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电影摩天大楼观后感
导读: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人生无论有多难,有多远。请勿忘最初的梦想。下面是喷嚏网小编为你精选的电视剧摩天大楼观后感。
电视剧摩天大楼观后感1
多年不曾看电视剧了,今年一看就是俩。《隐秘的角落》和《摩天大楼》。《隐秘的角落》就不说了。今天熬夜看完《摩天大楼》,剧中的反转和反应的社会现象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独立且健康的思想对人的一生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如今信息传播迅速,网上的鸡汤啊,八卦舆论啊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我也时常看微博,说实话,报道和评论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尤其是评论区,俗、乱、假。新闻的要素之一就是真实,微博不是新闻,我们也不能要求它真实,呵,新闻也不一定全是真实。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听到的,也许鸡汤是有毒的,也许真相会颠覆你的三观。意志不坚定者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所以要有自己的判断,如果可以的话,把自己置身事外,站在上帝视角。
不过人都是感情生物,绝对理智的人应该是不存在的吧?因为我们来到世界就是感情的结晶,年龄越大,你会发现,自己身上缠满了丝线,仿佛被蛛网裹住的食物,无法呼吸,线的一头连着自己,另一头连着家人、房贷、一切自己所渴望的。如果真有绝对理智的人,那也不能称之为“人”的吧。
我一直在想,钟洁能够主动退出吗,我心里有一个答案,但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答案会有所改变,这时我想起张东升所说:“你可以选择相信童话。”
《摩天大楼》和《竹林中》很像,都是通过不同人向我们展示”真相”,真真假假谁能说得清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剧中还有相互救赎,朋友之情,姐弟之情,社会对女性的偏见……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就不说了,这周二刚好读完一本书《厌女》,对此有点感触。庆幸自己尚能思考,是“活着”的人。
今年看了太多关于杀妻分尸,猥亵儿童的报道,甚至还有……我不想再说了,我甚至极端的想,为什么作恶的人不消失。闭上眼睛,想想美好的事,它们的光芒永不消散。如果啊,能够永远不知道恶该有多好啊。有时候常常这样催眠自己,千万不要成为那样的人。不是说存在即合理吗,万物应该都有其价值,我们做好自己就好了,做到无愧于心,不必自寻烦恼,而且我们经常发现身边的美,不是吗?无论世间如何变化,我们仍然对世界保持一份永恒的爱不变。
电影摩天大楼观后感2
High-rise是J.G.Ballard在1970’s年代写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关于什么是反乌托邦,黄老师的评论里已经解释过了,在《龙虾》那部电影中,有一位楼主的也有非常非常好的解释。但是总的说来,这部摩天楼要拍得更加“不可描述”的多,里面以刀客特Laine的视角来叙述三个月以来高楼里发生的事,疯狂而失控,但又不仅仅是疯狂与失控那么简单。
1.底层,中层,高层的恩怨情仇(并没有)
