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贴他人,善解人意者更受欢迎

体贴他人,善解人意者更受欢迎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都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带着自己的情绪与观点和对方聊天。而一旦对方很认同我们的看法,我们会有“遇见”知己的感觉,会感到很开心。相反,我们会觉得“话不投机半句多”,从而失去了跟对方再聊下去的兴致,从而也影响了接下来的交往,让我们无形中损失了可能获得良师益友的可能。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太过专注地表达自己,而忽略了对方的情感需求。

所以,真正的社交高手都是善于倾听的人,他们懂得体贴对方,会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寻找谈话的切入点,关心对方,比如了解对方的压力、他的工作,考虑对方身处的环境,摆脱从自我的思维方式出发,交流得越多,对方就越将他作为知己。

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就具有这种亲和力,因此,周云蓬说柴静“让人就想对她掏心窝子,恨不得把自家藏的银圆,画个图交到她手上”,由此可见,在人际交往中,体贴他人,善解人意,为人增添了巨大的人格魅力。

现代人的生存压力,除了衣食住行、经济工作外,另外的烦恼与焦虑都来自人际关系。与上司、同事、合作伙伴甚至客户之间的关系,像一张密实的网,我们的生活时时都会触及到这张网,而即使离开了工作,我们的恋爱、交友、家庭、业余活动也都少不了人际交往。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在社交圈里口碑较好的人未必会妙语连珠、口吐莲花,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体贴他人,在交往时注重并能恰当满足他人的情感需求。

所谓体贴他人,并非是要我们放弃自我,刻意讨好他人,而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比如,我们不能对经济状况窘迫的人说正犹豫是买20万的车,还是先买车库;你不能在一个身材肥胖的人面前,讨论最新流行的衣服都是适合瘦子的……当对方说错话时,我们也不能抓住对方的错处,穷追猛打。

对这种情况,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有过精彩的论述:“在多数情况下,同事间争论的结果只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同事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样?你会觉得扬扬自得。但他呢?你使他自惭。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最糟糕的是,转过身来,你们还不得不同在一个屋檐下共事。”

而林肯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种争论,他曾经教训过他下面的一位喜欢跟人争吵的年轻军官:“任何决心想有所作为的人,绝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在跟别人正误参半的问题上,你要多让一点步;如果你确实是对的,就少让一点步。总之,不能失去控制。与其跟狗争道被它咬一口,不如让它先走。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的咬伤。”

北大教授朱光潜是中国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朱光潜一生工作勤奋努力,同时,也是一位注重人际关系与自我修养的大师。他有一句名言:“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这充分体现了他的生活哲学。所谓出世,就是要看明白,对于得失不过于计较,洒脱、豁达,才能有内心真正的快乐;而入世,在其著作《谈交友》里,他这样忠告年轻人:“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于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虽然是大师,朱光潜没有高高在上,同样也重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感受。

朱光潜的善解人意,从一件小事可以窥视一二。1936年初,书店出版了朱光潜的《谈美》一书,并且在封面注上“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书出版后,很受欢迎。

不久,市面上出现了一本署名“朱光潸”的书,书名、封面设计,甚至字形、位置都与朱光潜的书很接近,更让人吃惊的是,这本书居然也有一个副标题:“给青年的十三封信”,与朱光潜著作的副标题只少了一个“第”字。

李逵遇上“李鬼”,朱光潜会怎么办?他没有隔空掀骂战,也没有通过出版社揪出那位“朱光潸”,而是提笔给对方写信。首先请朱光潸原谅,说明自己误将此书当成自己的作品了。接着,朱光潜以读者的身份与对方交流,最后,朱光潜通过回溯写这本书的情形,委婉地提醒对方“坦坦白白”“老老实实”做人。值得一提的是落款,朱光潜没有直接署名,而是用“几乎和你同名同姓的朋友”,既是一个小幽默,又给对方留了最后的尊严。《申报》发表了朱光潜的这封信。

朱光潜曾经说过,“唯有善于与他人相处,承认他人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才能为别人所理解和接受。”

因为朱光潜的这种体贴与善解人意,让他虽然在各个领域、人群间穿梭,但却始终保持着快乐与幸福;而这种良好的心态,也让他能更投入到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翻译事业中。

在人际交往中,怎样才是体贴他人?其实很简单,就像朱光潜老先生那样善于欣赏他人、宽容他人、给予他人最大的善意。有效沟通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善解人意是化解矛盾冲突的关键。

要做到善解人意,就要有丰富的洞察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能及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在他人忽略时善意地提醒他人。善解人意的能力并非是天生而出,而是由后天训练获得的。

(1)善解人意

首先要有足够的善意,要学会“将心比心”,充分体谅别人的处境,才能洞悉别人需要什么帮助,要避免做什么才能避免对别人的伤害。

(2)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

那些很优秀的人大多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似乎他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我们的老师。在生活中他们也是一个合格的聆听者,无论对方的水平如何,他们都会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讲话,适当地用肢体语言表达对他人的关注与理解,至少让对方能有心理上的安慰。他们也因此得到人们的尊重。

(3)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即使在与人交谈时并不顺利,也要避免自己语言过激,要充分认识到对方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要从关心和尊重他人的出发点讲话,尽可能替他人着想,与他人在思想上聚焦。另外,不揭人短,不仅是维护别人人格尊严的需要也是个人风度与修养的体现。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