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感情的禅语_句子迷网
1、 ⊙【禅语感悟】 弥勒菩萨被特别塑造成布袋和尚的像,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 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我们要像弥勒菩 萨一样肚量大,要能够包容,对待任何人要笑脸迎人。
2、 路是人走出来的。千里之路,必须从第一步开始;圣人的境域,也是自凡夫起步。
3、 益人终自益,害人终害己。往往世上事,毕竟便可见。任君使尽千般 计,直至无常不清心。一切外物,为我所用,非我所有,只是一场因缘 而已。
4、 ⊙(一)守护自心乐道不放逸,常能自护心,是为拔身苦,如象出于埳。《法句经》卷下,象喻品
5、 ⊙怒不报怒,胜彼斗负。《法句经》卷下,忿怒品
6、 纵然是游戏人间,也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要谨谨慎慎,不要唏哩哗啦。
7、 ⊙问:“佛法遍在一切处,教学人向什么处驻足?”师日:“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大随法真禅师》
8、 找不到风水师,可找一个当下运气很好的朋友帮你看风水,虽然他不专业,但因他当下运旺气旺,受他自身磁场感召,很容易就会找到一个和他自身能量对等让他顺眼的好风水,如春天出门到处春意盎然很容易看到花开一样,概率极高。人阳气旺时看到的只能是春天和笑脸,反之气弱时撞到的只能是鬼!
9、 修行除了自度之外,还要度人;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10、 ⊙略说有三种忍:一者众生忍,二者法忍,三者大忍。(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11、 ⊙问:“生死到来时如何?”师日:“遇茶吃茶,遇饭吃饭。”——《大随法真禅师》
12、 ⊙与其背着包袱弯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与其徒劳地抱怨命运不公,还不如淡定从容地笑对人生。学会放下,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13、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古印度)龙树《中论·破因缘品》
14、 事前必须要你的意见,事中绝不采纳你的意见,我这样做, 纯粹就是为事后预设一个独占功劳、撇清责任的理由。假如事情做成 了,与你没有什么关系,幸亏我没有采纳你的意见,否则还不定是什 么结果;假如事情搞黄了,则都是你的责任,因为你的意见不灵。世 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人呢?不妨自我对照一下。
15、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以慧方便力故,能具足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孱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一,序品
16、 ⊙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都是贪念惹的祸。如果舍掉了 这些东西,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你争我夺的情况发生,说到底这些人最后 都成了金钱的牺牲品。
17、 ⊙法身无相,不可以音声求。妙道亡言,岂可以文字会?——《光孝思彻禅师》
18、 ⊙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行必虚。行愿相从,自他兼利。(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四
19、 生活当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像是某人很漂亮啦、工作 能力很强啦、人缘特好啦,但我们很少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自己的价值。这 也许是传统教育下过度谦虚的表现,因为要严以律己,所以对自己的要求和 批评就会有很多,期望也就过高了,经常会造成否定自己的心态,认为自己 很多地方都不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了自卑感,失去了自信心,认为自己 的存在没什么价值,因而活得非常没有意义,甚至厌世。
20、 平常运势好,经常想什么就得什么的人,属于有实力有福报之人,很多事情由自身能量感召而心想事成。对外没有太多需求,来去相对自如,上不求人,下不欺生,于人于己都比较心平气和。
21、 ⊙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法句经》卷上,心意品
22、 ⊙若受持戒者,可得名为人,一切破戒者,则如狗不异。《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23、 山外青山楼外楼,世上处处有高人。虽然没有必要仰望那些 高人,但学会倾听还是有益的。在倾听中增广见闻,在倾听中自省自 悟,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成为高人,也会拥有自己的倾听者。
24、 ⊙若有净信坚固心,常得亲近善知识,一切诸佛与其力,此乃能人如来智。《华严经》卷七,世界成就品
25、 修行人就是要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锻炼自己抵制烦恼的力量,考验自己的定力。
26、 ⊙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将来。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与恶。生活,就是有正义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终不渝诚实不欺表里如一心智纯正。
27、 ⊙久废不可速成,积弊不可顿除,优游不可久恋,人情不能恰好,祸患不可苟免。(宋)晦堂禅师(《禅林宝训》)
28、 ⊙通透,就是自己把自己打通了,就是自己把自己说透了。赏一番春花,看几弯瘦月,一切得失与荣辱,来则安静,去则泰然。春花繁盛终易逝,瘦月亏久满复来,知道该来的终会来,该走的必将走,留也留不住。知深浅,方可无悲喜。物我两忘,才能冷暖自度。通透的人,未必活得繁花似锦,但一定过得安静平和。人生活到最后会发现,其实,安静平和,才是真正的繁花似锦。
29、 透过烦恼转成智慧,这个烦恼才有意义。
30、 举凡有事就有烦恼,若要做事,就必须先下决心——绝对不怕烦恼。若不怕烦恼,则任何困扰都可解决。
31、 其实,有苦有乐的人生才是充实的。纵观人生百年,苦乐参半,但是, 有的人觉得人生很苦,感觉不到人生的意味;有的人光是快乐,没有经过苦 的奋斗,他也体会不出人生的意义。
32、 不交流又如何同流?不同流又如何能达到合屋?
