把科技上的落后一味地归结到了文化的错误上。我不否认,辜鸿铭也没有否认,中华五千年以来的许多传统是有其缺点和局限,然而因为科技上比可是人家,就一味地抨击自我的文化,而把外来的文化捧上神坛,这样的行为真的对吗?是的,那时的中国需要一群开眼看世界的人,我们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可是我们不能就此丢了自我的根本。我最敬佩辜鸿铭的一点,是他在当时贬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流中能够坚持自我的认识。且不论对错,这样的行为本身就已经难能可贵。

  在学术的对抗中,辜鸿铭始终抱着一颗学者的心态,又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鲜明。我想:每个时代都会需要不一样的视角,可能是放眼西方、学习他人,也可能是回归本我,追溯传统,但不论哪个时代都需要辜鸿铭这样的人,不问众人所云,只问本心,始终坚持学者的冷静与客观。

  想想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辜鸿铭呢?应当在于,他那倔强但坚定的个性,更在于,他那始终如一的学者信念,也是所以,才能做到思想的独立,冷静。

  人们说知识分子们总是自命清高,可是辜鸿铭的那份“清高”,不明白是做给自我看,还是别人看的“排场”,偏偏为我所爱。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于人身。DD陈独秀《敬告青年》。

  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失败后,历史进入“近代”。西方列强和东方的日本陆续侵入中国,并从中不断索取在华特权,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有的人采用洋务,学习西方器物,主张自强求富,有冷兵器过渡至热兵器;有的人采用变法维新,宣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有的人则进行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结束了2000年的封建君主立宪制,但北洋军阀又使全国陷入混战。一时间,封建思想大肆蔓延。

  《觉醒年代》讲述了革命人士找到的冲破旧思想的罗网,看一场有意义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而之后的五四运动证实了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这部电影从另一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游记五到制度再到思想的一个奋斗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侧面也让我体会到中华民族探索求知的精神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在这部电影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独秀,他以往是清朝秀才,之后参加了辛亥革命,在“二次革命”后流亡日本,1915年,在上海出版《青年》,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在五四运动间,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思想。他提倡民主与科学,还形象地称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的英文译音,是德摩克拉西,科学的英文译音,是赛因斯)。他以往说过:“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之脑神经十之九焉。”在他看来,青年,不是有多小的年龄或有多光滑的面容,皮囊上那死气沉沉的灵魂,在于内在的思想是否“新鲜活泼”。青年应是洗涤这个时代的一把钥匙。青年,于个人,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初升的太阳;青年,与社会,是叶与根问那惜惜相通的脉搏;青年,于时代,是对国家的职责与牵挂。

  李大钊的《法俄革命比较观》,他满怀信心的说:“试看将来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鲁迅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发现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都是人吃人,并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唤。胡适发表了提倡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时的领袖。在这个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内忧外患的时代,革命者们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诉诸“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爱国已经成为每个人心中最小公倍数。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一),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我被这些思想革命先驱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打动了。

  我们从细节上看一看这种意志的体现。先来看“南陈北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与陈独秀合作修改《新青年》,舍弃小家,坚决推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学说,以及“仅有所谓暴力革命才适合中国”的理论。从陈延年的无政府主义组织(“互助社”)倒闭的教训中,两人更加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救国的方向,更进取地为中国寻找药方,矢志不渝。

  1919年5月初,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学生中爆发了强烈的不满。陈独秀、李大钊引导学生罢课走上街头,进行爱国主义宣讲,唤醒民众的爱国热情,使“五四运动”由学生运动扩大成工人、商人、学生等多阶级联合的爱国行动。虽说,陈独秀因向民众发放爱国传单《北京市民宣言》(被称为“独立高楼风满袖”)给北洋政府提5条最低要求被反动警方发现而惨遭冤狱,但他依然坚持自我为昏睡不醒的旧中国寻找药方的志向,从梦想中汲取信念,早已做好在研究室和监狱之间来回出入,同时把监狱也当作研究室培养新的礼貌的准备,就像他在看到七百余爱国学生被捕时写下的文章《研究室与监狱》一样。陈独秀被李大钊和群众营救保释后,李大钊赞扬他“什么监狱什么死,都不能屈服了你。因为你拥护真理,所以真理拥护你”。“五四运动”后的1920年,陈独秀与李大钊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党组织的问题,“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佳话因两人坚定的报国志向而从此产生。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

  其实,像陈独秀和李大钊这样有着坚定志向并从中获取力量的人还有很多,比如参加学生运动的郭心刚和邓中夏。二人不顾被反动军阀抓捕的风险,从民主、科学救国的梦想中不断坚定意志,在公众面前演说,传播爱国救亡思想。郭心刚甚至不顾体力已经不支,直至离世前仍在惦记着爱国救亡。

