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处世箴言》
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生活中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重要的不是绝对避免挫折,而是要在挫 折面前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勇敢面对艰险,不怕挫折,这是一种积极的 心态,更是人生的必修课。
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作为凡夫俗子,我们 有着太多的欲望,包括对金钱、名利和情感。这没什么不好,欲望本来就 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但是,欲望又好像一头难以 驾驭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舍与得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 之,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因此,我们只要真正把握了如何适当的舍 弃,与佛结缘,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才会真真正正地享受到财富。
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特入空门问苦空,敢将禅事问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白居易
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仇恨总是相对的,你恨人,人也恨你,大家能做到冤仇宜解不宜结, 你原谅人,人也就原谅你。
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要想领悟真理,求得真知灼见,必须先排除以前产生的种种杂念、妄想和偏见。智慧点请侍者不开悟,所以辜负了国师。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实力,只是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故步自封,是不是也辜负了我们自己呢?
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红灯的爱”,是不合乎伦理道德、不合乎规律,不为社会所认同的爱。例如,没有获得对方同意,用各种手段一相情愿地追求,甚至逼迫对方顺从。这种红灯的爱,还有重婚、骗婚等行为,因为违反了法律,前途必定充满危险。
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报复,等于往怨恨的烈火上浇油 总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搞得 自己痛苦不堪,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
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常是好事,无常是苦,同时也是人生的好事。
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大珠禅师语录》
1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有的道理说到底,就是善和恶的问题。但看善和恶,界限清楚容易分辨:冥冥之中有罪、福、苦、乐,表现于人世则有贤、愚、荣、辱。喜爱荣华憎恶屈辱,向往快乐避开痛苦,是一切有思想意识的人必然共有的追求。但是现在如果只知道喜爱荣华而不知道倾慕圣贤,只知道追求幸福而不知道避开灾祸,这就好比是在播种的时候种植的是秕稗,却想在年底获取精美的粮食,也好比是驱赶着劣马却希望能够腾飞超越碧空,这是不可思议的!像鸟类、兽类、虫类、花类,凭它们的智力,还知道顺着风借着雾,依托着它们跑得快,攀附高的力量来成就自己的目标。何况是人,怎么能不知道依托着朋友的帮助来成就自己的善行!所以说,如果依托的是有知识、高明、出众的好朋友,就能安身立命、成就善德,如果亲近的是愚昧糊涂的人,受其蒙蔽,就会身心憔悴、臭名昭著。
1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骂人,大家都觉得是不文明的行为,可是还是有人忍不住要骂,看来 是缺乏安忍的定力,用佛家的话讲,就是犯下了恶口罪业。佛家的口业分 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1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圣严法师开示:“有一种人动不动就生气,习气很难改,你叫他不要 生气,他也知道生气不好,他也不想生气,可是偏偏他就是不能不生气。 遇到这种情形,需要下点工夫练习。我常教人家生气的时候,要把注意力 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心里想着:我能够呼吸实在是很幸运。这么做情绪就 会慢慢地稳定下来。我们生气的时候,身体的细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也 很容易引起精神上的不稳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时常处在这个状态,寿 命可能因此而减少,受伤害最大的是自己。”
1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拾金不昧都是一种美德,故事中的愚人妄图占为己有是不对的。然而,可笑的是,愚人在拾到金钱之后就已经把它当成自己的了,金钱原本的主人来讨取之时,愚人竟然感到懊恼和难过,实在是无法理解。不同的社会时期都有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如若突破了这个底线,必将被所有人唾弃,因为是你自己放弃了自己做人的尊严。 确定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它。人生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至于途中的艰难险阻,在你遇到的时候再去想该怎样解决。现在的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做好一切准备去迎接新生的到来。也许,能够改变一生的机会在下一刻就会出现,所以此刻的充分准备才是制胜的关键。时时刻刻记挂着自己的梦想,才不会在面对机遇的时候感到迷茫。 最后要说一句,捡到钱包一定要归还。钱包里面的东西可能对于你来说改变不了什么,但却有人会因丢失钱包中的物件而改变一生的命运。正正当当挣钱养家,才能把自己梦想的巢穴筑造得结结实实,不用再去害怕浮世的风吹雨打,才能让自己每天晚上都能睡上一个安稳觉。 幸福,就在咫尺之遥。
