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禅语的微博_经典语录_句子迷网
1、 ⊙ 《菜根谭》中说:“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 网天罗。”“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时,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 昏之病,又来憧憧之扰矣。”人生旅途,坎坷丛生,不要误入歧途。内心 光明,行为正大,是成就大事、行之久远的正确途径。
2、 ⊙一心中一时能具足六波罗蜜。(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一
3、 ⊙虽远离三界而庄严三界。虽知一切国土犹如虚空,而能以清净妙行庄严佛土。《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4、 预防天灾的最好方法,就是净化人心。
5、 追了一路,寻了一生,到头来才发现,追寻的原来只有两个 字:干净。来也干净,去也干净,人生的过程,是快乐,是痛苦, 荣华富贵也好,贫困潦倒也罢,都只为了一件事:洗涤肉身和心灵 的龌龊。
6、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有能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7、 一日,60后老师对90后弟子说:人要经历饥饿才懂得饱食的 幸福。弟子于是饿了一天,一天后饱食一顿,却没有体会到饱食的幸 福,相反他获得了饥饿的幸福。问其故,答日:饥饿可以减肥,不用 减肥药了。行者言: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幸福的味道很不一样。
8、 ⊙大气是一种态度,孔子见齐景公面不改色,都是平常人,心中没有神,见贤思齐,而不是惧贤,时刻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9、 ⊙人要给人利用,才能创造价值。(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0、 这世界总有比我们悲惨的人,能为人服务比被人服务有福。
11、 ⊙十二恶律仪者:一者屠儿,二者魁脍,三者养猪,四者养鸡,五者捕鱼,六者猎师,七者网鸟,八者捕蟒,九者咒龙,十者狱吏,十一者作贼,十二者王家常差捕贼。《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七
12、 ⊙与其说我念佛号,不如说名号吞噬了我。被名号吞噬,成为如来法身腹中的众生,又岂能不往生?蚕吃进桑叶,吐出柔软洁白的丝。名号吞噬了我的烦恼,吐出安心的喜悦。
13、 ⊙尽人事,听佛命;人在做,佛在看。
14、 ⊙于父母兄弟六亲中,应生孝顺心,慈悲心。《梵网经》卷上
15、 ⊙夫父子、夫妇、兄弟、家室、知识、奴婢,有五因缘,云何为五?一日怨家,二日债主,三日偿债,四日本愿,五日真友。《五苦章句经》
16、 “觉悟人生”即是观照在当下,破除烦恼;“奉献人生”即是发心在当下,成就众生。
17、 ⊙人之无闻,老如特牛,但长肌肥,无有智慧,生死无聊,往来艰难。《法句譬喻经》卷三
18、 ⊙有人问:“什么最美?什么最乐?”师言:“宁静最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最美好、怡悦,且最崇高的境界。”——证严法师
19、 做人的八字方针:信仰、因果、良心、道德。做事的八字方针: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20、 ⊙不知真实,说名无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下
21、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有爱的人生才幸福。
22、 ⊙于亲及非亲,平等视一切。若为正法王,国内无偏党。《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王法政论品
23、 ⊙圣人无论怎样困苦,也不吃来自罪恶的食物;狮子宁可饿着肚子,也不吃恶心的东西。(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24、 ⊙问:“佛性与烦恼既俱,何故独断烦恼非本?”答:“譬如金之与矿,俱时而生。得遇金师炉冶烹炼,金之与矿,当自各别,金即百炼百精,矿若再炼,变成灰土。”——《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25、 ⊙世间上什么力量最大?忍辱的力量最大。佛说:“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露者,不名为有力大人。”世间上的拳头刀枪,使人畏惧,不能服人,唯有忍辱才能感化顽强。“一切都会过去的”,这是非常智慧的话。人生如流水,无论好事、坏事,令人高兴的事还是让人感到不愉快的事,都会如流水一般静静地过去。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26、 ⊙当我们彻底确认了自他不二,从此对于任何人,乃至任何生命现象,都会油然产生一份亲切感,而不会有强烈的疏离感和排斥性。——耕云先生
