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斯塔夫读后感精选

《全球通史》斯塔夫读后感精选

导语: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的《全球通史》虽是长篇巨制,然主旨只有一个,便是介绍人类各阶段文明的兴衰之史。下面喷嚏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全球通史》斯塔夫读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

在消灭了所有可能的对手之后,人类不再面对任何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自己。——《全球通史》

读史有什么用呢?有人说可以避免重蹈覆辙,有人说可以明晓事理,有人说要把握今天和未来就需要了解过去。无疑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但我以为,这些可能都不是让我们捧起一部大部头史书津津有味地来啃读的直接原因。我倒觉得,对于自己身世的了解,对于身而为人的来由的兴趣,对于同为人类的他国异族命运的对比,这些恐怕都是人的天性吧!所以,凭着好奇心来阅读就是了,哪管得了能不能学到什么人生的大道理呢。

本书将人类历史分为两个大的部分,即公元1500年以前的孤立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全球世界。对于三分法与二分法的合理性探讨,还是交给历史学家来争论吧!我作为普通读者,在此仅谈谈自己读过这本书的点滴收获和感想。

人类不是全部起源于非洲,而是多地起源,似乎已成定论。

人类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经历了漫长的时光。那时,男人打猎,女人采果,男女是完全平等的。可是后来,随着男人在食物获取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上各个地方,都慢慢形成了男尊女卑的习气,以至于到了近代,女权运动再次兴起,女人方又争取到了应有的地位。而现实是,在当今世界的不少地域,女人地位低下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人们观念的转变是何等的艰难。

作者多次提到中国的四大发明,而且极尽褒扬之词。但是吊诡的是,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源自四大发明的用途,和中国却关系甚疏。同样受到作者赞扬的是中国的文官选拔制度即科举制度,但同样也指出该制度在公平选拔官员的同时也造就了保守服从的特质。

作者按照三大宗教派别把世界大致分为基督教地区、伊斯兰教地区和儒教地区。对于儒家学说是否可以称得上是宗教,笔者是持怀疑态度的。儒家思想深入国人的******,影响着国人的言行举止,但并没有类似宗教的仪轨和绝对权威对人的约束。基督教地区、伊斯兰教地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斗不惜流血牺牲。宗教是人类世界更加团结,还是造成了人类世界的分裂呢?在今天,这也是一个大命题。

罗马教廷垄断基督教义的时期,只有教廷可以解释圣经,信徒需要按照教廷的要求去做。罗马教廷在肆意妄为到发行赎罪券让人们购买时,马丁路德金表示了反对,随后圣经才得以由拉丁文翻译成的德文和其他文字,信奉圣经而不是教廷的新教才得以在欧洲等地区流传。

在作者笔下,欧亚大陆一直都是一体的。本来嘛,欧亚大陆就是完全连在一体的,并没有泾渭分明的天然屏障。蒙古人的疆域曾扩张到了欧洲的部分地区,突厥人作为游牧民族,利用强大的马上作战能力,曾经在亚洲占据了大部分疆土。后被分裂,驱赶,又奔赴欧洲大陆,与当地人结合形成土耳其人,继续夺城掠地,建立了强大的奥匈帝国,直到一战时期,方才土崩瓦解。这些蛮族,不约而同地在亚欧大陆掀起了对文明的侵犯与颠覆。在人类历史上,亚洲和欧洲从来都没有彻底分离过。即便是在中国闭关守国的年代,双方之间的贸易虽受挫严重,但也从未中断过。

中东,这个如今听上去意味着动荡的地区,曾经是世界的中心,是两大宗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也是个命运多舛的教派,各种派别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分歧。

国家意味着什么?从古老的希腊城邦,辉煌的罗马帝国,到法克兰等现代国家的的诞生。从商朝周朝,统一的秦朝,到元宋明清。是收税权?是保护国民不受外来侵略?还是民族的象征?是又不是,当民族主义高涨的一波波浪潮兴起之时,侵略和扩张,占领与殖民就开始肆虐横行了。

公元1500年以后,欧洲俨然成为了世界的中心,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源自古希腊的技术革命得到空前地发展。然而,欧洲从来也不安宁。他们的敌人也不只是来自外部的阿拉伯人、匈奴人,还有他们自己。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人类因为自身的错误而生灵涂炭。

美洲就像是欧洲的一块试验田,古希腊的不完美的直接民主,国会在与国王的斗争中确立的权力界限,基督教义下的平等自由观念在这里生根发芽。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应验了一句话,在人类战胜了其他所有敌人之后,最大的敌人变成了我们自己。为了重现日耳曼民族曾经的辉煌,为了洗刷一战失败的阴霾,在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军国主义精神蛊惑下,德国人民跟随纳粹,登上了杀人掠地的征程。日本,这个处处仿效中国,读后感以中国为师的亚洲岛国,觊觎大陆的丰饶,哀叹自身的弹丸之地,也迈出了对侵略的脚步。战火,在欧洲燃烧,在非洲、亚洲蔓延。人类以数千万人死亡的代价结束了这场战争,留下了满目疮痍。庆幸的是,也就是在二战期间,否定了殖民统治,此后,被占领的殖民国家陆续逃脱了被统治压迫的命运。

专制还是民主,一直都是个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标准的答案。在世界的东方,专制伴随着历史从未远离过。在西方,民主制度一直经受着考验,也一直在和国王的专制在斗争。