1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越是执著地追求细枝末节,越容易看不到事情的整体。站不到山的巅峰,永远也无法看到山的全貌。“只缘身在此山中”,才会只看到每一株细小的树木,从而忽略了整个森林。 那只猕猴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那粒丢掉的豆子上面,宁可扔掉手中大把的豆子也要去找回那微不足道的一小粒,结果落得一无所获的结果。如此拣了芝麻丢了西瓜,难怪会被人们所笑话。猴子实在是过于贪恋所谓的完美,为了追求一粒不少结果却造成了一粒也没有得到,完美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了残缺。 坚持对自己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不要因为无所谓的小事而放弃了年轻时候的梦想。放弃生活中的下脚料,才可以把所有的精力用在打造成功之上。 每一天都是一种进步,每一天都存在挑战,把握住自己所拥有的力量,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找准机会释放自己所有的能量,冲到人生的另一个顶峰。那时的微笑,是最美丽的花朵在灿烂盛开。
1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徒然羡慕他人,并不能让自己有所进步,反而会让我们看不清自身的长处。
1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证严法师
1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 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1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几个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们竭尽全力游向岸边,水性最好的那个人却怎么也游不快。岸边的同伴问他怎么啦?那人说:“我腰上缠着千金,太重了!”
1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为了摆脱烦恼而参禅,这样不会成功。因为当他烦恼的时候,就想到了禅;当他快乐、不烦恼的时候,便把禅忘掉了。——耕云先生
2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超越狭隘之心,主动帮助他人,为世界散播美丽,善意地看待所有人和事,快乐、幸福和丰收就会时时与我们相伴。不吝于付出,既是一种道德与精神力量的感召,也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2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以上两者的对话,虽然看似不着边际,没有所指,但每一句都是从自性中流出,都含有很深的见地,包含着相应的禅机,无一句没有落处、没有所指。
2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活一世,谁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着一 份助人后的快乐。人与人之间互赠“玫瑰”,为大家的生活都平添了诸多 快乐。这时,我们与其说是手留余香,倒不如说是“心有余乐”。
2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谓五戒就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个方面。因为这五个方面能够起到’防止罪恶的作用,所以称之为戒。前三个方面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能够防止身体作恶,第四个方面即不妄语能够防止语言作恶,最后一个方面即不饮酒能够全面地防止身体和语言作恶,提出这一警戒是为了使前四戒得以实行。
2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调和别人的矛盾时,直接规劝往往扑不灭双方的怒火,而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则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这样不驳对方的面子而利害自明。
2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被仇恨左右着自己的意志,被仇恨烧 毁了自己的理性。仇恨使人失去理智与原本善良的本性,仇恨使人变得心 胸狭窄和冷若冰霜,使人丧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变得自私与冷漠,有太 多太多的人在仇恨中丧失了自我。
2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谓佛境界者,极而言之。迷则佛境界俱是众生境界,悟则众生境界俱是佛境界。——《天日中峰和尚广录》
2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总是把自己最丰饶的利益,以及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全部奉献布施 给一切众生,令得安乐。佛对我们奉献,就是为感化人类,让我们懂得多 奉献、少算计。无私奉献是人类最善良的行为。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 少了善良的支配,处处算计、欺骗对方,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美好可 言。人人都活在恐惧的环境下,一天到晚总是担心会有人来害他,那么生 命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了。
