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妙语_佛家禅语_句子迷网
1、 儒、道、墨三家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主干,儒家坚持的“仁、 义、礼、智、信”,道家强调的“不争之争”,以及墨家推崇的“兼 爱”,是它们各自不变的精神内核,三家的精神内核融汇成不变的中 华传统文化内核。变则是一种绝对,它至少衍生了两种结果,一种为 文化内核输入正能量,一种则产生负能量。
2、 ⊙心存美好,则无可恼之事;心存善良,则无可恨之人;心若简单,世间纷扰皆成空。
3、 ⊙夫人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人,二是行人。理人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人。行人者.渭四行,……一报怨行,二随缘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行,……为除妄想,修习六度,而无所行,是为称法行。(南北朝)菩提达摩《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4、 今天我冷漠了吗?我喜欢别人对我的冷漠吗?如果每个人每 天临睡之前都能这么自问一下,明天的太阳升起之后,这个世界会不 会热一些呢?我如果热不起来,又有什么理由希望别人热起来?我如 果不冷漠,这个世界再冷漠不是或多或少也有些温度吗?当我们责怪 别人冷漠的时候,我们自己可能并不热。
5、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尽本分,得本事。
6、 ⊙人生什么最有价值?就是爱。——海涛法师
7、 岁月有情,历史因岁月有了厚度;人生因岁月有了高度;生 命因岁月有了硬度,爱情因岁月有了温度。朋友,请珍惜,珍惜每一 缕念想,珍惜每一份真实,珍惜每一种感觉。在珍惜中放纵勇气,在 珍惜中笑傲心灵,在珍惜中绽放人生。
8、 ⊙【佛心禅语】 爱别人就等于是爱自己,施恩于别人就等于把恩惠留给了自己。古代 哲人曾经说:“喜爱人们的人,人们也常常喜爱他。恭敬人们的人,人们 也始终恭敬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9、 ⊙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10、 ⊙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优婆塞戒经》卷一,发菩提心品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万劫不堕恶趣,常生善处,受胜妙乐,遇善知识,永不退转,得值诸佛,受菩提心。《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11、 用心,才能明心见性。
12、 其实,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可以作布施,都可以积德行善。
13、 ⊙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是佛国传来的妙好之音,让我们的心得到寂静休息、平安快乐。
14、 ⊙谓由菩萨于法生喜,便喜悦法,由喜悦法故,心不沉没。不沉没故,生清净喜。由喜清净故,身心安隐,离诸烦恼。舍利子,若诸菩萨成就此者,如是名为喜觉分法。《大宝积经》卷五十三,菩萨藏会
15、 厚黑者的不顾廉耻,薄白者的忍让过度,凸显了人性的两极。极黑和 至白,都是社会的病灶,如果一个社会仅仅由这两部分人组成,那么 这一定是个患了绝症的社会。唯厚黑者能知耻,薄白者能当责,社会 的肌体才会健康。
16、 ⊙圣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两路。一切善恶因果,除此心外,无片事可得。——《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17、 ⊙护持正法,不惜躯命,《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18、 ⊙是法身者,纯一无二,无漏无为,应当修证。诸有为法从无为生。如是真实,无净无染,无念无依。《佛说法身经》
19、 “烦恼难断,而去除习气更难。坏的习惯不但使我们终生受患无穷,并且累劫遗害不尽。习惯会左右我们的一生,习惯成自然,变成根深蒂固的习气,即成为修证菩提的障碍。譬如一个人脾气暴躁,恶口骂人,习以为常,没有人缘,做事也就得不到帮助,成功的希望自然减少了。有的人养成吃喝嫖赌的恶习,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把幸福的人生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更有一些人招摇撞骗,背信弃义,结果虽然骗得一时的享受,但是却把自己孤绝于众人之外,让大家对他失去了信心。”
20、 ⊙红尘俗世间,有的人无法忍受别人比自己强,总是嫉妒别人;有的人 对别人的说法、看法太在意,因此心生怨恨,动辄火冒三丈;还有的人为 了获得钱财蝇营狗苟,机关算尽……佛说:“放下才能解脱。”困扰我们的 不是当下的生活,而是我们的心灵。消除掉心中的所有杂念,用一颗平常 心面对世间的纷纷扰扰,才能达到一种超然的人生境界,才能体悟到真正 的快乐。
21、 ⊙岁月无心也有心,更多的让你让我让他些许珍惜,些许感动,些许执着。不需说,是没人懂得;不想说,是一直沉默;不愿说,是心绪难释。
22、 ⊙不与大菩提心相应,云代佛扬化,吾不信也。不与为生死心相应,云大菩提心,尤不信也。胜负情见不忘,仅成阿修罗法界;名利眷属意念不忘,仅成三涂、魔罗种子。随其所见所闻而起法执,不能舍弃名言习气,不达如来说法旨趣,不知种种四悉因缘,仅成凡外戏论巢窟。学问益多,害心益甚。学人益盛,正法益衰。(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四