首先,这当然不仅是一部搞搞搞highhighhigh喝喝喝的让大家观赏这座高楼有多么不堪的电影,Laine医生所居住的高楼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中层和高层。这很自然的就会让人对应起社会中的分层。从故事的开始来看,高楼里有着看似平静的状态,能相处到一起的人们一起交谈,一起开party,一起做一些没羞没臊的事情。外表上看起来倒是也挺像我们的和谐社会。而这种和谐与平静下面总是让人觉得哪儿有些不对。毕竟,有层级划分就会有不平等,而这种层级差,在高楼里,是非常苛刻的。这边儿你看Laine医生是个体面人,初来乍到,就有社交红人Charlotte往上凑;接受了顶层Royal的邀请,一身西装还特地带了瓶雷司令赴宴,结果发现上层居民根本不理这一套。(这一处的设定还挺巧妙的,高层住户穿得都跟drama queen一样,倒显得Laine更加格格不入,还被羞辱了一通。)连Laine在顶层那儿都是如此待遇,就更毋论底层居民了。这种不平等也是如片中所说,Wilder最痛恨的东西。但是Wilder对于这样不平等的憎恨,并非是伟光正的。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不平等的憎恨,都不是伟光正的。大家憎恨的是那种“你有我没有”的状态,心里想的是“你有我凭什么没有 ”,于是在一次泳池被高层住户开的小party封锁之后,Wilder带着一帮孩子越了界。开了个属于他们的party,算是挑起了真正疯狂的开端。
而有意思的是,上层对这个party的反应。他们有自己的应对措施。他们也有自己的party,但他们的手段更加高明。就是切断了资源的供应。在底层party过后,顶层Simmons和Royal他老婆那几个人在商量怎么对底层住户反击的时候有这么说过:“现代经济繁荣的基础是健康而良性的竞争,但你是对的,我们必须压倒他们(底层住户)。我们必须没收一切必需的资源”。这一段感觉和片子结尾Charlotte她儿子在吹泡泡时的画外音有所呼应:“自由的企业体制是必要而不充分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经济体制,那就是资本主义。唯一的区别在于资本是掌握在国家手中,还是大部分掌握在国家控制之外的人手中。只要有国家资本主义存在,就永远不会有政治自由”。二战后的英国,一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的基本是凯恩斯经济政策,而到了70年代,出现了“滞胀”的状态。原著的背景就是70年代,或许对于这样国家实力干预经济的现象,在当时来看是不满的。
看过采访有说到,由于Ballard自身的经历,他对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颇有兴趣。于是问题就来了。人们没有了水,电,和食物等生活必需品以后,会表现出怎样的一面?高楼住户没有让我们失望。大家陷入了彻底的疯狂状态中。上层的疯狂状态是sex,而下层就开始争夺食物,囤积食物,或者如同牙医steel说的那样“有人用老婆换食物”。这也是对于未来社会能不能好的一种表现方式吧,人们对各种各样资源和科技的依赖,在某种程度或某个特定环境下,就会转化为人性的疯狂。大家开始争斗啦,打架啦,想要变革啦,想要改变啦,不光是自己层级之间的,也有层级和层级之间的。当然所有的这一切,怕的是,底层对于必要资源的要死要活的疯狂争夺,不过来自于上层开的那个party和他们故意制造出来的这个变革熔炉。
电影摩天大楼观后感3
一栋现代化的高层公寓,分别居住着一群小市民、中产精英、有钱人富二代,住户之间亦敌亦友,关系暧昧,表面繁花似锦井然有序,实则勾心斗角互看不惯,有钱人在大house开party,以戏弄中产和小市民为乐,但关键时刻又总要找中产精英救场,精英表面与有钱人虚与委蛇,实际性格孤僻,内心充满心理疾病,还有个下落不明的亲人,小市民工作不错,内心自卑,表面混蛋,个性耿直,善于打砸抢,请问以上描述的是新晋网红大剧《欢乐颂》还是你森又一卖肉力作《摩天大楼》?