有人说过,人们最不了解的历史就是现在。我们不理解,不久之前,中国女人还需要裹着小脚;我们不理解,不久之前,非洲女人还会被施以割礼;我们不理解,在人们发现了日中说和人类起源以后,记载上帝造人的圣经如何还是能够成为人们信奉的经典;我们不理解,西方的蛮夷何以在1500之后就将文明古国中国远远的抛在了后边。

对于当今的历史,我们又能够理解多少呢?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强大,人类的物质世界也前所未有的丰富。可是,人类因为主义、宗教等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差异造成的隔阂与冲突,因为民族、国家、地区、领袖、民众利益而产生的矛盾也从未消融过。贸易战成为当今被世界各国频繁使用的争斗形式,但人类也从来没有放下过手中的枪炮。

读完这本书,只能说是对世界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以更加全球化的视野去观察人类世界。世界从来都是一体的,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联系紧密。一部电影可以同时在全球上映,一个新的创造可以在同一时间让全世界的人享用,手机通讯可以即时到达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

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隔人类了。显然,要得出这个结论还为时尚早。人类是地球上众多生灵中的一种,地球是银河系中数百万颗星球之一,银河系是宇宙中数百万星系之一。这样看来,不论怎么评价人类的伟大,都改变不了自身渺小的事实,人类历史也是如此的。更何况,就像人的生命有限一样,人类懒以生存的星球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作者:刘志强

篇二: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仅要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更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特别是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不从世界历史中继承和发扬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无以迎接全球激烈的竞争,无法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世界通史》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世界历史的新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外世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地介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古代卷从古代世界的开端,按纵的历史发展进程依次对各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分章编写;对公元前4世纪后的诸国按横的历史联系分章编写。中世纪卷按地区和典型专题相结合的系统叙述。近代卷主要叙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里昂和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和第二国际、巴黎公社、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晚期的亚非拉国家等内容。

现代卷主要阐述人类世界进入20世纪后所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乃至思想观念等内容。当代卷以对战后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运动的分析为依据,反映战后世界这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的统一整体的发展过程与特点,反映各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人民运动和对外关系的状况与发展趋势。

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历史蕴含着经验与真知。学习世界历史,不仅可以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世界眼光,从而能认清复杂现状,抓住要遇,应对挑战。

世界历史是人类作为一个现实整体的历史,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了解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风貌,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重大变迁,并从中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才能在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中,认清复杂现状,融入时代的潮流。

篇三:

最近在读《全球通史》,还没读完,因为这本书很厚,十六开的纸有上千页吧,我只读到中世纪。不过也从中发现了点道理,跟各位分享一下。

首先,我想讲一下我对进化论的观点。很多质疑进化论的人提出的疑问是为什么现在的猴子没有进化成人。我的观点是,其实进化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史前是这样,古代是这样,现代也是这样。我们人类在变化着,从身体素质、智力等方面都在变化着。与此同时,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也在变化着,有的物种要灭绝,有的物种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之所以用变化这个词,是因为现在很难说这种变化是好还是坏,最终会是发展还是堕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达尔文对物种进化的看法。人类的发展也适用于这种变化。史前人类其实是有四种人:印欧人、蒙古种人、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当时他们还都是原始人,过着采集食物的生活,被称为食物采集者。但是,他们采集食物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印欧人和蒙古种人的效率更高,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因此也就有能力向外拓展。而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效率低。这种差别的结果就是现在世界上存在极少数的俾格米人和布希曼人,绝大部分人为印欧人和蒙古种人。我们中国人就是蒙古种人的分支。

生产效率导致人类进化这种观点在我国历史教育中很少被提到,在封建社会朝代更迭中更是鲜见。绝多部分史书说一个朝代的灭亡是君主失德,失去了上天的庇护。这种论调,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回避了发展经济这个主题。朝代更迭的真实原因是经济,而不是道德。每个朝代建立后经过一定时间的稳定,官员数量会大幅增加,这意味着国家开支会大幅增加,而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民,这时农民作为主要生产者需要缴纳的赋税也会提高。

这种情况下,农民的通常做法是把地卖给有钱人,自己只负责耕种,缴纳租子。而这种方法也只是暂时缓解了农民的压力,随着国家需要的收入增加,封建社会生产效率并没有发生过突增,因此最终转化到农民身上的压力并没有实质减少。于是,我国历史上反复上演的农民起义就如海浪般一浪高过一浪。

读《全球通史》的另一感受是,西方人并不是天生的慈善家。我们现在经常会看到欧美的富豪捐出自己的家产成立基金会或者捐给其他基金会,他们关注贫困人口、关注艾滋病以及环境问题。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公益的发展,使很多因历史原因致富的企业家关注社会公益。

但是我想说的是,西方人并不是天生的慈善家,争强好胜是他们的本性,这一点比我们东方人要强烈很多。欧洲并不是物产富饶的地方,而且欧洲大陆上的民族并不少。因此,中世纪的时候,我们看到欧洲是一片混乱的景象。突厥人、日耳曼人、维京人、高卢人等等为了争夺土地混战不休,这种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欧洲人怎么可能是乐善好施、一副菩萨心肠。

所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才会从他们嘴中说出来,所以在本次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他们会偷偷修改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欧洲人并不值得信赖,当然还有美国人。所以,我说这些的目的,是希望很多人不要一谈到西方人就讲他们有多好,充满了尊敬。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