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小技巧:不经意的小动作最容易出卖人心
社交场上,要了解一个人不能光听他说得怎样,还要注意他的一些动作。一个人要想蒙骗众人,他可以将事情说得天衣无缝,让你找不出半点漏洞。所以,如果语言上你已听不出破绽,不妨仔细观察他的不经意的举动,没准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这是因为不经意间的举动不会完全听从他的伪装指令,这些动作一般是下意识的,是一个人情绪和感受的自然表达,是最不容易伪装的。它虽然不像眼神那样微妙、传神,但是人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变化都是其心理变化的真实反应。
美国神经学者深入研究了比尔·克林顿就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向陪审团陈述证词的过程。他们发现克林顿说真话的时候很少触摸自己的鼻子,但只要他想撒谎,就会不经意地微微皱一下眉头,而且每隔4分钟就会摸一下鼻子。在克林顿陈述证词期间,他摸鼻子的次数竟然多达26次。
人在撒谎的时候,虽然嘴上夸夸其谈,但这毕竟违背内心,他要担心被看穿,担心不能自圆其说,他要努力编造故事,他内心必然会产生焦虑情绪,而这种情绪就会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克林顿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如果没有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这些细节就会被忽略过去,而被他的“言之凿凿”蒙骗。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著名反间谍专家奥莱斯特·平托上校就是通过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识破了一名狡猾的纳粹间谍的身份,让他乖乖交代了自己的************。
当时盟军部队已经进入比利时,德军仓皇溃退。一天,两名士兵在驻地附近逮捕了一个自称是比利时农民的叫艾米里约·布朗格尔的人。平托上校看着眼前的这个人,虽然他的穿着和谈吐是典型的北方农民,口音也是地道的比利时土音,但他粗壮的颈部和魁梧的运动员体型,与当地常见的惰性十足的人截然不同,显然这个人在隐瞒自己的身份。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平托上校想了很多办法。他让这个人数豆子,这个人不紧不慢地用法语数着;他派人在布朗格尔的住处放了几捆草,一个士兵点着了后,烟从门的下面进到了屋里,值勤的士兵用德语大喊:“着火了!”布朗格尔惊醒,动了动,又睡了;接着平托上校用法语大声喊道:“着火了!”布朗格尔一下子跳了起来,绝望地敲打着门。这一次,上校仍未发现破绽。
第三次审讯,上校又用了新的方案。在布朗格尔被带来时,上校用德语对身边的军官说:“他还不知道明天上午就要被绞死。他肯定是个间谍,不会有别的下场。”
平托上校一边说一边用眼睛斜视布朗格尔,特别注意他的眼睛和喉头。但布朗格尔没有任何表示,他以神态证明自己不懂德语。很明显,第三次审讯没有结果,到此为止,上校几乎绝望了,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判断。但直觉让他进行最后一次审讯——第四次审讯。如果再没有突破,就决定立即释放了。
最后一次审讯是这样进行的:当布朗格尔像平时一样走进平托上校的办公室时,上校装作正看一份文件,看完后拿起铅笔在上面签了字,然后抬起眼睛突然对布朗格尔说:“好啦,我满意了,你自由了,现在就可以走了。”布朗格尔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动了动肩膀,像是卸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眼睛放着光,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空气。当他发现平托上校嘲笑的眼光时,猛然意识到,刚才托平上校说话时用的是德语,不过一切都已经晚了,身后的士兵已紧紧地抓住了他。
负隅顽抗的间谍,虽然是狡诈多端,但还是栽在了平托上校的手中。看来,不管多么深不可测的人物,都不可能完全掩饰其内心,他的秘密总要通过一个渠道表现出来,在所有渠道中,下意识的动作是最隐秘的。
这也就告诉我们,当你与人交往时,要想知道其真实的想法,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确切地说,应该是观察他不经意间的小动作,因为那才是他内心想法准确无误的表达。
美国人肯·戴尔玛在记述他推销秘诀的《成功与行动》一书中,就向我们介绍了通过一些小动作或姿势看透对方心思的一些技巧:
当你向一个人说出了你的请求后,如果对方做出:手放松(没有用力握着),或双手张开放在桌子上,或整理桌子上的物品等动作,就说明对方对你的看法或建议是持肯定态度的。即使对方嘴上没有说赞同,心中也在赞叹“这个想法不错”,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放心地进行下一步的交流。
但如果对方手握成拳状,或两手抱在脑后,或手指轻敲桌子,或你说话时对方却在玩笔、两手撑着下巴,或两手置于膝上,或两肘支起、两手的大拇指对在一起等姿势时,就说明对方对你的看法或建议是持否定态度的。这时你就应该及时转移话题,采取其他方式说服了。
【感悟】
语言可以伪装,表情可以伪装,细微的动作却很难伪装。不经意间的举动不会完全听从他的伪装指令,这些动作一般是下意识的,是一个人情绪和感受的自然表达,是最不容易伪装的。
人在撒谎的时候,虽然嘴上夸夸其谈,但这毕竟违背内心,他要担心被看穿,担心不能自圆其说,他要努力编造故事,他内心必然会产生焦虑情绪,而这种情绪就会通过动作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