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大约在冬季》故事简介
导读:快跟喷嚏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电影《大约在冬季》故事简介吧!
电影简介:
《大约在冬季》是由王维明执导,黄志明监制,饶雪漫编剧,马思纯、霍建华领衔主演,魏大勋、张瑶、林柏宏、文淇主演,齐秦特别出演的爱情电影,于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北师大才女安然(马思纯饰)与中国台湾男生齐啸(霍建华饰)跨越了30年时光的爱情故事。
剧情介绍:
《大约在冬季》由王维明执导,饶雪漫编剧,马思纯、霍建华领衔主演,魏大勋、张瑶、文淇、林柏宏主演,齐秦特别出演。齐秦创作于1987年的歌曲《大约在冬季》,是华语经典歌曲,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人,只要熟悉的前奏响起,大家就能跟着旋律哼上几句。饶雪漫创作于2018年的言情小说《大约在冬季》,便是衍生于齐秦的这首歌,小说出版之时,齐秦也为小说作序
坦白地说,小说写得实在是太一般了,感伤空洞的文字编造一个“恋爱大过天”的故事。当然,电影与文字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影像的留白有时恰恰可以掩饰文字的空洞。因此,倒也不必因为小说是三流的,就先入为主地给电影打差评(可看完电影再实事求是地打)。
电影《大约在冬季》的故事梗概,与小说并没有太大的变动。故事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
过去的时空里,讲述的是安然(马思纯 饰)和齐啸(霍建华 饰)爱而不得的故事。
1991年齐秦“狂飙”演唱会在北京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安然是齐秦的狂热粉,正为买不到票苦恼,这时她得到了来北京开影楼的台湾摄影师齐啸的赠票。齐啸本打算与女朋友叶雨宸(侯佩岑 饰)一起看的,却被女朋友放了鸽子。
安然与齐啸就这样认识了。只是俩人的第二次见面,却在一年后了,热情热烈的安然与温柔儒雅的齐啸一见如故;第三次见面,齐啸就对安然说出了“有些人,见三百次也没用,有些人,见三次就足够了”的台词。安然与齐啸相恋。
很快第一次离别到来,齐啸的父亲生病,齐啸赶回台北,合伙人趁机挪走了公款,北京的影楼停业,齐啸准备离开北京。他对安然提出分手,“我们到此为止”,安然不愿接受,“只要你想见我,你可以随时来。我如果想见你,我不能说去就去”。
齐啸离开,安然并没有一蹶不振,她是一个不认输的人,离开报社的铁饭碗,下海加入了闺蜜孙瑶瑶(张瑶 饰)的节目制作公司,成为一名文化主持人。安然成功了。一次工作机会,她去了台北,又见到齐啸。此时齐啸已与叶雨宸离婚,安然愿意舍弃现有的一切,但齐啸说“你不在乎啊,可我在乎啊”。
但为了安然,齐啸最终还是来到北京,他想在北京重新开始。可就是这么巧,这时台湾媒体曝出已经成为大明星的叶雨宸与齐啸的隐婚新闻,齐啸不顾安然反对,赶回台北处理。之后叶雨宸来上安然的节目,在节目上向观众宣布,她想守护家庭;而在私底下她欺骗安然,她与齐啸有了第二个孩子。
安然终于死心,她接受了多年来一直默默守护在她身旁的于枫(魏大勋 饰)的爱,并与于枫移居洛杉矶,有了女儿于小念。安然与齐啸曾深深相爱,但从此分离。
魏大勋饰演于枫,默默喜欢着安然,后来与安然结婚
而在现在的时空里,讲述的是在洛杉矶长大的少女于小念(文淇 饰)与台湾男孩齐一天(林柏宏 饰)相识相知的故事。
过去的时空与现在的时空又是交叉的,因为于小念正是安然的女儿,齐一天是齐啸的儿子。二人在整理父辈旧物时,从照片和手链里,窥探到了父母的这段过往,他们化身为“侦探”,以他们的视角回顾了父母的这段恋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感情也在升温,并从父辈的感情里学会了勇敢去爱,“如果你想我,就一定要让我知道,如果你爱我,请大声地告诉我”。
文淇饰演于小念,“马思纯”与“魏大勋”的女儿
林柏宏饰演齐一天,“霍建华”的儿子
上一辈人未续的情缘,在这一代人这里得到了延续。
从小说到电影,《大约在冬季》不难让人联想到孙艺珍、曹承佑、赵寅成等人主演的著名纯爱韩影《假如爱有天意》(2003)。上一代人吴俊河和宋珠喜深爱彼此,却因为种种外在的阻力不得不分离。20多年后,宋珠喜的女儿尹梓希翻开母亲的信箱,在信件中重温母亲的故事,她从中学会了对爱的炽烈、执着和勇敢。尹梓希与自己暗恋的吴尚民走到了一起。尹梓希向吴尚民讲述了母亲的故事,一旁的吴尚民早已红了眼眶,他从脖子上取下一串项链——正是当年宋珠喜送给吴俊河的那条项链。
