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微言_心灵禅语_堆糖句子网

妙语微言_心灵禅语_句子迷网

1、 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以欢喜心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神问卜。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作主。

2、  徒弟答:我能和您爱您女儿一样爱她吗?

3、  对旅行者而言,携带的物品要轻便实用,如不加选择,迟早 不堪重负;沿途遇到再好的东西都不要过分留恋,一则大多不属于 你,二则因为时间有限。作为旅行者,有两样东西必备,一是健康的 体魄,一是发现的眼睛。人生也一样,除了上述两样东西,你的行囊 只要准备三样东西就行:时间、常识和爱。

4、 有众生相即有众生见。

5、 人会因内心的烦恼、生死的烦恼,以及根本的无明而愚痴。

6、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生不怕错,只怕不改过。

7、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着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8、 ⊙既已归命弥陀,全然交给弥陀,我就不再属于我,而属于佛;既属于佛,就是佛的作品、佛的儿子,就一切都是好的。我们只能怀着十分的虔诚接受佛赐,岂可以自己的好恶对佛的作品评头论足、挑三拣四呢?

9、 一位学医者的迷思

10、 ⊙若见世人修行善业,求三乘果,劝助随喜。见受乐人,心亦随喜。见端正人、见勇健人、见富贵人、见智慧人、见慈心人、见孝顺人,以要言之,一切善人,劝助随喜,是为喜心。《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一

11、 ⊙人命极短,在世须臾间耳。生死长远,多诸畏难。若死来至,于中啼哭,骨节离解,身体烦疼,而是无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仆从国土人民所能救也。《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12、 步步都要用心当下,若走一步、看一丈,脚步容易踏空。

13、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14、 好事从心开始,坏事也是从心开始,转变我们的心念是转变外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关键。

15、 以虔诚的心为人群付出、尽一分力量,功德就很大。

16、  吃得下,睡得着,身不累,心不惊,有点闲,这是最自在的人生。

17、  教育的基础课程应该是教会学生微笑,带着微笑学习知识的学生变坏的 可能性不大。

18、 ⊙施佛塔庙,得千倍报;布施沙门,得百倍报。《上品大戒经》

19、  吸烟是一种习惯,微博也是一种习惯,习惯一旦成为无法克服的固习, 就是一种麻烦。

20、 ⊙在物质当道的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会舍弃欲望。如果某一件东西带给人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忧愁,各种各样的负担如山一般压在心头以致不能自由呼吸,我们所能采取的最明智的办法就是舍弃它。来去无牵挂,生活自然轻松快乐。

21、 ⊙ 佛在教诲世人时,总是会特别强调“宽容”与“原谅”。因为一个人 如果懂得了“宽容”与“原谅”,很多怨恨也就自然而然地远离了你的心 灵。“大肚(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句话既说明了一种胸襟,也道出 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22、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印光大师文钞增广与丁福保书》

23、 ⊙巢知风,穴知雨,不用安排,自成规矩,历历靡缘,间间何遇乐哉?林鸟渊渔,一笑相忘尔汝,且道,如何体悉恁么相应去?还会么?——《宏智禅师广录》

24、 ⊙依法经商。《经集》第二品,第十四章《如法经》

25、 死亡并不是生命最大的损失,最大的损失是当我们活着时不再有任何贡献,内心就渐渐死去了。—-慧律法师

26、 还未学佛以前,我们经常被“渴爱”所役使,心里老是有欠缺的感觉;纵使有时好像捕捉到什么,却总是无法安定落实。这就好像在干旱的沙漠里洒上一滴水,仍旧干燥如初,丝毫起不了滋润的作用。如今我们有幸学佛,就要少欲知足,放下物欲的执迷,积极节省有用的时间和精力,充实自己的良能与学养,朝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正路迈进。

27、  来了一回,走了一趟,认识了一些人,记住了一些事,一 切都是偶然,一切都是奇迹。只有这一次,没有下一回,偶然是时 光中的刹那,奇迹是岁月里的瞬间。一个凝望,一缕念想,一次相 握,都是偶然中的偶然,奇迹中的奇迹。要怎样的缘才修得一次相 遇,笑还笑不够,为什么要哭?亲还亲不够,为什么要仇?和还和 不够,为什么要战?