  总的来说,思想解放先驱们的超人胆识,令我深感敬佩。如果没有他们的奋勇拼搏、不惧牺牲,绝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更无今日之辉煌。此刻的我们,正值流金的青春岁月,而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从此刻树立造福社会的志向和信心,不负韶华,打好基础,像当初的觉醒先驱一样不懈奋斗,才对得起祖国,不辱使命。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二),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觉醒年代》,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创作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一向听说好看,没有抽空去看,暑假里最终把此事安排上了。电视剧《觉醒年代》和我们初中历史联系紧密,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一样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梦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印象深刻有好几个地方。胡适和李大钊的争论,胡适主张温和改良,李大钊主张革命,李大钊挥动右拳,坚定地喊出那句: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思是纵然应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孟子认为这是一种勇气和气魄,代表勇往直前的精神。被李大钊勇往直前、为国牺牲的精神气势所震撼。那个时候很多先进的中国人都去邻国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也有留美回来的才子胡适。回国后他们救国面临不一样的道路的选择,接下来的事实证明,陈独秀、李大钊的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是贴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那段场景令人难忘。李大钊冒险送陈独秀出城,路上下车,看到因为战乱、灾荒、饥荒……逃难的各种人,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破布和竹杆子搭的帐篷到处都是。异常是那个幸存的义和团老人,给他的义和团的兄弟放花灯。他为兄弟们的死感到冤枉,兄弟们为国牺牲已经有十几年,中国依然饿殍满地,战争不断。他用那因愤怒而颤抖的声音问到知识分子的陈独秀和李大钊:“这国还有救吗?”看到老人期待的眼神,二人没有回答。默默地离开。他们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必须是苦不堪言的,失望、无力、心痛、愤怒!两人走开后,陈独秀忍不住抱头痛哭,遗憾中国当时没有一个真正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李大钊感言:“我们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底的大变革便有期望。”陈独秀赞同不已:“对!我们应当提议一个用马克思学说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这个政党必须能指引中国走向光明,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她是中国完美未来的先声!”他要建党,要救这样的国,要救眼前这一个个逃荒的百姓,让他们像人一样有尊严的活着。这一刻,他最终明白自我下一步要做什么了。之后两人高举右拳许下诺言:拯救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并为这个目标奋斗终生!两位革命先辈壮志凌云的背影,令人

  动容。一百年后的中国,真正证明了他们的信仰,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作为先觉醒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没有只研究自我,而是一心想着救国。他们办报纸,宣传马克思主义。虽然一向受到当局的阻挠和威胁,甚至遭遇抓捕的情景下一步步的艰难探索和追求真理。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文化运动启蒙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正是这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奔赴各地组织发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罢课、罢工、罢市斗争的五四运动,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才不得不拒绝签订巴黎和约,中国工人阶级凝聚起了强大的奋进力量,成为中共诞生的强大基石。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去法国勤工俭学,雄赳赳气昂昂的为学习救国知识信心满满。他们也明白回国后和北洋政府势力的斗争是生死较量,他们义无反顾。陈延年回来任江苏省委书记,后在上海被捕,那个带着铁链的脚,血淋淋的,是血水里开出的花。他顽强不屈,临刑前他不肯屈服下跪被乱刀砍死,时年才29岁。弟弟陈乔年牺牲时年仅26岁,临行前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辈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陈氏一家英烈。今日的盛世如你们所愿!

  总之,这是一部十分推荐学生们看的一部红色经典电视剧。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个人觉得这三个场景都是能够运用到教学当中。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三),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讲述了从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这段时间的历史,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那段时期青史留名的人,不再是历史课本上生硬冰冷的名字,历史卷书徐徐摊开,宛如一幅黑白的画卷慢慢被着色,而那些应当被铭记的人也被演活了呈此刻你面前。

  看完这部剧,不仅仅让我对中国20世纪初期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还启发我不少对当时社会状况思想进行的思考,人物形象更加鲜活,思想的苦苦探索集中于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段,更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毛泽东评论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写下了《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一文,不仅仅把社会主义、布尔什维主义、民主主义等列为真正的胜利者,还指出俄国革命者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克士(马克思)为宗主的”,他们要联合世界的无产者,创造自由乡土,“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修改的这期《新青年》,也就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经过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传播与讨论,以及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已经十分成熟了,于是在嘉兴的一条小小的游船上,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虽然规模很小,但其意义是深刻的。