《大约在冬季》的人物架构,与《假如爱有天意》相似。上一代人的未了情缘在下一代人中得到接续
如果电影《大约在冬季》能够如《假如爱有天意》那样细腻、感伤又唯美,那还是要谢天谢地的,毕竟这几年的华语言情电影整体质感不佳,哪怕像《前任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票房不错,口碑实在是惨淡。
不过,电影《大约在冬季》走的不是《假如爱有天意》的唯美路线,它走的是狗血路线。撇开安然与齐啸一些矫揉造作的台词不说,一开始他俩的分离还是有动人之处的,千千万万无疾而终异地恋,大抵都与安然、齐啸的分离相似:距离太远,追求不同,也没有勇敢到为对方放弃一切。可惜,叶雨宸的出现,让整个故事往“八点档”的方向发展。叶雨宸就是偶像剧中那种典型的、模板化的反派女,她明明一个大牌女演员,但就是抓住齐啸不放,她也不见得是爱齐啸,只因为齐啸心有所属了,所以她要夺回他。而她使用的伎俩,也是恶毒女配的标配:骗对方说自己怀孕了。
《假如爱有天意》中,相爱的人分开除了外界的阻力外,是因为他们真的太爱对方了(失明桥段看一次哭一次),《大约在冬季》相爱的人分开,因为有一个恶毒女配。想哭也哭不出来啊,只想手撕“侯佩岑”。
爱情电影的叙事模式很简单,无外乎就是我爱你,你爱我,我们的相爱有阻力,我们克服阻力相爱,或我们因阻力爱而不得。但哪怕爱情故事千千万,《假如爱有天意》还是具备看哭人的力量。电影中出现了多个意象,串联情节,贯穿两代人恋爱的始终,比如日记、项链、彩虹、同一个诗句,让观众相信,爱有天意,未了的情缘必有回响。相较之下,《大约在冬季》在两代人的感情联系上做得远远不够,电影几乎将重心都放在上一代的情感讲述上,但又不够集中,其间加入了大量无意义的废戏,比如去老师家吃饭、闺蜜创业过程等,不仅给人一种看电视剧般的琐碎冗长感,也占据了一些本该得到更多呈现的片段,比如下一代人的情感萌动。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大约在冬季》“不好看”或者“不好哭”。爱情电影的玄妙之处在于,哪怕再漏洞百出的故事,可能都会找到庞大的受众;魅力不在于电影身上,而在于爱情本身。爱情是人类的普遍追求,人世间太多美妙体验只有爱情有,太多痛苦与泪水来自于爱而不得。因此,悲情的故事是一种市场刚需,人们总是需要在他人的故事里,流下属于自己的眼泪,好像自己真的拥有过什么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似的(也许并没有)。为烂俗的爱情故事哭,多半是出于一种无人可相爱的自怜,在泪水中体验爱情的高光时刻,并确证自己的不平凡。
《后来的我们》剧照。电影中很多人在“井柏然”开发的游戏里诉说对过往爱人的歉意,而弹幕上则是很多人在诉说着对过往爱人的纠葛。这就是爱情电影的最大功能: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
这就像刘瑜过于理智所说的,“爱情是成本很小、‘进入门槛’很低的戏剧。如果要以做成一个企业、创造一个艺术品、解决一个科学难题、拯救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来证明自己,所需才华、意志、毅力、资源、运气太多,而要制造一场爱情或者说那种看上去像爱情的东西,只需两个人和一点荷尔蒙而已。于是爱情成了庸人的避难所,于是爱情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品被大量地生产出来。
也即,再平庸的爱情故事,当它能够成为观众情绪的载体,成为泪水的催化剂,它就有成功的可能。《前任3》《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都深谙此道。《大约在冬季》的宣传主打的就是“哭”,官微上强调的两个话题是#大约在冬季太戳心#、#相爱的人为何没能在一起,就是想煽动观众的泪水。
但《大约在冬季》卡在唯美与狗血之间,它不是《假如爱有天意》那种唯美纯情的“哭片”,也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那种狗血纯情的“哭片”,两头不着边。除了齐秦的歌声让人有所触动外,整部电影笔者看得心如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