33、 ⊙你爱上了自己,没有任何缺点,全都是完美的,你将最完美的你,展现给世人,你每天都将是一个礼物,是一个作品,是一个奇迹。
34、 ⊙受嫉恨时以慈对待,有毁谤时感念其德。(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35、 ⊙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自在天等。若归法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典籍。若归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于外道邪众。《优婆塞戒经》卷三,受戒品
36、 人和人选择生活方式的区别就在于,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心态、不同的 修养、不同的品味,自然打造出不同的心境。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选 择,你对生活有怎样的认识,你就会做出怎样的行为;你的行为恰恰反映出 你的品味,你的品味决定了你的层次。
37、 ⊙ 忏悔,是修行中不可少的方法;忏悔,也是生活中每个人必要的行 为。有了忏悔,我们才能免除做错事之后心中所产生的罪恶感;有了忏 悔,做错、犯罪的人才能够改过向新,不至于长此堕落下去。
38、 ⊙抵制诱惑,在诱惑面前保持清醒,意味着我们能用心灵的智慧觉照这个世界,意味着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和需要的是什么,并能在生活中将这种清醒的智慧贯彻始终。
39、 ⊙梦境生苦乐,彼境亦非有,如是缘起法,所依缘亦无。(古印度)龙树《七十空性论》
40、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财富再多,总有用尽的时候;地位再高,总有衰败的时候;名誉再大,总有失去的时候;亲人再多,总有离散的时候;身体再好,总有衰老的时候。只有内心的觉醒才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至高无上境界。
41、 ⊙七老八十,身体老迈,不堪驱使,只念一句佛,说得过去。年纪尚轻,以一句佛为幌子,打着念佛的旗号偷懒,说不过去。
42、 人生无常。物理有成、住、坏、空;心理有生、住、异、灭;生理有生、老、病、死。这些道理我们若能透彻,就不会在人与人之间计较;不在人我是非中计较,自然能专心于道,不会在现实的人生中随意起心动念!
43、 很多人自以为悟到了禅机,但却不过是陷入了观念上的游戏。
44、 佛经说: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山河大地乃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变,唯识所现。
45、 ⊙放下就是快乐,但放下又何其艰难,现代文明加强了人对外物的依赖,人们也以追求物质为最高的理想。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与其现在拼命赚钱以便未来享受,不如提前预支未来的金钱,当下享受,于是有了一个新名词——房奴,接下来又出现了卡奴、电脑奴等。
46、 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7、 一位法师倡导“心灵环保”,一位法师呼吁“心灵和谐”, 两位法师的不约而同,令人深思。现代社会, “心灵污染”、 “心灵 矛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污染再不治理,矛盾再不解决,人类 的长河将无水可喝,世界的家园将彻底毁灭。俗话说,解铃还要系铃 人,心灵的问题还要从心灵开始修复。
48、 ⊙乐者必受苦,苦者苦转胜。《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
49、 ⊙ 佛说:“危难时,谁不想有人伸出温暖、援助的手;你赠人玫瑰,必 手留余香。”佛的本质是让人行善,有时我们助人也并不是为了手留余香, 只是不想欠下一笔道德债而已。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也就不可能 领悟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