27、 ⊙空自发愿,不如说行,欺诳众生,是名欺佛。复次,一切法中不如说行,是名欺佛。(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
28、 ⊙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明)澫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29、 或许有人会问:食品安全问题和文化危机扯得上关系吗?扯 不扯得上关系大家都不要匆忙下结论,结论就隐藏在现象之中,扯不 扯它就在那里。文化对人的精神有着深刻的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和 道德选择无不被文化左右,文化缺失往往让人无所适从,自觉和不自 觉地滑向贪婪和欲望的深渊,使人变得极度自私冷漠。
30、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一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31、 ⊙用心闻法,不是用脑闻法。用脑,即使都“懂”了,也不一定与自己有什么关系。用心,即使不懂,却可以很喜欢。佛法,未必要懂,喜欢就好。
32、 ⊙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曾。用通俗的话说:这个人就现出衰相,就显得倒霉。一一耕云先生
33、 ⊙生:“顿悟见性,究竟是怎样的境界?”心:“迥超一切相对境界。究竟如何?你当切实亲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光
34、 如果前世我们是大善人,积累了足够的善功福报,那么我们这一世就会转世投胎成为幸福快乐的人;相反,如果我们前世作了大恶,到这一世就会遭受许多挫折和磨难。
35、 ⊙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日:“尽十万世界是你心。”——《长沙景岑禅师》
36、 佛教的观点中,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佛教导我们要对一切人发慈悲心,这样即使有人存着恶性,也会逐渐变得慈悲,因为每个人都有善根;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劣性,凡事都会下意识地把别人放在前面,从而渐渐地陶冶心性、完善人格,获得更多的智慧。
37、 人生如戏,但人生毕竟不是一场戏。没有准备好的舞台灯 光,没有设置好的情节结局。甚至饰演的角色也无法固定,刚刚还是 帝王将相,待会儿又沦为乞丐穷汉;彼时拥娇妻美眷,此刻却孤家寡 人。要说人生是戏,那也是一曲无常戏,不由人全盘做主。但我们也 并非无所作为,尽不尽力去演是我们自己的事。
38、 ⊙当于一切有情起如父母、兄弟,如姊妹、如男女、如亲族心,……起朋友心,……起如亲教师、如轨范师、如弟子、如同学心,……起如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心、……如独觉心、……如菩萨摩诃萨心……如如来应正等觉心,……起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心,……起应救济、怜悯、覆护心。亦以此心应与其语。《大般若经》卷三二四,真如品
39、 人们一直在追求真理,却不知真理就在自己的内心,在自己的生命深 处。不知去建立自己的真正主体性,就只能永远被外境所决定,而不能决定 外境,只能转于物而不能转物。
40、 ⊙止能遮结,观能断灭;止如捉草,观如镰刈。(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五
41、 有包容才有和谐,有和谐才有温暖,有温暖才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
42、 若要茶不凉,就要不断地续开水;若要心不凉,就要持续地注入激情。
43、 ⊙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坛经·顿渐第八》
44、 戒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身口意保持平衡与清净,进而修习禅定,由此显发本有的智慧。
45、 ⊙奉行佛法在于正信诚实。南传《佛教格言·法品第十一》
46、 ⊙一誓不与本分间隔,作一佛事,乃至一称一礼;一誓不与本分间隔,为一人,乃至交一言;一誓不与本分间隔,阅一书、作一字;一誓不与本分间隔.一坐立、一谈笑。(清)玉琳通琇禅师《自励四誓》
47、 ⊙父母家室居,譬如寄客人。宿命寿以尽,舍故当受新。各追所作行,无际如车轮。《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48、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别人轻视我们时,我们常常抱怨,伤心;失败时,我们会失落难过。但我们却很少检讨自身,是因为什么我们被人轻视,是因为什么我们会屡屡失败?
49、 ⊙禅是清净,不是死寂;禅是修心,不是无情;禅是担当,不是避世。这秋深之日,大雁离开温暖的巢穴,却并无丝毫感伤;落叶离开筑梦的枝头,却依旧淡定从容;莲荷萎落在淤泥之中,却依旧洁净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