2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人常为负担太重而困扰。师言:“不要担心负担多、责任重;能受天磨方铁汉,只要脚步站稳,力气是愈用愈大的。”——证严法师
2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学人在山上做工,时常发现蜈蚣毒蛇,有许多同事要打死,但是学人都把它放掉,有人说不打死它你要有罪?”答:“各人立场不同,故观点各异,彼等如孙叔敖之心,以人为重,仁慈范围狭小。居士受释尊之教,以众生平等,仁慈范围广大。此尚以事而言,若以理论,未造罪者,即不得处之以列。倘以此物有加害于人之能力,遂加以罪,世上一切男子,自应尽施宫刑,以其具此器体,有行淫之可能也。”——李炳南居士
3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当今很多学佛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处宽敞、环境优美,有庄严的佛堂、昂贵的佛像和法器及各种珍贵的佛珠。表面上看来似乎学佛的条件很具足,然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转向佛法,也没有通往解脱和趋向菩提,只是沉迷于佛教的外表形式之中,这意味着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3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宽恕众生以德报怨,修心是福 充满怨恨的生活,只会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渊。
3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同样一个“得”字,有“舍得”,也有“得失”两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证严法师
3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一《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3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不可执著,修行最大的功夫就是“转”,不执著烦恼,自可安 然自在!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 恼不会对你有丝毫影响。不自找烦恼,就是智慧。
3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讲舍得,就是让我们学会奉献。佛说:“越是肯奉献的人越能体会 到佛心。”其实,佛就在每一个觉悟者的心中。滚滚长江,即使我只是最 普通的一滴水,也要奉献自己,去滋润每一个有用的生命,换来草长莺飞 的春季;萋萋芳草,即使我只是最矮小的一株野草,也要奉献自己去装点 大地。
3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习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穷究自己。——梅原谛愚禅师
3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远烟别浦,行行之鸥鹭争飞;绝壁危峦,处处之猿猱竞啸。又见渔人举棒,樵子讴歌,数声羌笛牧童戏。一片征帆孤客梦。——《法演禅师语录》
3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平常心藏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只是一些人的平常心被心中的“迷 雾”所遮挡,无法见“光”而已。那些有积极人生、快意生活的人,总能 将这颗本性的平常心挖掘出来,认真体会,好好感悟,故而他们生活得无 忧无虑。
3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管是自己的无心之过,还是别人的无心之过,我们都要学会宽恕、 学会忘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当他心中装了太多对别人的不满和仇 恨时,他会感到身心疲惫,哪还有时间和精力去忙事业、为成功而努力 呢?只有我们忘记该忘记的,我们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4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就会给自己带来忧愁。一《佛陀的格言》
4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心态上要低调,不要锋芒毕露,不要恃才傲物,要知道谦逊 是终生受益的美德。 在姿态上要低调,“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毛羽不丰时, 要懂得让步;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 在言辞上要低调,说话时莫逞一时口头之快,不可伤害他人自 尊,不要揭人伤疤,得意而不要忘形,要知道祸从口出,没必要自惹麻烦。
4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巨大,世人你争我夺,就算不损己也不愿利他。为他人作嫁衣的人似乎已经绝迹,于是人的自私心重了。自私心重的人,心灵之泉会慢慢枯竭,欢喜也会因心灵枯竭而慢慢消失。但世间还有什么比欢喜更为珍贵的呢?佛家倡导世人从善如流,为别人结因缘,不仅是因为利人可散布欢喜,亦是因为利人可让自己得大欢喜、大自在。
4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所有事物都是依据一定的因缘产生的,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主宰,既然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的、起主宰作用的自我,即“无我”。
4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一切皆为虚空,又何必事事抓牢,不肯放手呢?
