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的故事(一):

罗盛教生平

出身贫苦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1946年入省立九师附小(吉首大学师范院附属小学)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学习刻苦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湘西重镇沅陵解放了。这年11月,罗盛教邀集几位同学欣然步行来到沅陵,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并考入湘西军政干校学习。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我的笔记对照,查缺补漏,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最终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1]团。1950年3月毕业,分配在四十七军文书训练班学习。同年7月1日,罗盛教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学习期满后,派在四十七军一四一师直属侦察连任文书。旋随部投入湘西武陵山地区的剿匪战斗,被分配到湖南省沅陵县乌宿区及毗邻的古丈县,参加四十七军司令部直属侦察队剿匪。

参军入朝

1951年4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在朝鲜前线,他亲眼目睹美帝国主义对朝鲜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起了他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朝鲜人民的深切同情。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更使罗盛教深受感动。一次,部队在一个风雹交加的黑夜行军,伸手不见五指,一位朝鲜老大娘顶风冒雹地站在那里,手提保险灯为战士们照路,并不断提醒志愿军战士们:别掉进泥坑里。罗盛教觉得仅有用杀敌立功的实际行动,才能报答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几次要求上前线,可是指导员总是耐心地劝说他:“你的决心是好的,可是革命工作有分工,你此刻担任文书工作,对消灭敌人是有保证作用的!”罗盛教更加努力地工作,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还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2]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勇救儿童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齐去河边练习投掷******。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从那里传来了呼救声,其中一个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出早操后,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抓起自我的帽子,往地上一扔,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跳进了冰河。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最终将落水的崔莹托出水面。当崔莹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几经周折,罗盛教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终的气力,过了很久用头和肩将崔莹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崔莹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把罗盛教救了出来,但罗盛教因气力耗尽,无力浮出水面,最终献出了自我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1岁。

罗盛教的故事(二):

罗盛教,湖南省新化县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志愿军47军第141侦察队文书。他高举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旗帜,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鲜的土地,一向向南急行军,迎接战火的洗礼。当年,他参加了阵地防御作战。

8月的一天,罗盛教与炊事班的同志到阵地送饭回来,美军发射的炮弹越过头顶,落在南映里和平村庄的土地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炮声过后,罗盛教听到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翻越一座山循哭声而去,在一个防空洞旁边,发现一个小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脯上,边哭边叫着“阿妈妮”。那个孩子的身上、脸上、手上沾满了鲜红的血。母亲手里紧紧握住小锄把,背上的婴儿已经被炸得只剩下半截身子了。罗盛教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如此悲惨的景象,他脸色铁青,紧握拳头。此时,美军扔下的炮弹还在爆炸。他不顾一切,把孩子抱起来,交给附近的一位朝鲜老大爷。尔后,他回去安葬了那位朝鲜母亲和她的孩子。晚上,罗盛教躺在床上,怎样也不能入睡……夜已经很深了,他打开手电筒,翻开日记本,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期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终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冰下救崔莹的消息传出后,石田里20多户群众像失去亲人一样痛哭不已,他们用朝鲜人民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劳动党里委员长指着冰封的栎沼河,声音颤抖地说:“在这条河里,志愿军为救我们的一个孩子献出最宝贵的生命;也在这条河里,美国侵略者用我们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河水。乡亲们,让我们世世代代都记住罗盛教的名字吧!”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罗盛教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朝鲜政府和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罗盛教,将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将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将安葬烈士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山上修建了“罗盛教亭”和罗盛教纪念碑,碑上刻着金日成首相的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罗盛教的故事(三):

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罗迭文家。

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湖南省立九师简师班学习,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罗盛教。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为罗盛教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罗盛教的故事(四):

1960年5月2日,三探区装建大队锅炉工人,共青团员薛天勤,由45员井回大队部走到离车站不远的一个村子时,看见3个小孩在一口水井边玩耍,突然,“妈呀”一声喊叫,一个孩子掉进井里,在这紧要关头,薛天勤毫不迟疑,扔掉手里的东西,飞步上前纵身跳进3米多深的井里,由于救人心切,跳得太猛,小薛右腿被井壁碰破。他顾不得腿痛,迅速把昏迷的孩子抱起来,高高地举过头顶,这时,老乡们也闻声赶来,把孩子和小薛一齐救了起来。

孩子的母亲和老乡们被薛天勤舍已救人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等他们想起该问问姓名和住址时,小薛已经走远了,事过1个月,老乡们才明白他叫薛天勤。

为了表彰薛天勤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抢救落井铁儿童的英雄事迹,三探区团委作出决定,授予他“罗盛教式的共青团员”的称号,号召全区团员,青年向他学习。

罗盛教的故事(五):

罗盛教在朝鲜因为勇救落水少年不幸牺牲的消息传回国内之后,在其故乡引起极大反响。当地群众为自我的家乡出现这样的人物感到十分自豪。两年后被救起的朝鲜少年访问罗盛教故乡,再一次引发了当地人民对罗盛教的哀思与怀念之情。为此他们自愿捐资,期望能修建一座用于怀念罗盛教纪念馆。