  《觉醒年代》的故事从1915年讲到1921年,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能够说是“风云巨变”。电视剧本身涉及文化,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问题。辜鸿铭、黄侃等的复古派,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一派,还有军阀、政府、学生、工人都一齐参加于这个乱世中。经过《觉醒年代》,不仅仅让我切身感受风云变幻的时代,也帮忙我更好地确立自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觉醒,即思想的觉醒、文化的觉醒,那个年代无疑是混乱的,但那批有为之士领导了这场思想的觉醒,为青年树立起了一面大旗,上头赫然写着“民主与科学”。他们并不是一味地去模仿西方,而是在贴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去创新、去突破。正是这本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新青年》,汇聚着思想的火花,或许干预政治,又或许不是,可它的初衷从未改变过,青年一代,就应像周总理说的那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开启新的宏伟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四),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展开的叙述。

  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艰难时世,当时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混乱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无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图复辟帝制,同时也有一大批青年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国民哄动,让在国外留学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钊等人愤愤不平,他们纷纷回国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李大钊说:“我们必须要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倡导白话文,为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们参与进来发表自我的革命观点。

  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修改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青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

  在探索和发展真理时,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

  这部剧中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并且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他们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成功之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演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部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五),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觉醒年代》首次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全过程,真实地再现了一百年前追求真理、燃烧梦想的峥嵘岁月。

  上世纪初,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处于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的黑暗时期,将出路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一群有识之士开始奋起抗争。

  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有志之士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理解、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仅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共识。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他们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电视剧《觉醒年代》清晰展现了这一过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

  聚焦建党风云人物,致敬建党革命先驱。《觉醒年代》突出展现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革命先驱的崇高梦想和卓越贡献,客观、全面、鲜明、生动地塑造刻画了一幅立体而丰富的人物群像图。剧中既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年等爱国提高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梦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播了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此外,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构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

  《觉醒年代》以史为据、以人为本,呈现历史真实,传递爱国情怀,重温党的初心。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核心事件,勾勒大时代,传承大文化,抒写大情怀,揭示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的主题,艺术再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梦想,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

  《觉醒年代》深深地吸引了我,前后观看了二遍,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建党革命先驱们的崇高梦想和卓越贡献折服,为他们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舍生忘死的品格感动;为他们不畏强权人民至上的精神敬仰。作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生逢为实现“二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时代,更应脚踏实地,坚守岗位,努力创造性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向中国智造强国贡献自我的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六),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题记

  看完教师布置的12集《觉醒年代》后,再次拾起笔来,想在此写写自我对这部影视剧的评价。觉醒年代是由于和伟,张桐,张晚意等一批没有流量的老戏骨主演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是这么低调的,过了十多天,没有说教,没有无聊,没有为了献礼而拍摄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陈述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讲述她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

  查找《觉醒年代》相关背景资料时,网页上各种声音众说纷纭,有说其演的不好,有说不贴合历史的,这些都仅是表层的。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仅看一眼就这般评议它未免也太过跟风了吧,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细细揣摩的影片。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讲述的是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中国红船革命之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起了中国这沉睡了数百年的巨龙。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蔡公,鲁迅等人成为这期间中国人思想之启蒙,他们共同经营着新青年杂志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他们是光,照耀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最终觉醒了。

  看剧的过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细节所打动,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一群日本留学生中斩钉截铁的他似乎象征着中国的意志。还有一幕尤为感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立志要靠自我谋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褴褛的他和弟弟却要看人眼色,饱受折磨,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背着两三大袋粮食没站稳,倒了下来,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鲜红的血印折射出当时社会之腐败,处处充满酸臭味的吃人社会,平民老百姓过得连牲畜也不如,延年和乔年啃着发了霉的干窝窝头,身为哥哥的延年尽管生在黑暗中,却一心向阳,碗中的一只小蚂蚁也要将它放归自然,这要是放此刻,蚂蚁早被人们碾死了。

  剧中无声胜有声的细节片段太多了,数都数可是来,但从这些英雄的革命先驱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爱才爱国,不畏惧牺牲,心系革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14亿人共同的偶像。

  这部剧中涉及众多,革命社会底层的婚姻,友情等众多领域来自那个封建时期的韵味,仅有细细揣摩才能悟出来,那时似乎每个人不论底层人士还是学术人士,都会有一场无奈的婚姻。

  伴随着共-产-党的成立,影片即将落幕,我想说的是,影片会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历史永远都不会落幕。

