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励志感悟人生句子_佛家禅语_句子迷网
1、 ⊙心似莲花,当一个人的心向往清净,就会渐渐地止住妄想与追求,不被欲望所支配。一直说过,世间万物皆有佛性,只是隐藏得很深,倘若不去发觉,甚至会封存一生。
2、 ⊙贪爱一百件事物,就有一百个苦恼,贪爱九十件、十件、五件、两件事物,就有九十个、十个、五个、两个烦恼。——《佛陀的格言》
3、 静谧的夜晚,精灵们在看不见的天幕飞翔,我睡意全无地等待, 梦的君临。我知道你就在那些精灵之中,翅膀缀满我的魂魄,你隐秘的 心思仿佛震颤的琴弦。我情感的羽翼早已生锈,飞不动了,你却仍然要 带我飞!飞向黎明,飞向山里的柴扉,飞向另一个早晨,另一缕霞光。
4、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养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财物来,只要有这种心态,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5、 ⊙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它就像一个人拿起刀亲手割掉身上 的毒瘤,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不难,但要用一颗坦诚 的心灵去面对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 则是大勇。割毒瘤可能会有难忍的疼痛,也会留下疤痕,但它却是根除病 毒的唯一方法。只要“坦荡胸怀对日月”,心地光明磊落,自省的勇气就 会倍增。
6、 ⊙【禅语感悟】 雁王与苏摩以他们的慈悲和知恩感恩的心,感动了猎人,启发了猎人 的善根,不但将宝物布施给贫人,并且从此不再打猎。
7、 ⊙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金刚经》
8、 ⊙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下所有伟大事业都是在统一的心灵下完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心 灵统一,那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在力量;不能发挥潜在的力量,就是 自己埋没自己。
9、 ⊙当观色无常,……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杂阿含经》卷一,第1经
10、 ⊙予人方便,就是待己仁厚。人心是相互的,你让别人一步,别人才会敬你一尺。人心如路,越计较,越窄;越宽容,越宽。不与君子计较,他会加倍奉还;不与小人计较,他会拿你无招。
11、 ⊙如果称别人为傻瓜,自己也就成为傻瓜。《经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积集经》
12、 ⊙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圆觉经》卷下
13、 【金钱名利身外物】 谁都知道“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但是许许多多的众生还是为此辛 辛苦苦了一生。
14、 ⊙ 平常心藏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只是一些人的平常心被心中的“迷 雾”所遮挡,无法见“光”而已。那些有积极人生、快意生活的人,总能 将这颗本性的平常心挖掘出来,认真体会,好好感悟,故而他们生活得无 忧无虑。
15、 某小户人家和一大家族毗邻,小户人家屋窄田瘦,大家族房 多田肥。诗书传家的大家族品高德勋,历来安守本分,小户人家则总 怀小家心态,对大家族既羡又妒且恨,并常常挑衅,欲侵其屋占其 田。大家族却一忍再忍,甚而以德报怨。一日大家族内起纷争,小户 家乘虚而入,虽被棒出,而贼心不死。
16、 【道德之道】 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不是呵责别人的鞭子。
17、 佛经讲: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也就是说,我们今天遭受的一切,都是由前世的因决定的。
18、 ⊙世及出世间,一切由心造,犹如工画师,巧善皆成就。《妙法圣念处经》卷四
19、 人常常因一念偏差而舍弃互爱互助的人生,变成贪求取夺、嗔恨残害的人生。追根究柢,都是因贪求名利、欲乐而蒙蔽自己清净的本性。
20、 ⊙外物都是虚假的,即使我们得到它,也不会感到满足,反而会生出更多更大的欲望来。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都会走到尽头,甚至走向反面,富不过三代是一例,乐极生悲也是一例。因此,保持一颗平静的心,学会“物来而应,过去不留”,适当放下,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只有放下外物的枷锁,才能得到心灵的放松。
21、 人多力大福就大。一支再大的蜡烛,它的光度还是有限;而一支小蜡烛点亮之后,却可再引燃千万支蜡烛,这千万支的烛光就可照亮各个黑暗角落。
22、 【三毒】 人生有三毒:贪、嗔、痴。可用布施治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痴。
23、 ⊙月低天晓,雪积山寒,风树萧萧,野云冉冉。广长舌相,无尔藏缩处。净妙法身,无尔盖覆处。到这里如何?得端的相应去。一《宏智禅师广录》
