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音响卖(音响批发市场)

綦江路的上海音像城终于要拆了。

这两年,这里拆迁传闻甚嚣尘上。直到最近,尘埃落定,商户开始有序搬迁。

1月13日,解放日报记者来到位于綦江路的上海音像城,用相机记录下了綦江路市场最后的美好时光。

【初步研究《綦江》,空店半寂寞】

其实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上海音像城”这个名字。说起这个市区最大的音像市场,上海人直接叫它“綦江路”。打音响,听古典音乐,唱卡拉ok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綦江路找点好东西”是海上潮人的必备功课。

时代变迁,淘旧音响换新居的人越来越少,綦江路一直在转型。如今的綦江路几乎算不上音像城,电脑、打印机、手机平板、古玩玉器、衣服眼镜,各种噱头大于实用功能的小商品…

在这个以21000平米的市场为核心,向周边街区延伸的江湖中,消费者绝大多数是当地的老年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仍然习惯于用现金消费。市场上商品奇形怪状的造型,低廉的价格,和商家来来回回争论,不断讨价还价的快感,所有的品类和购物方式都精准地指向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和诉求,这里就是他们的“淘宝”。

綦江路将要搬迁的消息不胫而走。现在已经搬空一半的綦江路市场,正在玩最后一次。

市场外的独立店铺,很多商户都搬走了空。

一家打印机店门前,商家正在加紧消化库存。

在卖水管的商家前,大叔大伯们正兴致勃勃地淘着,而小黄则懒洋洋地躺着。

当记者试图从侧门进入市场时,保安大声喊道:“我们非常抱歉在后备箱里搬家!”从侧门进入!\”

记者劝说保安叔叔允许他进去看看。市场里大部分店铺都搬走了,空留下一些零散的招牌。

零星的店铺还是吸引了部分淘宝人的好奇心。

【未来都出来了,buy buy的买盘还很凶】

然而,走了几步,记者发现,在市场的另一半,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商家甚至贴出了低价到九折清仓的标语,而那些在市场上和朋友厮混了一辈子的淘宝老朋友们,依然三五成群,安静地坐在一起,谈论着綦江路贯穿大半辈子的淘宝历史,但通过仔细辨认也能感受到一丝说不出的落寞。

国内的带蓝牙、wifi、SD卡、HDMI输入、音箱功放的“多媒体高清显示器”被称为黑科技。几百块钱的卖价商家说要血泪清仓,引来一群大叔大妈。

音响,贝斯,会放广播,会念经。谁买谁就是广场舞场地里最美的大妈。

古董店买新一季洋基棒球帽,玉器店全是带皮的籽料。不怕你想不到,没有不卖的生意。不要问价格。你要问就是底价。出来混,主要是交朋友。

“零售商”是市场中最基本的商业单位。灵活是他们的特点,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他们。东西不用包就能带走,但每一个都是销售领域的天才。今天能给你看的,都是你拿不走就会吃大亏的宝贝。

在服装店买一部全新的正版手机,下一秒制服店就会装备登山装备去旅行。在綦江路,越界从来都不是问题,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看不清也没关系。帽子店配有全新的眼镜。

大叔说:“你可以这个价格卖给我,不亏。我萨克斯组100多人可以动员到这里消费。”

买不到东西拿不动东西也没关系。你可以把同品牌的包打折带走,但是打包回来拿一个是不够的。

从室内到室外,綦江路都是淘宝和闲鱼。吊坠商家直接拿,电饭煲好看。他们买回家,晚上就可以炖鸡了。

老年代步车到了进口身体乳,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路口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在等着你。

尼康徕卡索尼,一个小店,卖所有的高端和低端相机。安徽的杨老板,卖摄影器材20多年了。当他问为什么不在星光(上海最大的摄影器材市场)开店时,老板很淡定,语气里满是名利:“我的东西都是二手正品。去星光问问,没人价格比我低。”