  中国之觉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牺牲,是信念的坚守。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革命先驱者们,历史永存,国家腾飞,都源于你们的坚守。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七),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全剧以辛亥革命后整个中国发生的大的历史事件相连,向观众徐徐展开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碰撞变革的画卷。以新文化运动为主线,围绕新文化运动讲述了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思想逐渐觉醒解放的故事。其中,主要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位文学巨擘的人生经历,同时也介绍了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热血青年,从懵懂到觉醒的革命之路。

  在那个战火纷飞,各种主义思想满天飞的年代,北京大学成为当时各个流派文人的梦想避难所,也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了宣扬新文化新思想的天然阵地;再加上蔡元培主张北京大学应当成为思想自由,各种学术文化兼容并存相互碰撞发展的场所,不可避免的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以辜鸿铭为首的旧文化的守护者发生了冲突。剧中并未用批判者的视角来描述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而是尽力刻画其思想和个性。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辜鸿铭的思想无疑是先进的,是贴合现今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在北大讲课时,他强调:“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鄙视。仅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一样的礼貌和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这与我们时下强调的弘扬民族文化不谋而合。诚然,在国家积贫积弱,被列强分割蚕食的背景下,国家和文化的革新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但辜鸿铭坚持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的才是世界的,他不期望传承千年的文化有了断层,丢掉很容易,再捡起来就很难了,这无疑是超越时代的眼光。他宣讲的“中国人的精神”中关于“温良”的阐述,真是令人叫

  绝。

  他学贯中西,会9国语言,有13种博士学位,妥妥的“学霸”式人物。虽然他坚持的旧文化中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他说:“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可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使他明白西方礼貌中缺乏仁义,只知竞争,生搬西式的文化并不适合中国,一个有独特灵魂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时代在发展,当时不适用的想法,并不代表此刻不适用,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辜鸿铭虽然有着封建的外壳,但他无疑是一个有着超前眼光,热爱民族文化,致力于宣扬民族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爱国者。

  另外,剧中人物的塑造十分成功,剧情凝练,是一部十分成功的献礼建党百年的历史剧,十分推荐大家观看。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八),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古今多豪杰,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救国、救民之水深火热。——题记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必须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当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教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必须会强大起来的!

  觉醒年代观后感(十九),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觉醒时代》这部剧以1915年起始,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机关读物,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继而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等历史事件。以陈独秀、李大钊等爱国救国人士为第一视角,更加真切的突出了一百年前,被政府压迫的人民的艰苦和当时受辱的旧中国,内有政府的不作为,外有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入侵,这时就体现出了陈独秀等爱国人士,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的大义,也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是在危难中凝聚而成的,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在危急的时刻一批批的爱国人士将生死置之度外前赴后继的期望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经过了一系列的探索,在俄国的十月革命过后,给了中国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那就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于是乎中-国-共-产-党高举以马克思主义道路发展的旗帜,用以气势磅礴的力量,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巨龙,经过党的一百年来的探索与实践,事实上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道路是唯一也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一条道路,也是一项需要时间发展的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人民永不言弃的努力奋斗,在当今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建党10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从刚开始的一青二白到如今的蓬勃发展,都是在一代代像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领导者的带领与努力下,一步步完成的,在政治方面,我们的港澳回归,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各国互赢,成为常任理事国等等,在科技方面,我们从靠外国进口到自主研发,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再到登月,这都是一代代先驱者的努力才让我们能够生活的如此平静祥和,就拿这次的疫情来讲,我们国家严阵以待,我们的党也进取采取应对措施,颁布一系列的利民政策,以人民为中心,与他国构成强烈比较,我们努力控制,严加防范,响应党的号召进取采取防范,医护人员也日以继夜的研制疫苗,让我

  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领导和国家的强大。

  我们作为青年一代要将爱国铭记于心,国就像是肥沃的土壤,我们就像花朵一样,若是离开了国,就像是失去了土地的花,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更要智存高远,努力奋斗,因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我的一份力,所以仅有此刻努力奋斗,才会在以后国家需要的时候奉献出自我最大的能量,而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仅有一声叹息。祖国的强大,就依靠我们青年一代。我们不能像有的人那样混水摸鱼,浑浑噩噩的度过我们的漫长岁月,而是应当像陈独秀、李大钊那样为了祖国,为了未来,为了我们的完美时候而努力奋斗,挥洒青春和汗水,以后的你会感激此刻努力的你自我。前辈吃过的苦我们可能没体会过,那是什么样艰难险阻的滋味,但我们能竭尽全力去为国家人民乃至自我的事必须不能够懈怠。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永远存于我们心中,那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也是前进的动力与方向。

  觉醒年代观后感(二十),花瓣网分享最新好文章,本文出自828la实用文栏目: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一套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能够爱也能够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我!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应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一样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礼貌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团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忙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能够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提高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3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3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