24、 ⊙云何所悟一切诸法?谓蕴、界、处、有为、无为。云何悟入?谓观察五蕴寂灭,如幻,空无所有。如是悟时,不见悟人,无觉无思,一切分别悉皆寂灭。若于诸蕴如是悟人,即为悟人一切诸法,是名出家所修行法。菩萨如是修此行时,亦不舍离一切众生。何以故?是菩萨如自所观,为众生说,而亦不着法及众生。善男子,是为菩萨成就一法,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令佛刹具足圆满。《大宝积经》卷五十八,文殊师利授记会
25、 第三种是增上慢,随着修行经验的增多而觉得自己修成了正果。
26、 ⊙夫如如者,谓是内所证知之法,不可文字之所显示。所以者何?是法一切言语道断,文字章句所不能诠。过音声界,离诸口业,绝诸戏论。不增不减,不出不入,不合不散。非可筹度,不可思量。过算数境,非心行处。无碍无想,过想境界。过诸婴儿一切境界,一切婴儿所不行处。过一切魔境界,过一切烦恼境界。过识境界,无所住处。无住寂静圣智行处。如是如是内所证,无垢无污,无染清净。微妙第一,毕竟最胜。常恒湛然,无生灭法,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法界常尔。《大乘宝云经》卷四
27、 你的想象和现实并不一定合拍。譬如,你想象一个人多么冷 漠、多么难以靠近,实际上这种想象可能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是对 表象的一种误读。假如试着接近对方,试着和对方交流,结果往往会 颠覆你的想象:原来冷漠而难以靠近的不是对方,恰恰是你自己,世 上人和事之间的隔阂大多因缺乏交流而产生。
28、 ⊙人得世间,出世无余。(宋)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二十四
29、 人们若少了文化,就如同处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有学识、文化,才有美好的绿洲。
30、 无论路途坎坷或平坦,都应感恩铺路的人。
31、 ⊙(四)慎交游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32、 禅修可以使我们认清自己的本来面目,增进身体健康,祛除种种疾病,安定心灵精神,增长般若智慧,彻悟宇宙真理。
33、 ⊙大气是总能高屋建瓴地去看待问题,让人感觉厚重,像一本好书,让人荡气回肠,不轻不浮,无论从何种角度去看,都不会感觉索然无味,一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34、 ⊙在富有爱心的人的眼中,善良却是人性中的至纯至美,一切伪善、奸笑、冷酷、麻木在它面前都会退避三舍,任何顽固的丑恶都只能在阴暗角落里对善良咬牙切齿。
35、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钱财,如果妥当使用,能让我们迈向幸福;如果使用不当,会让我们趋向痛苦。钱财乃一切善与恶的媒介,具有爱心和智慧之人,能善用钱财;自私和愚昧之人,则会使用不当。
36、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吉祥经》
37、 不要把((金刚经》单纯地看作佛经,它还是一本智慧之经, 读通了((金刚经》,你的智慧就通了。不信去试试看。
38、 一般人常言: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
39、 ⊙(四)无生法忍若人来恶口骂詈,或以瓦石刀杖加之.尔时菩萨应如是思惟:骂我者谁?讥诃者谁?谁打掷者?谁有受者?是时菩萨应思惟诸法实性,所谓毕竟空,无法无众生,诸法尚不可得,何况有众生?如是观诸法相时,不见骂者,不见割截者,是菩萨如是观诸法相时,即得无生法忍。云何名无生法忍?知诸法相常不生,诸烦恼从本以来亦常不生。《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五,一念品
40、 越是把自己想得渺小的人,可能是越有力量的人;越是有力量的人,一般总是越谦虚。
41、 说话要留有分寸,做事要空点余地。这不是世故,是操守; 这不是敷衍,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42、 ⊙若初发心时,誓愿当作佛,已过诸世间,应受世供养。(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四
43、 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既是一种寻求心理安慰的形式,也是一种与天地自然沟通的渠道。天地能接收和储存负面的能量,也能接收和储存正面的能量。当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时,自然会风调雨顺;而天下大乱,人民流离失所时,自然界也是满目苍凉,灾害频繁。
44、 茶如人生,因为变化,所以无常。世人都不喜欢无常,因为不能适应它 的铁面无情,似乎它只能与悲伤和无奈相联系。而对于觉悟的人来说,正是 有了无常,我们的生命品质才有提升的希望。
45、 这样的好总是让人失去判断,如在谜中。
46、 所谓“念兹在兹”,即是手在工作时,心思就在手上;双脚走路时,心念就在脚上;开口说话,精神就放在嘴上。
47、 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当初的爱情从轰轰烈烈过渡到细水长流,即使没有任何虚华的仪式,只要牵着彼此的手,心依然会波澜暗涌。生命里,总会有一份值得付出的感情,让你牵肠挂肚;生命里,总会有个人让你百转千回,至死不渝。当多年后,在夕阳下,两鬓斑白的老人依然相互搀扶,虽然不再有软语呢喃的情话,却依然那么牵动人心。
48、 ⊙大干一粟未为宽,打破娘生赤肉团;万法本闲人自闹,更从何处觅心安?——八指头陀
49、 “无常”不是在嘴边说说而已,也不是用来逃避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