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禅语_经典语录_堆糖句子网

一日一禅语_经典语录_句子迷网

1、 ⊙ 佛家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佛家的善心与慈悲心,因此出现了“我佛慈 悲”的话语,更有一些大慈大悲的人直接被称作“活佛”。佛说有了大慈 大悲的心,所有的功德都在里面。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道场,对每个人都慈 悲就是善待每个道场。有了这些道场,我们的人生路会越走越宽阔。 佛日:“慈悲心是最大的神通。”

2、 世间的生态平衡,是以生命共融为前提的。如果我们不能自觉维护生命的共融,以掠夺的方式来开发大自然,就会给人类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灾难。

3、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时生。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少室六门》

4、 ⊙云何正见?所谓现观前方便慧、正现观慧,及与现观后所得慧。《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下

5、 健康的人,要照顾不健康的人;平安的人,要照顾有灾难的人。

6、  时尚和时髦不同。时尚的先锋性、启蒙性和时髦的盲目性、 颓废性有着天壤之别。虽然它们非常貌似,并都能产生“推窗效 应”,但产生的结果截然相反:前者迎来新风,看到无限广阔的新天 地;后者放入瘴气,面对的是充满死亡气息的黑森林。

7、 我们生活在世间,首先要清净自我的心地,由内在

8、 别人骂我、不谅解我、毁谤我,反而应生起一分感恩心,感恩对方给自己修行的境界。

9、 知行合一才能提高修行的境界。

10、 ⊙诸利根本,信为大力。(古印度)尤树《大智度论》卷一

11、 城市里待久了,有时候你不得不假装是快乐的,只是为了保持一种正常,不让别人问你怎么了?每天如此的规范,慢慢就会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从此你自己都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不正常,直到有一天,你途经某个山里小镇,听到满街的吆喝和孩童的嬉闹声,你才遇见未知的自己,那一刻,才明白都市里已没有童话。感悟“静思”的力量。

12、 礼者,理也,先知礼,才能识理、懂理。

13、 【专心与禅定】 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专心就是禅定。

14、 ⊙好人不贪执任何事物。他只谈论高尚的事,而不追求爱欲和享受。无论他遇到快乐或痛苦,智者总是不过于得意或哀伤。——《佛陀的格言》

15、 ⊙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界,一向生喜悦,爱染深乐着,诸天及世人,唯以此为乐。变易灭尽时,彼则生大苦。唯有诸贤圣,见其灭为乐。《杂阿含经》卷十三,第321经

16、 ⊙器虽粗弊,不可便弃,各有所贮;愚贱不肖,亦不可弃,各有所用。《佛说孛经抄》卷一

17、 有修养的人“在职尽责”——不计较时间,肯尽自己的责任做好本分事。

18、 ⊙一般说来动易静难。一个人想动一下,易如反掌,想静下来,恐怕有点难,想养一点静气,难乎其难。难怪古人把静当作一种至美的境地来大肆渲染了。所以王维这样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静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宛如世外桃源。所以当白居易离开京城繁华之地,去寻找那方理想中的清静之地时,写出了:“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的千古佳句。

19、 ⊙古人说:思而得,虑而中,尽名鬼家活计。又谓:凡是透过思索,回答别人问话的,叫黑山鬼窟里作活计。——耕云先生

20、 ⊙ 一个人纵然有亿万家财,如果不懂安心之道,他就不是真正的富有。没 有人不渴望和追求幸福,可大多数人只是片面地注重在体格健美、物质富 有、工作成就与领导赏识等方面下工夫,找欢乐,却很少向自我的内心世界 去努力追求安详。殊不知,诸如此类予人以满足的要素能否有效获取,实际 上能否给人带来幸福的体验,在很大程度上要视主体心的安详程度而定。

21、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学佛不要怕磨,污染磨尽,佛性自然现前。

22、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深佛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四十二章经》

23、 ⊙此众护法亦得生,法将欲灭为已住,必生极乐千叶花,相好庄严为佛子。既得生彼供正觉,庄严王劫无荆棘。于彼得成最上道,执持正法及天人。彼佛国土无魔事,无恶业报无胎生。时有无量菩萨集,又无声闻缘觉名。《如来智印经》

24、 若要明日平安,就要将今日做好。

25、 ⊙在戒律中,大都不可这样,不可那样;我们今天需要的是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以我们应该认为八正道才是戒律,六度万行才是戒律,四摄法门才是戒律,饶益有情才是戒律。《星云大师讲演集》(三)

26、  用什么样的心情工作就会获得什么样的生活,快乐或者不快乐。

27、 ⊙是非场中卖虞卖呆卖疾,恩怨人中少事少非少心。用智慧探索人生,每一天都是开端,每一分钟都是起点。

28、 ⊙凡名载《传灯》,光照千古者,无不从刻苦中来。乃至过去诸佛,求无上菩提,舍身命如微尘数,无一类而不受身,无一身而不苦行,……岂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者哉!(明)憨山《憨山老人梦游集》卷二