可是当时全国经济发展并不好,而新化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捐资难度可想而知。随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因为资金不到位与人力物力缺乏等问题,罗盛教纪念馆的修建工程断断续续,一向没有完成。一向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当时的县委出面,多方筹集资金,才于1984年奠基。一年之后罗盛教纪念馆工程最终顺利完工。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准备,罗盛教纪念馆最终开馆接待客人了。

罗盛教纪念馆的布局十分简洁,进大门后先是一个小巧的花园,随后一个半透明的照壁,之后就是罗盛教的雕像。造型就是他跳水救人前的一刻。

展厅陈列物品包括罗盛教以往使用过的农具、书本和衣物;采用宣传版画形式介绍了罗盛教光荣而短暂的一生;此外还有朝鲜方面赠送的礼物和题词。

此刻罗盛教纪念馆建成使用已经三十多年了,由于当初建设条件所限,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备,馆内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损毁,急需搬迁重建。2007年湖南省已经审批,同意罗盛教纪念馆搬迁,可是目前尚未付诸行动。

罗盛教的故事(六):

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我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最终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齐去河边练习投掷******。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我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之后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最终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罗盛教的故事(七):

罗盛教的英雄事迹以往一度被收录进人教版的小学课本,所以很多人对罗盛教的英雄事迹十分熟悉。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有些人对罗盛教的英雄事迹不了解。那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罗盛教是解放前出生的湖南仔,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经过战争的洗礼,他的思想不断提高,觉悟不断提高,还光荣的加入了党的预备队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由于政治提高,之后他被批准参加人民志愿军到朝鲜作战。

到了朝鲜之后,罗盛教在军事训练上对自我的要求更加严格。1952年元月的某一天,从训练场做完投弹训练的罗盛教走在回部队驻地的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呼救,循着呼喊声奔去,只见结冰的湖面上有一个黑乎乎的大窟窿,却并不见人。从小在水乡长大的罗盛教立刻明白了是怎样一回事。他赶紧脱掉身上的棉袄棉裤,一下跳进冰冷刺骨的湖水之中。当时正是寒冬腊月,气温早就到达零下,是呵气成冰的时节。

水中的罗盛教好不容易才摸到落水的少年,并努力把他推到冰面。可是两个人的重量太大了,原本结冰的湖面一下子被压塌。如此反复几次,罗盛教心知,看来只能有一个结果了。幸好这时候,随后赶来的战友们,把落水少年拉到岸上。只是罗盛教却永远沉到了水底。

这就是罗盛教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人们中口耳相传。

罗盛教的故事(八):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涌现了很多为了他人的安全而放弃自我的生命的英雄。罗盛教也是其中之一,他是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

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栎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位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声呼救。罗盛教路经那里,听到喊声,立即向出事地点飞奔。他边跑边脱掉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纵身跳入冰窟,潜入水中找寻。他两次把少年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围冰层破裂,又跌入水中。几经周折,他冻得全身发紫,浑身打颤,难以支撑,但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终的力气,把少年顶出水面。这时一名战士赶到,遂将那位少年抢救上岸。他却因力气耗尽,无力浮出水面,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付出了自我唯一的生命,这也证明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之深。名师点评:作者寓意深刻,表面上是写英雄罗盛教,而实际上是用罗盛教的事迹来歌颂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作者经过几件典型事例的描述,将一个英雄人物活灵活现的展此刻读者的面前。

罗盛教的故事(九):

罗盛教是刚见过时候的人物,大家可能有些陌生,于是小编特意整理了罗盛教简介。罗盛教是湖南省新化县人,1931年出生,小时候在小学读书因为贫穷辍学。十五岁的在省城继续入师范附小读书,毕业后进入了高中学习。解放全国的时候,湖南沅陵也得到解放,罗盛教来到沅陵参加了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并考入了军政干校。

因为文化程度低,他读书十分用功,在劳动建设中也进取带头进行劳动。第二年,他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共青团,毕业后分配在文书训练班。完成训练班学习后,他担任四十七军所属下的师侦察连文书一职。之后参加了湘西的剿匪斗争,在司令部侦察队进行剿匪斗争。

抗美援朝中他前往朝鲜参加了战斗,在战斗中出任侦察队文书职位。

在朝鲜的时候,罗盛教深深感受到朝鲜人民的善良和热情。在驻地周围的生活区,他经常帮朝鲜大妈劈柴挑水,得到朝鲜百姓们的夸赞。1952年冬天,年仅二十一岁的罗盛教来到了营地外的冰河上练习,遇到了孩子掉进洞里的意外,他奋不顾身跳入了河内,最终为搭救孩子付出了生命。他的事迹感动了朝鲜人民,也被中国志愿军授予特等功臣的荣誉。1953年罗盛教被朝鲜授了两枚荣誉勋章,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受到的朝鲜荣誉里最高的,同时朝鲜政府把他遇难的河改成了以他名字命名,还命名了罗盛教村,罗盛教山。

罗盛教的故事(十):

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终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