是啦就算我牵强附会吧,但归根到底两部片子的核心冲突都是阶级,万恶的阶级,阶级冲突放之四海而皆准,搞到最后,生出了乌托邦和反乌托邦。关于乌托邦这里不多说,非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你背一遍就知道了,可能因为画面太美,至今也没什么导演染指。不过反乌托邦就不一样了,拍的人那叫一个多,分分钟折射出资本主义的腐朽和罪恶。
反乌托邦是什么呢,是一种悲观的社会预言,简言之就是我们的老祖宗觉得我们的未来不能好了,别看你们丫挺的一个个穿的人模狗样尊老爱幼擦完屁股要洗手,其实里面早烂了,烂透了,有钱的嫌弃没钱的,没钱的嫉妒有钱的,你斜眼看我,我斜眼看你,搞到最后,不要了,什么文明,什么道德,统统不要了,丢茅厕里了,来啊,互相伤害啊,正面肛啊,痛快的撕到宇宙尽头啊。反乌托邦的代表作,随便说说就有《黑客帝国》,《十二猴子》,《少数派报告》,还有这部《摩天大楼》。
不怕剧透,《摩天大楼》基本上就是以抖森视角把上面那一段实体化拍下来的全过程,当然我知道你们这些不要脸的都是冲着抖森老师的美好肉体点开的链接(啊当然我也是,这不废话吗),然而抖森老师在本片中的重要职能除了卖肉和接下来他们疯狂的搞在了一起,还要撑起全片的价值取向。在老外的视角里,中产精英是社会(大楼)的中流砥柱,抖森老师扮演的医生结实,性感,高知,冷漠,腹黑,承上启下,永远能在动荡中置身事外,用电影里姑娘们打完炮评价他的话说:“amenity”,电影接近结束,该死的基本也死绝了,而你森还能白衬衫大长腿,淡定的烤了一条资本主义狗腿吃,这是一种恶毒,也是一种肯定,肯定了这个阶层生存的能力、存在的价值,如果人与社会的存在本身就是恶,中产起码是他们千百年来被证明最合适的幸存者。
不过这种恶毒,终究还是资本主义的恶毒,图森破,要我看,反乌托邦程度不及《欢乐颂》百分之一。
《欢乐颂》,实话港,看不下去,倒不是拍得假,其实深究起来拍得演得都挺认真的,然并卵,掩盖不了从根上烂掉的气味。这部剧表面上看戏份是海归刘涛女一,也就是说主视角其实选了个跟抖森定位差不多的努力奋斗中产高知精英,妄想做出大都市女性独立自主力争上游活出精彩范儿。然而实际上呢,王子文演的曲筱绡存在感压倒一切,按现在网友一边倒的评论看来,这个人没被打死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奇迹了,有钱没教养,不学无术,卖弄风骚,宽于律己严于待人,别的女人跟男人走得近一定是小三,我抢人家男朋友绝对是真爱。结果这样一个人,就因为富,半点苦头没吃,最后混得比谁都好。还记得《摩天大楼》里同样有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抖森医院里的实习生,一样是曲筱绡的人设,将将撑过电影一半就被抖森玩得跳了楼,这才是画风正确的不学无术富二代的下场好吗?实话港我不是一个道德楷模,也从来不觉得影视作品里非得三观正,恶人可以笑到最后,杀人犯也能有真爱,反正是搞闯作,什么都可以试一试的嘛。国外也有“有钱坏人”担正的影视剧,比如汉尼拔,作为富裕阶层代表,你可以狠辣,傲慢,算无遗策,也可以狡猾、贪婪、贪图享乐,甚至到最后还能有个善终,但你不能既狠辣又纯洁,既傲慢又可爱,狡猾被人夸机智,贪婪被洗成真性情,大熊猫拉的屎也没人给镀金呢,怎么到了我们这里,仅仅是一个天生的有钱人就可以被宠爱到如此地步?古往今来也就咱们的电视剧里独一份:让一个讨人厌的有钱作逼笑到最后,不是因为需要表达钱权的可怕社会的现实智商的差距屁民的无可奈何,而是因为创作者发自内心的爱她认同她。
更何况《摩天大楼》演到最后,社会结构塌缩,穷富互殴互杀,看着挺惨,至少谁都不是好鸟,谁都罪有应得。而《欢乐颂》呢,电视剧不知道,书的结局查了下绝望一百倍:没有对撕,没有抗争,没有反杀,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小职员活该凄凄惨惨一辈子,富二代真爱与钱两手抓两手都很硬。我知道你们看着觉得恶心,我也觉得恶心,这种恶心不是只针对这个人的,而是我们都明白,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这特么的才是真的。
同样是螺狮壳里做道场,一栋楼里折射人生百态,放到中国,是富二代坑完中产坑小资,仗着有钱有势活出婊气真我,最后还能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放到外国,是中产精英浴血大逃杀,在秩序崩盘时坚挺到最后,为有钱人送葬,为小市民接生,在一群神经病里疯都疯得比较帅,高唱一曲 I Will Survive。如果《摩天大楼》是一个预言,想告诉我们建立在贫富分化的阶级之上的社会终将倒塌,那《欢乐颂》就是一剂麻药,她告诉我们:钱买不来欢乐,钱就是欢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