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哪里(青岛是哪个省的城市哪个市)

城市越发展,越能体会到文化的重要性。发展经济可以富民,重视文化建设可以凝聚人心,坚定信心。在“十四五”规划中,青州提出了“推进传承创新,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

戴巍青州。论经济实力,青州是中国百强县之一。文化底蕴,古九州之首青州的气场,无与伦比。近年来,青州将历史渊源、城市精神、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发展浓缩成一条主线。依托文化的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进一步放大文化的杠杆效应,推动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的硬支撑,用好历史文化积淀,擦亮“文化青州”的名片。青州这座古城,充满了辉煌和自信。

1.建设一批城市博物馆,建设文化强市。

7月的青州,骄阳似火。南阳湖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挥汗如雨加紧施工。在他们身后,一座基于中国传统建筑“高泰和雀楼”的建筑拔地而起,初具规模,气势如虹。

这是在建的青州博物馆新馆项目,投资10亿,占地260亩。由梁思成先生的弟子、中国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院士设计。按照计划,到2022年底,青州博物馆的5万多件文物将有新的归宿。青州博物馆副馆长杨华生告诉记者,新博物馆的展览面积将是旧博物馆的五倍。项目建成后,青州博物馆将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型博物馆。

一年后,这里会有很多非国有的专门博物馆。届时,以青州博物馆为核心的博物馆集群将成为青州文化发展的新地标。

青州对这个新地标寄予厚望,希望它成为展示青州文化艺术建设成就和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场所。

自从青州博物馆新馆工程开工以来,杨华生一直靠在工地上。对他来说,新大楼不仅意味着一个新的高地上的工作环境,更意味着青州将有一个全新的展示城市文化魅力的窗口。“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客厅’,这里浓缩了整个城市的历史。可以说博物馆隐藏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杨华生说。

12年的辉煌都城,2200年的建城史,1600年的山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重要地位,使青州成为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也给青州留下了丰富的遗产:馆藏文物5万余件,国家珍贵文物3000余件,不可移动文物906件…

今年3月2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出,加强市县乡博物馆建设,完善优化博物馆体系,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1000家。事实上,早在2017年,青州就启动了建设博物馆集群的相关工作。杨华生告诉记者,2008年,青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83家入选单位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但由于年代久远,老博物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无法满足展览和参观的需求。

2020年3月,青州新博物馆项目奠基。杨华生告诉记者,新馆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博物馆的相关功能,以匹配青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今年4月29日,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省委书记刘佳怡指出,省“十四五”规划确立了文化强省取得突破的目标任务,文物高质量发展是题中之义。

由此可见,城市博物馆群的建设是解决青州文化强市问题的关键。

青州关于历史文物的文章不止于此。“我们的目标是让‘文物活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杨华生告诉记者,多年前,青州就非常重视文物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比如首卷、青铜器、陶瓷等产品。这些文创产品被打上了青州文化元素的符号,市民和游客把产品带回家,也把青州的文化带回家。

2.延续历史文脉,让古城“活”起来

青州古城位于青州博物馆群以东3公里处。

踏上青石板路,走进散发着厚重沧桑感的“十里古街”。眼前是高耸入云的门楼,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各种古色古香的字画店,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与国内其他已搬迁空或新粉刷的“古城”相比,青州至今仍有2万多原住民在古城内悠闲地生活和工作,与散落的文物古迹相得益彰,因此也被称为“活”古城。

青州不遗余力打造“活古城”。让古城“活”起来,不是简单的“有人居住”,更是当地政府对各种文物文化的保护、传承、活化和涵养。

每天上午9点到11点,是李光武的表演时间。在搭档的配合下,这位78岁的骨瘦如柴的老人不知疲倦地展示了他“拍打蝴蝶”的技巧。他戴着一顶花帽子,穿着一件红色的花夹克和绿色的花裤子,两朵红色的花还在他的耳朵里。为了跳到搭档背着的“华”上,他时而与鲤鱼搏斗,时而前滚翻后滚,时而金鸡独立,长达十几分钟。别说70岁的人了,就连年轻小伙子都不容易。演出结束后,游客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不仅对精彩的演出赞不绝口,也对老人的坚持表示敬意。

李光武作为“扑蝶”的非遗传承人,怎么也想不到,当年为了填饱肚子,他跟父亲学了“杂耍”,如今有了“金融饭”。“政府买单,给我们设局。我每天都努力打球,在Tik Tok有自己的粉丝群。”古昂笑呵呵地说道。

在青州古城的大街小巷,还有很多像李光武这样的非遗传承人,比如花坠、打击乐器、八角鼓等…每天都有近百名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在古城免费为游客表演和展示。

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马爱娟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青州市政府每年拨出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常态化展示。就这样抢救了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青州“政府买单,百姓受益”的新模式,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承下去。

如今,引人入胜的非遗表演已经成为青州古城街头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专门设置的非遗传承作坊也挽救了许多濒临失传的技艺,成为古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何把握历史机遇,打响“青州古城”的形象品牌,打造“活的古城”,是一个复杂的命题,也是一个大工程。青州古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元德认为,重视文化,既要让外地人觉得你有文化,也要让本地人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谈起青州人对古城文化的关爱,刘元德感触颇深。有一年,古城里最著名的古槐被一场暴风雨折断了,伤透了老百姓的心。源源不断的电话打到了市长热线,反映政府可以进一步保护古树。在古城人民的心中,古槐树已经成为古城不可替代的文化象征,他们不允许古槐树有任何闪失。刘元德还介绍,古城福彩门城墙是青州砖雕、木雕、石雕的博物馆。当年建博物馆的时候,很多老百姓都把自己家里收藏的宝贝捐了出来,大家都想为古城文化的挖掘出一份力。