4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了解自己最难,不了解自己最痛苦。所以,人生第一要务就是认识自己。
4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直截根源,不存知解。当阳露出,不费纤毫。若也眨起眉毛,早成蹉过;才落拟议,便隔千山。——《鼓山语录》
4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坛经·机缘第七》
4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感恩是最好的习惯。一个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的人,必定会 热爱生命、关爱他人;学会感恩,才能收获平和与快乐。一个懂得感恩的 人,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如果你有感恩意识,那么人生处处 会有欢乐.每每可能有成功的机遇。
4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宣化上人开示说:“参禅的秘诀就是忍,忍不住也要忍,忍到极点,豁 然贯通,明朗开悟。”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 了。小忍成仁,大忍成佛。
5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5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 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 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 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 制,生活就有幸福。
5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放下:佛的智慧,人生的智慧 若着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 累劫不可见性。
5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佛教中,“不知自己”以及“不明道理”,亦即所谓的“无知无明”,被认为是一种罪。——梅原谛愚禅师
5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5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实中人人都会犯错,人人都会有失 误的时候,关键是能不能及时认识到错误,能不能及时改正它。认识到错 误后,能马上改过自新,还是一条好汉。佛说:“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 就错、不肯悔过;二是不可一错再错、积重难返。”正所谓:浪子回头金 不换。
5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通向胜利之路要务实,不要坐而论道,从最细微处开始行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能穿透顽石。因此,行动才是我们做事的起点,它使我们的幻想、计划、目标都变为现实,成为—股活动的力量。行动,是滋养成功的食物和水,是接近梦想的捷径。
5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位法师说:“对一件好事表示感谢,同做一件好事一样伟大。”感恩 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一种健康人格的表现。
5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海涛法师
5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生在世,没有人不渴望得到幸福和快乐,其实它们就在我们身边, 只要我们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佛日:“佛在心中。”同样道理,幸福 和快乐,也在人心之中,即所谓“福由心生”。
6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物质的极大膨胀和社会的复杂令人应接不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处理起来也使人手忙脚乱。实际上,看起来复杂的问题也许很简单,只要学会驱除多余的执念和欲望,就能发现事情最简单的本质。
6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事物常常塞满了我们的头脑,经验成了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标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平时摸索,思路开阔才不会钻牛角尖。当然,思路开阔也需要以知识做底蕴,形成一种习惯,它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
6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目标、能坚持者必能心想事成怎样实现人生的心愿?佛日: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无量寿经》
6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幸福人生的建立,先要正确地认识什么是幸福;还要探讨幸运与不幸的因缘因果。一方面消除造成人生不幸的原因,另一方面努力培植幸福人生的因缘,这样才能获得幸福。——济群法师
6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做事贵在专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倘若朝三暮四,心猿意马,那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6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为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顾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当一个人做错事时,最怕的是否认自己做过。做错事并不可耻,只要是人,就会做错事。否认自己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人格的缺失,也是令自己无法进步的障碍。
6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无论外界怎样,我们都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浮躁,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生活,才能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为每一个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耐心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最终获得成功。
6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盘石。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寒山
6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老是喜欢把自己当做珍珠,自视甚高,总是目中 无人。而有些人却喜欢把自己当做泥土,总是以人为本,为人和善,乐于 迁就他人,愿意让众人把他踩成路。言行妄自尊大,将使与你接触的人们 个个感觉头痛,获得一个不好的印象,从此你所能交得的新朋友,将永远 比不上你所失去的那些老朋友,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众叛亲离。
6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拥有平常心很难,人们生活在烟尘滚滚、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的污染,对物质的追逐,人心的败坏,无一处不起苦闷,无一处不生烦恼。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复杂的社会环境,使得现代人逐渐失去了与自然界的联系,失去了和谐统一的心身,也丧失了生命中尽情欢笑、尽情哭泣的能力。
7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 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想 方设法地延长生命,但却没有意识到要好好地利用已有的生命,就像一个 饥饿的人一直在憧憬明年的丰收,却不管理好仓库里已有的粮食,任由它 们发霉腐烂。
7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竞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冥,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仁潮禅师)
7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位女作家,失恋后的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 去找一位著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 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 美化你的容貌。”这句话值得我们沉思。满腹的仇恨对自己又何尝不是大 大的伤害和折磨呢?