安徽老板知道不会说上海话在綦江路是绝对的短板,雇了一个上海师傅大叔坐在门口充当“销售总监”。一天下午,微笑的上海大叔轻而易举地瘪了你的钱包,鼓了你的摄影包。

秋江路玩音响的都不认识修理工赵康旭。这个生于1972年,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四川男人,从1989年开始摆弄电视。2002年,他代表广东厂家来到上海,专做文曲星。没想到,他一呆就是20年。最后他在綦江路开了一家小店,治疗电子视听设备的各种疑难杂症。綦江路上卖的“多媒体设备”,功能齐全,价格低廉,唯一的盖门容易坏。然而,这并不重要。30-50元的价格可以让叔叔阿姨们的宝宝起死回生。去市场找赵师傅吧。赵师傅说,一天造三四十套不成问题。视频和音频都在城关后,他会在这附近再找一家店。老客人离不开他。

【“多余的市场”,留给老客户思考】

在音像城外,有一个以老旧小区房屋为主的綦江路大型“编外市场”。这些沿街的店铺因为有市场而生意兴隆,很多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市场搬走后,这里的店铺会继续保留綦江路的商业文化,给淘宝人留些念想。

几十年过去了,潮人老了,时尚的家电变成了怀旧的。不变的是店门口的欢聚笑语。

沿街店铺中,最气派的是“湖广灯具厂经营部”,充满了老国营商店的味道。上世纪70年代,湖光灯具厂只身前往上海,生产高质量的新闻摄影灯具。现在工厂早就倒闭了,就剩这个灯具店给老员工维持生计。该店主要经营家用灯具及配件,品类齐全。

是王长顺綦江路上有名的“个体户”。他早年从事各种零配件的生意,直到有一天灵光一现,垄断了车轮,店前的轮墙如今也算是綦江路上的一道风景。老王见过许多轮子,他逐渐练就了一手修理轮子的好本领。除了经常请他帮家里修东西的邻居,还有很多客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找老王帮忙。老王说隔壁市场搬走了,说了很多年,他家的这家老店也搬走了。如果有一天真的搬家了,他可以和妻子关掉生意,安心养老。

綦江路的标志不是简单的买卖过程,而是中老年人特有的生活方式。他们见见朋友,见见世面,花点小钱买幸福,不花钱也没关系,一个下午就能心情饱满的回家。

【成功接管,视听城异地重生】

綦江路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在綦江路远远望去,随处可见“綦江路音像城动起来”的标语。早在两年前,市场要关停的消息刚一传出,上海轻纺市场的工作人员就悄悄开始筹划搬往綦江路市场。他们深入市场,走访了一家又一家店铺,最终确定了将綦江路的优质商户搬到轻纺市场的方案。

蒋成安是几十年前上海轻纺市场的创始人,也是綦江路市场搬迁计划的主要推动者。老蒋说,轻纺市场看中的是綦江路市场的人气,更重要的是喜欢綦江路多年积累的来之不易的人情味。

为了服务愿意搬迁的店铺,轻纺市场的工人们努力工作。早在一个多月前,他们就在綦江路市场设立了办事处。他们没有把这个地方命名为招商办,而是“服务点”。首先,他们为商户提供了一系列的租金减免措施。目前綦江路市场一个商铺的一般租金成本在7000-8000元左右。轻纺市场之后,租金中位数在4000-5000元左右。再加上满减租期的各种补贴,商家的租赁成本可以轻松降到原来的一半。服务点的工作人员给记者看了免费帮商家搬家的视频。

同时,轻纺市场为綦江路市场内的商户提供免费搬家服务,甚至将就近上学、就近租房的商户子女也纳入服务类型。

目前,在綦江路约600户商户中,已有200多户与轻纺市场签约,上海轻纺市场在綦江路市场设立了商户专区。服务点的墙上,陈列着轻纺市场特别打造的“綦江路音像城商圈”,这是綦江路市场的一个新的开始。

蒋成安表示,两个市场的消费群体有很高的重合度。目前有200多家店铺,不仅仅是为了保留一份上海的传统商业文化,更是希望这份火花在未来继续成长,成为轻纺市场商业转型和商业增量的助推器。

主编:张春海文字编辑:张驰图片编辑:张驰编辑邮箱:8903168@qq.com

上观新闻 董天晔 摄影报道

来源:作者:董天野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