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经常出现的地理名词有哪些?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极是四极,世界在四极支撑的范围内。“天下”的概念非常广泛,比如“是不是普天之下的王者之地”?“世界”的概念逐渐成熟。后来逐渐有了取向、层次等概念。“天下”是古汉语中常用来表示地理范围的词。比如《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说,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九王一主天下”。曹操的《短歌行》说,“周西伯昌,有此德。有三个世界,却有两个。”
还有一个与“天下”意思相近的词叫“四海”,古诗词中也经常提到:比如著名的阿房宫赋“六王尽,四海为一,蜀山正,阿房出。”比如秦挑了的《凤为凤》《凤为凤为凤为凤为凤为凤为凤为凤为凤为凤》在古代,海斯被认为是世界的边缘。在商朝,人们认识到中国所有的地方都是海,所以用“海斯”或“海内”来指代全国,范围与九州相同。汉代刘邦的《风歌》也说“贾伟故里在海上”;唐朝的王波也说过“然而,当中国保持我们的友谊”。
古文中的“天下”、“四海”指的是全国。
除了指全国的“世界”和“通用”,还有地理名词表示位置区域。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也被称为“刘合东”、“河东先生”。宗元在唐代属于河东人,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运城永济一带。所以用自己祖籍的名字来称呼,这也是古代对人的一种称呼方式。比如清代有左湘银,李鹤飞。最早的河东郡建立于秦朝。当时河东郡位于山西夏县北部,郡在安义。汉代的河东是指山西省的西南部。唐代“河东”的地理概念扩大了很多,指的是山西一带。顾《日知录》说“山西河东,又是关中唐朝的都城,其东是河,故称河东。”河东,顾名思义就是河的东边,“河”指的就是黄河。黄河流经河套后,由北向南流,故黄河以东称为“河东”。这一段黄河以西就是“河西”。
作为地理标志的“东”、“西”也指向“关东”、“关西”。唐代的函谷关、潼关在“关西”以西。在岑参的诗中,他写道,“虹挂陕北,雨过西天。”意境很开阔。相反,在这个时期,函谷关和潼关东被称为“关东”。东汉三国时期以前,曹操写过“关东有义人”,这个“关东”指的是虎牢关以东。明清以后,“关东”也指山海关以东,泛指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以东在内的东北三省。虎步“转右”,这是的必然夏。这里的“关右”其实指的是“关西”,也就是潼关以西。古人以西为右。汉唐时期,都城在长安,函谷关或潼关,成为地理标志。这一时期的“关外”是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明清时期以山海关为准,这一时期的“关外”是指黑龙江、吉林、东北辽三省。
另一个重要的地理标志是“江”。江,古代专用名,指长江。南京、安徽南部长江流向由东北向西南略有倾斜。江东指的是这个流向之内的长江以东,称为“江东”。江东小可指江苏南京,安徽芜湖指长江下游南岸。秦末,项羽大败。项羽临终时对吴江亭长的建议说了几句劝其渡江东去的话:“况且八千人带着江东子弟渡江西进,今日无一人归来。纵使江东父兄可怜我,我又如何能见?”项羽是楚国的下相,下相就是现在的江苏宿迁。但项羽年轻时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兵反秦。吴中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在项羽所指的江东范围之内。当年项羽起义军反秦,以江东为根据地。没想到,他们最后还是输给了刘邦。他们觉得自己当初辜负了江东父老的支持,觉得不好意思回去。
《子同治鉴》周瑜说孙雄,“打了父兄之凶,隔江东。”这里的江东也是这个意思,指的是长江以东。这里的江东主要是指孙吴统治的地区。包括江东的六个县:吴军、会稽县、丹阳县、庐江县、张羽县和庐陵县。古人左东右西。江东又称江左。第五代,邱光庭《明史·杂著·江左》“晋、宋、齐、梁诸书皆称江东江左。”中国历史上东晋南北朝:宋、齐、梁、陈五代都在江左,建康为都城,故统称“江左五代”。此外,与长江有关的方位词还有“江表”。政权的核心在中原。如果从中原看,江南是面,面就是外面的意思。所以江表和江南指的是一个地方,就是江东。
“剑之外”在唐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杜甫诗中说“蓟北忽闻剑外”,“剑外”指剑门关以南的川省中部。唐朝的首都长安在剑门关的东北。如果以长安为中心,剑门关以南称为“剑外”。
宋词辛弃疾说“五十弦转塞外”,“塞外”是指长城要塞以北,又称“塞北”或“朔北”或“漠南”,大致指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