28、 ⊙【禅语感悟】 有人因言而招祸,有人因言而成就,有人舌灿莲花,有人口出恶言。

29、 修行者的本分事是忍耐和付出,因为修养原是个人应有的行为。

30、 ⊙ 人之于世本来就渺小脆弱,可还是经常自我膨胀,缺乏清醒的自我定 位,这往往是造就太多遗憾的根源,于是挫败在所难免。面对失败挫折你 得学会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对挫败者的一剂良药,是人生的另一种坦 荡,是一种成熟后的胸怀。

31、 路是人走出来的。千里之路,必须从第一步开始;圣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

32、 ⊙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维摩经》卷上,弟子品

33、 知道自己有苦,就是修行的下手处。

34、 ⊙ 一位法师说:“对一件好事表示感谢,同做一件好事一样伟大。”感恩 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一种健康人格的表现。

35、  谁曾经善待我,谁又曾经欺骗我?谁给了我一次次信心,谁 又让我一回回泄气?谁是我最忠实的朋友,谁又是我最强劲的对手? 谁怂恿了我的轻狂,谁又造就了我的淡定?我的失败是谁的责任,我 的成功又该记谁的功?因为这个谁就是我自己,而我却总是向外界求 索,所以注定找不到答案。

36、 ⊙要做到贫而安并不容易,俗话说:“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别人穿金戴银,纸醉金迷,自己却捉襟见肘,箪食瓢饮;别人万贯家财,一掷千金,自己却不名一文,省吃俭用,为柴米油盐烦恼,日常生活都过得艰难,内心难免产生诸多不平,也就难以对现状坦然处之。

37、 顺应习气,承受命运的人一辈子只能庸庸碌碌,成为凡夫俗子。而改变习气,勇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它的人,最后往往都能成为人中龙凤。当我们了解这其中的因缘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所谓前生今世,并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联系的,而命运的吉凶和未来的祸福,也可以从我们自身找到答案。

38、 ⊙如以少汤投冰地上,虽消少处,返更成冰。菩萨未人法位,若远离诸佛,以少功德,无方便力,欲化众生,虽小利益,返更堕落。以是,新学菩萨不应远离诸佛也。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未证无生法忍者,要须常不离佛也。(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39、 【自救与救人】 改新自己是自救,助导别人是救人。

40、  信仰未灭,激情尚在,希望之光就不会暗淡;-块没有任何 投射的幕布,再洁白也是空无,剩下的是内容缺席的唯美,经不住岁 月的氧化。要有一种不着痕迹的投射,要有一点值得记忆的涂抹,要 有一缕轻轻触摸的颤动,藉此坚定你的信仰,保存你的激情。这些动 人的元素,会让梦想在时光里得以永恒。

41、 世间森罗万象,一切宛然存在。由于我们在主观上存在妄想执著,才改变了外在事物的形象。

42、 ⊙在佛的眼里,知足是常态。对真正修行佛法开悟的人来说,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无数的因缘际会才有的结果,所以他们懂得知足,懂得珍惜眼前所得。

43、 孝道,最宝贵的财富。

44、 ⊙ 平淡的人懂得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人要放眼江山,胸襟开阔, 为人热情而不做作,处世诚恳而不虚伪。

45、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遍于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尽所有智;超越一切宇宙与生命的真理,称为如所有智。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佛教的唯一真理。尽所有智,是真理的广的角度而言,犹如辽阔的海面;如所有智,是真理的深的角度而说,仿佛深广的海底。虽然深广的不同,但究竟是一体。

46、 此岸是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迷就是此岸,一念悟就是彼岸。

47、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因贪念而侵夺他人,实则伤害自己的人格。

48、 成佛作祖要靠自己,别人无法代替,也无法恩赐。

49、 信而不修,果报就在那里,或乐或苦,与你寸步不离,不毁不灭。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