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劝世良言_堆糖句子网

佛教劝世良言_句子迷网

1、 ⊙人之所以觉得痛苦,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欲望看得太重。贪婪成性、视财如命,或者让爱成为一种桎梏,让追求成为一种负累,这些都是欲望太重的表现。我们不要让世事浮华迷蒙了自己的慧眼,不要让世俗的尘埃掩盖了自身的洁净,不要让金钱的利欲熏染了纯美的心灵。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根本无须戴着面具逢场作戏,无须为了面子苦了自己,无须为了金钱沦为奴隶。

2、 【最有禅意的句子】业力不可转,但是缘可造;应广结善缘。

3、 ⊙如果我们对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许只是我们的感受造成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欣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生就会因为这份欣赏与被欣赏而更加和谐、灿烂!

4、 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这位男士能如此大度地给人行方便,让自己不方便,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度?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只须转念一想,世界可能从此不同,我们的生命也会因为我们的转变而变得与众不同。

5、 ⊙此身一切悉无有我,唯有心、风因缘和合,示现种种所作事业,譬如咒力幻术所作,亦如箜篌随意出声。《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圣行品

6、 ⊙自求心安就有平安,关怀他人就有幸福。(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7、 水有美德,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

8、 ⊙大话要从实行中出,方有益。学问须从实践中出,方能自利利人。否则学问愈大,愈易坏事。《印光法师文钞三编》

9、 ⊙善良,是开在心上柔媚的花朵。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颗善良的种子,善良是灵魂的微笑,是对生命的感恩,以一颗善良的心看世界,就不会有伤害和薄凉。

10、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灭,为诸佛时此心不添,乃至六度万行,河沙功德,本自具足,不假修添。——《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1、 ⊙佛言:我身生于人间,长于人间,于人间得佛。《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

12、  世人大多有从众心理。正义不去引导,邪恶就会去诱惑;真 善美不去争取,假丑恶就会趁机而入。没有从众心理,就没有宗教; 没有从众心理,邪教也没有市场。从众是人的天性,因为很少人不怕 孤独。从众心理本身没有错,错与不错,取决于究竟是什么在引导 它,取决于它所从的方向。

13、 ⊙诸利根本,信为大力。(古印度)尤树《大智度论》卷一

14、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是秤友也。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容人,富贵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佛说孛经》

15、 ⊙ 《毗尼母经》上说:“卑己敬人。”古语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 而有礼。”圣人的伟大,在于他的平等心。与人交往,只有相互平等,才 会有真正的彼此尊重。尊敬别人能换来别人的尊敬,互相尊敬能互相受 益,主动示善最为珍贵。

16、 ⊙击于正法鼓,觉悟十方刹。《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17、 ⊙我们不要长着眼睛光看别人,不看自己。不要活在放纵、任性、自我宽恕当中,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使生命一天比一天萎缩。一一耕云先生

18、 贫中之贫的人,不仅物资、知识贫乏,见识也窄浅;更有既贫且病者,心态孤僻,常觉得自己被人遗弃……我们应设法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引导,才能帮助他们脱离苦难。

19、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说:“一嗔能摧毁,f劫所积聚,施供善逝等,一切诸福善。”意思是说,即使是千劫中通过布施和供奉诸佛等获得的善业福报,只要你生气发怒一次,就会将全部福善功德抵消干净。

20、 ⊙钵中遗余持与人者,其福难量,以清净之心着净水中,普生斯念:斯中有形之类蒙佑无量,何况人形。……施畜生之类其福难量,况复人身乎?《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21、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培养来的才是真的。

22、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坛经·般若第二》

23、 人心比武器还厉害!因为武器由人心所创造,不管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起源于一颗心。

24、 ⊙若人本无恶,亲近于恶人,后必成恶因,恶名遍天下。《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牧牛品

25、 ⊙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给私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滥及无辜。(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26、 ⊙生活自有其乐趣,并不需要一味依靠物质。将身外的财富看得过于重要,不停地追逐,即使财富到手,也难以达到内心的富足。唯有心灵宁静,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相情愿,只会加重生命的负累。

27、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拥有,有“拥有”的烦恼;无,有“无”的解脱。

28、 ⊙尔欲识地狱道,只今镬汤煎煮者是;欲识饿鬼道,即今多虚少实令人信者是;欲识畜生道,见今不识仁义、不辨亲疏者是;……欲识人天,即今净威仪持瓶挈钵者是。(唐)药山惟严禅师《传灯录》卷二十八

29、 ⊙称己智者,皆非智也;自处明者,其迷甚矣。《法律三昧经》

30、 ⊙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增一阿含经》卷十六,高幢品

31、 ⊙五度如盲,般若如导。《大般若经》卷一七二,赞般若品

32、 ⊙一辈子看不上别人,换一种说法就是,从来没看清过自己。活到通透,才会把自己看得真切。通透,就是隔着前尘,把后世看到岑渺;就是隔着喧嚣,把自我沉到阒寂。就是按下妄念,心无所执,就是明白什么叫非分和僭越,而从此不越雷池一步。

33、 人医,是守护生命的磐石;人师,是守护慧命的磐石。

34、 利行——摄持身、口、意行善,利益众生,慈悲济世,即无上功德。

35、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36、  言行之前,不妨问问自己:我这样对世界是否有害?

37、 ⊙要能了生,才能了死。(民国)太虚《人生佛教开题》

38、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

39、 ⊙纷扰练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莫说无益身心之语,莫入无益身心之境,莫动无益身心之念。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休必劳心。

40、 ⊙相逢一笑即是养心第一良药,愁上眉梢即是自杀第一利刃。贪心过海无足时,过眼浮云又笑谁?知足人方作富中富人,脱俗客堪称贵中客。无事人才是好人,平常心方算好心。

41、 ⊙(一)四谛无量善法,彼一切法皆四圣谛所摄,来人四圣谛中,谓四圣谛于一切法最为第一。《中阿含经》卷七,《象迹喻经》

42、 ⊙大众团结,万事都兴盛进步。南传《佛教格言·齐心品第三十》

43、 ⊙问:“如何是微妙?”师日:“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床前。”——《大龙智洪禅师》

44、 ⊙问:“生抱着慈悲方便心理处世,想当为世人所欢迎,倘遇小部分者不谅,讥为假慈悲,应抱如何态度对待?”答:“俗人笑道,自古不免,各行其是,不去理他。”——李炳南居士

45、 ⊙烦恼之恶钩,牵人不自在,犹如地狱卒,掷人人汤火。《菩提行经》卷三

46、  早安!大干。早安!众生。请接受我的真诚问候!成功穿越 夜晚的隧道,再次迎来早晨的霞光,我的内心充满喜悦。没有理由独 享这种喜悦,我要将它传递给我热爱的世界。每一声鸟鸣都是感恩, 每一缕清凉都是想念,每一次呼吸都是美好,每一个念头都是希望, 我们必须出发,不能等待。

47、 ⊙雪残春鸟路迢迢,水静云开见碧霄。别后谁同此深意?只应孤月共寥寥。——《明觉禅师语录》

48、 能够远离杀生,就有了慈悲心,平等心。

49、 ⊙何谓菩萨能持精进?佛言:求心不可得。《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