29、 ⊙当你憎恨,当你怀疑,当你恐惧,没有任何其他人会真正受伤,而你却是唯一真正受伤的。若你给予快乐,你是唯一快乐的。别人其实无法从你这里得到什么!你给予爱、给予幸福、给予金钱,都不是别人的需要,你的给予,即是给你自己。慈悲的根本在于,我们深知,自己既是整个世界,你给予自己世界,你看或者不看、听或者不听,都是你的世界。你给予自己。

30、 ⊙ 佛祖说慈悲的升华是大慈大悲,它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要与人为 善,它比与人为善做得更多。能做到大慈大悲的不一定只有佛,当一个凡 人领悟到其中的真谛后,同样也可以做到大慈大悲。

31、 ⊙无我为学问第一。调伏身心励令清净为持戒第一。利他不贪为布施第一。观照自心为口诀第一。知一切如幻为对治根尘第一。不同凡夫为行动第一。远离三毒为成就第一。一切不贪着为神通第一。常居卑下为忍辱行第一。舍离世事为精进第一。妄心不起为禅定第一。一切相不取不着为智慧第一。(古印度)阿底峡

32、 ⊙修忍辱行就是种相好,因为能忍辱,所以他的村1貌就庄严;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相貌就丑陋。——宣化上人

33、 ⊙ 当我们去除了财产、权力等观念的束缚时,就不会为这些身外之物的 变化而感到失落、痛苦、烦恼。当我们的心里本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又 哪里会惹来烦恼的尘埃呢?

34、 ⊙藉婆衫子拜婆年,礼数周旋已十分。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大川禅师

35、  小家修行.一定要按宗教仪轨行事。在家修行则不必拘泥, 一切随缘就好。唯有随缘,才能融人俗界社会。发愿在家修行却不能 融入社会者,难以修成正果;只有那些懂得随缘的人,才能改变周围 的社会环境;唯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里才能更好地持修。

36、 ⊙以智慧力知尘数,劫数兆载不可称,书疏数业意不乱,此名智度不应弃。诸法甚深论空理,难明难了不可观,将来后进怀狐疑,此菩萨德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37、 ⊙若有菩萨犯波罗夷者,应对清净十比丘前,以质直心殷重忏悔;犯僧残者,对五净僧,殷重忏悔;若为女人染心所触,及因相顾而生爱着,应对一二清净僧前殷重忏悔;舍利弗,若诸菩萨成就五无间罪,犯波罗夷,或犯僧残戒,犯塔犯僧及犯余罪,菩萨应当于三十五佛前,昼夜独处,殷重忏悔。《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若有清信善男子,日夜能观妙理空,

38、 ⊙ 只有忏悔的人才有着高贵的灵魂!

39、  感谢那些时时带着心机生活的人 吧!因为他们的精明反衬了我们愚痴的轻 松,因为他们的心忙照亮了我们闲适的快 乐。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选择了一种生 活方式,就不得不放弃另一种生活方式。

40、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良善本性。若能保持心田明净无染,则杂草乱麻不生,常开智慧之花,永结菩提善果;如此不仅美化自我人生,也净化社会人心。

41、 ⊙心若清净,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清香。一个想得太多的人,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失去了原来的平静。偶尔如此没有关系,若常常如此,心湖没有静止的时候,人们便永远体会不到安宁。内心清净的人,不会想太多,亦不会要求太多,就像母体中的婴儿,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

42、 ⊙见境心起,名不生,不生即不灭,既无生灭,既不被前尘所缚,当处解脱。一《保唐无住禅师》

43、 相比起黄河断流,长江的洪灾更是给肆意开采自然资源的人类敲响了警钟。

44、 ⊙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诸法无法体,而说唯是心。不见于自心,而起于分别。《入楞伽经》卷十

45、 ⊙把人的本性实现出来,从人生体现出全宇宙的真相,才完成人的意义。(民国)太虚《佛陀学纲》

46、 年轻人常常沉迷于爱情,却往往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爱不是自私,而是奉献;爱不是染污,而是清净;爱不是狭隘,而是包容;爱不是冷漠,而是温暖;爱不是愚昧,而是智慧。有了真正的爱,婚姻就会幸福;有了真正的爱,家庭就会和睦;有了真正的爱,人生就会美满;有了真正的爱,前途就会光明。

47、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大宝积经》卷五十七,入胎藏会

48、 ⊙不好责彼,务自省身。《法句经》卷上,双要品

49、 ⊙我们用文字来教育,会栽培一些学者,但不能造就成佛道者。虽然看很多经典,但拼命著相,没有正思维,因此无从得到法益。——慧律法师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