7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人说,世间最难的,是做好自己。无论人有多么大的才能,多么高远的目标,多么开阔的格局,如果没有做好自己,一切都将是空谈。做好自己,要求我们做对自己,不必与别人攀比,更无须羡慕他人,看清自己具备什么,擅长什么,才是首要之事。
7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粒在荒田,不耘苗自秀。——《宏智禅师广录》
7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出家人不打诳语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7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倘若我们正遭受着别人的非议,千万不要以骂止骂,而应该多向释迦 学习,只有像他那样处世,才能让人心服口服、无言以对。
7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不断前进的人生中,凡是看得见未来的人,都能掌握现在,因为明天的方向他们已经规划好了,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留住心中希望的种子,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会有不可限量的未来,那么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
7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的人则不同,他们喜欢说些闲话,生活中没有了“小道消息”他们就觉 得乏味,所以他们对各种闲话津津乐道。有时候他们和谁亲近,不自觉地 就会说“某某说你的不是”,造成别人之间的矛盾。其实,那些话也许是 他听来的流言,也许是他夸大的。
7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快乐,但却被追求快乐的贪念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们不断向外追求物欲的快乐,但却疏忽了真正的快乐是知足。——郑石岩
8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珠光宝气并不是高贵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贵,更重要的是因为气质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华。
8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悟了还同未悟人,无心胜负自安神。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有几人?——《龙牙和尚颂》
8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忏悔得美 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 岂况凡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
8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些人学佛之后,佛法知识越来越渊博,但是对周同人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这表示学佛的过程中缺乏发挥爱心,真正的学佛人佛学知识增长的同时会对众生生起慈悲;有些人对修行愈加投入的同时却对家务和工作感到越来越厌恶,这表示修行的过程中缺乏发挥智慧,真正的修行人修行越久,就越能做到生活中修行,修行中生活。
8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如何是不露的事?”师日:“满船空载月,渔父宿芦花。”——《芙蓉道楷禅师》
8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大地震的灾难中,蚂蚁因它们的小而幸存,蝴蝶因它们的轻而没有受伤。如果人类的自我也没有那么大,私心没有那么重的话,当遭遇坎坷和挫折的时候,就不会受到那么大的影响,像蚂蚁一样能够幸存,也像蝴蝶一样不会受伤。
8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焦样克服对未来生活的担忧9佛日: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道教经》
8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人都有不易控制自己情绪的弱点,但人并非注定要成为情绪的奴隶 或喜怒无常心情的牺牲品。学会怎样清除破坏我们舒适、幸福的生活和阻 碍我们成功的情绪敌人,是一门最精深的艺术。如果你能够驾驭自己的情 绪,你的人生就会是一片美好前程。
8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在想要做成某件事或确定某个目标之前,要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到 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管为之付出多少代价、多少努力。所有成 功人士都是那些把某种明确而特定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方向,集中所有 的力量,向它发起进攻,确信自己一定会获胜,并为之坚持不懈的人。
8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众生苦苦寻求,就是为了离苦得乐,然而,什么才是快乐的真正法门?也许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找到答案:“不要讨厌坏境界,也不要贪求好现象,只有不依不求,才能无欠无赊,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逆境中要勇于承担,不可自暴自弃;顺境中要谦卑恭谨,不可得意忘形。
90、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一个人在危险的地方行走,可能会遭到强盗及野兽的伤害,若没有护送者的保护,要么会损失财产,要么身体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行路人身边伴随着一位英勇的护送者,他就会远离这些可怕的险境,并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如《不动优婆夷传记》云:“善知识们就像护送者,引导我们平安到达一切智者处。”
91、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遭遇失败后,我 们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继续奋勇前 进,那么你最终就是那些成功者。然而,有的人遭遇挫败后,不能积极地 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是一蹶不振,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他 们便是生活中的那些失败者。
92、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说:“低调低调,低调到尘土中去。”
93、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世人总以为恶小为之并无罪,但佛祖却将你的行径看得一清二楚,恶 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不到。佛要我们做个好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祈 福。如果你世世都为恶,也许你连做人的机会也会失去。
94、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心无所住,意味着自在,不为外物所拘。心自在,便不需要外物的依托,而能自足、自得圆满。
95、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意识产生物质;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产生意识。大乘佛教的观点既不是唯心主义也不是唯物主义,而是超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中观般若的大空性中,心和物是一体的;大法界的智慧中,主观和客观是一体的;究竟了义的境界中,能取和所取是一体的。
96、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贪心是猛烈的火,憎恨是最坏的执著,迷惑和错误的见解是最难脱逃的网,爱欲是最难渡过的河流。——《佛陀的格言》
97、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佛陀的格言》上面说:“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图 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
98、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安逸快乐,虽然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也是每个人必须节制的。快乐 不可以过度,欲望也不可以放纵。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是 告诫人民不要耽于安乐,尤其是过分的安乐,没有节制。
99、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问:“从何而修?”答:“从根本修。”问:“云何从根本修?”答:“心为根本。”——《大珠禅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