青州从未停止对古城历史文化的挖掘。建于唐代的标海楼曾是青州的标志性建筑。现在,这座历史建筑将从古代文献中复活。刘元德介绍,标海楼建成后,不仅将为青州古城增光添彩,还将连接南面的杜源街、西面的横王府桥等古建筑群,青州的历史文脉将得到进一步延续。

3.“书香青州”让文化植根于民间。

在青州,你可以看到过去,也可以展望未来。

夏日夜晚,走在南阳河边,跑步的市民和踢踏花的老人,以独特的街头风情引人入胜。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城市自习室”,是这座城市最具浓郁文化气息的美丽注脚。

在南湖书院,市民那婷告诉记者,只要有时间,她就会走进书院,在书籍的微光下享受一个人的读书时光,感受这座古城里人们永恒的爱。

在青州,像这样的“城市自习室”散落在各个商场。在社区里,这些充满了书、墨、茶香的文化站,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文化空室,供游客驻足歇息,领略古韵。

近年来,青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打响“文化青州”品牌,呈现出以文化激发活力、以文化促进发展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创新实施“全民阅读直通车”工程,连续14年举办青州全民读书节。3个家庭入选全国书香之家,5个家庭入选山东省和潍坊市书香之家,71个家庭获得青州市书香之家荣誉称号。青州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全民阅读示范城市”、“第二届全国书香城市”。在此基础上,青州市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阵地,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与青丘科技公司共建城市书房,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投身阅读,让城市充满书香。

青州还投资8000万元新建图书馆,4000万元新建文化中心,1.5亿元升级云门剧院。青州市图书馆和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宗良认为,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这种力量应该体现在每一个老百姓身上。青州自古就有崇尚文化的传统,这种根植于民间的文化积淀是青州两千多年魅力的根源。

4.文化赋能,“雅”与“俗”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扎实广泛的民间文化基础,必将孕育出庞大的文化产业。在青州,用文化赋能城市发展是很自然的。

7月19日,当记者走进中国青州农民画院时,立刻被眼前的作品所震撼:构图饱满奇特、造型夸张独特、色彩斑斓的农民画,仿佛让人闻到了泥土的芬芳。从这些简单、清新、灵动的作品中,你可以感受到画家纯净、质朴的情怀。深入生活,接地气,是这些作品蓬勃生命力的源泉。

74岁的马家住青州市黄楼街道东沙营村。他的家是工作室。作为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农民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70岁的他依然在努力。“忙的时候一天画六七张是不够的。你是农民。现在这个年纪可以在家赚钱了。多好啊!”马季不仅自己作画,他家九口人都是农民画家。

农民画不仅仅是农民画的,已经成为吸引众多爱好者的独特绘画门类。画院的一间画室里,王海伦的舞龙即将完成。她告诉记者,孩子的学校就在画院附近。每天送完孩子,她就来画院学习创作农民画。她创作的青州农民画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展览中获奖。凭借农民画,王海伦现为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围绕农民画的文创产品也很多:瓷器、丝巾、抱枕、文化衫、文化包…青州农民画协会常务理事、青州非物质遗产青州农民画项目传承人杨利胜告诉记者,农民画的相关产品很多,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十元不等。他们还和酒厂、景区、酒店、企业合作。创作了云门山系列、弥河银瓜系列、仙客来系列、柿子系列、山楂系列等20余幅青州农民画创新作品。通过青州农民画与中国书画的结合,适合挂在现代家居的“福”、“寿”、“康”、“宁”等字系列和米河银瓜系列深受市场欢迎。

记者了解到,2014年以来,青州把农民画作为“文化赋能振兴农村”、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如今,青州农民画协会会员2000余人,农民画专业合作社10个,每年创作画作1万多幅,年营业额4000多万元。农民画作为具有青州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兴产业,被外界广泛运用。

如果说“少数民族”农民画是典型的青州文化“俗”,那么庞大的书画产业则可以代表青州文化的“雅”。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书画界就流传着“中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的说法。青州市文化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宗良说,青州人对字画的兴趣由来已久,甚至村里的农民都在家里挂几幅字画。正是这种崇尚文化的氛围和传统,催生了青州庞大而成熟的书画交易市场。

为优化书画产业布局,青州市出台了一系列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引导书画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9个书画市场、6个书画素描创作基地、5个书画交流培训平台和3个民间支持体系。目前,青州有书画从业者5.5万人,经营者近1000人,高峰时年营业额120亿元。中国美术家协会、书协素描创作基地均落户于此,青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双基”县级市。如今国内一级市场书画指数从青州发布,已经成为全国书画行业的“风向标”。

此外,青州还有各类画廊、古玩店1000余家,书画研究机构、收藏协会50余家,从事书画、古玩、陶瓷、古言、像章、赏石、钱币、玉器、根雕、烟标的藏家近10万人。青州文化市场的繁荣,即使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文化。这个观点也适用于城市。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建设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繁荣文化产业的同时,最终要塑造、提炼、凝聚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青州的花卉文化、古城文化、佛祖长寿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状元文化异彩纷呈。如今,青州正在组织对地域历史文化的系统总结,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不断丰富青州的文化内涵,提炼青州文化的精髓,打造青州的核心文化品牌。”王良说。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