23、 放下“我”的观念,放下对“我”
24、 人人付出一份爱,能转危机为生机,转祸为福。
25、 ⊙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渐修就要 不停地断除各种杂念妄想,以对境心不起。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 得作净想,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 念心。
26、 一调皮学生常偷母亲腌制的咸鸭蛋贿赂先生。天长日久,先 生馋上了咸鸭蛋。一日,先生问学生:你家鸭蛋怎么会是咸的呢?学 生灵机一顿,乘机戏弄先生:我家鸭子是吃食盐长大的,下的蛋当然 就是咸的啦。先生当真买回一只母鸭喂养,数月后不仅没吃到咸鸭 蛋,反而将鸭子喂成了咸鸭子。
27、 ⊙【佛心禅语】 安逸产生懒惰,让人失去进取心。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就要有紧 迫感,如果你觉得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多余的时间去玩乐消遣,如 .此自然也就不敢放逸了。
28、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29、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况复觉时。《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30、 ⊙真正的财富,是在自己的心中。心里的满足,宇宙三千都是我们的;你如果不满足,一味地贪财好利,就是拥有再多,也是不够的。《星云大师讲演集》(一),第266页
31、 佛是站在众生的立足点看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而不是站在高成就上俯视芸芸的众生。”佛就在我们的周围,禅也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32、 有一些场合,你兴致勃勃地赶去,内心甚至怀着某种好奇与 期待。当你抵达时,却发现景致不对,所有的人和事也不对,甚至环 绕在你周身的气息都不对。这就仿佛我们火急火燎地要走出母亲的子 宫,可当我们浴血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却没有想象得美好, 尽管试图用啼哭抗拒,但身后的门已经关闭。
33、 毋需抱怨世间人情浇薄、功利主义、好心没好报等不公现象。其实,这正是让我们有所作为的大好时机。
34、 ⊙远离谄曲,质直无伪。《华严经》卷五十四,离世间品
35、 ⊙ 有人把敲钟只看做寻常惯例,钟是钟,我是我,这样敲钟,钟声也毫 无生机意绪。而悟由则视钟为佛,视钟为己心,钟与我,浑然一体,钟声 即是自己心声的自然流露,这样敲钟,钟声便也有了生命。
36、 ⊙人有了慈悲之心,就会变得宽容。人一宽容,气就不会郁滞,气不郁滞,血就通畅,所以,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恕是一味良药,你在宽恕别人的同时,也就敝开了自己的心灵,此时,愤怒、怨恨和恐惧就会悄悄溜走,你的内心没有了郁滞,气血也就通畅了。
37、 ⊙以吾即佛之因心,念吾即心之果佛,因果从来交彻,心佛法尔一如。……能于念念中,齐澄众染,圆显本空,顿契灵源,直趣果海。《彻悟禅师语录》
38、 人心的欲念,好比被太阳照射的沙漠一样——干燥饥渴;而佛法恰似甘露法水,时时滋润众生干涸的心田。
39、 ⊙我们所看到的幸福与灾难,在同一条河流里漂浮,到最后都分辨不出彼此的意义。时光不语,曾经典实相处过的人事,渐次地遥远而渺茫。只有那朵菩提花不会老去,岁月无法将之磨损半分。依旧修炼在红尘里,依旧明净着,清朗着,安稳喜乐,平静祥和。
40、 以赤子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世界一片清澈;以赤子的心 去爱这个世界,世界便充满爱。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内心留一角赤子的 纯真,那么人世间或许就不会这样浑浊、肮脏、动荡和绝望。
41、 人生最丑陋的是私爱与仇恨;最美的是大爱与温情。
42、 ⊙ 诸葛亮懂得低处修心,虽躬耕于山林也同样修得满腹韬略,成就了日 后蜀国霸业。亚伯拉罕·林肯懂得放低自己,虽鞋匠出身不也成为受人景 仰的美国总统吗?所谓的智慧,并不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 其然,而是来到低处以一颗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只有在低处修心, 才能在高处成事。
43、 和一位方外人士闲聊,谈及金钱、权力和道德。他说,钱权是 孪生兄弟,它们和道德往往不能并存。金钱能使鬼推磨,可见它与鬼 更亲近,鬼有道德吗?权柄意味着血淋淋的争夺,而道德是仁慈的。
44、 ⊙若无身住、心住、意住、内住、外住及内外住,即是住戒。若无相、无命、无作、无行,即是住戒。《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二
45、 ⊙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是在本质上善陨灭,恶丛生。他们对人的伤害,蓄势已久,预谋已深。于是,这个世界才有了暗箭,有了冷枪,有了所有的防不胜防。
46、 一个人能够把握住每一个当下,他的修行就到家了。
47、 ⊙父母是儿子的第一个教师、师傅。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
48、 ⊙问:“如何保任?”师日:“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龙潭崇信禅师》
49、 从前有一位太子对臣民关爱、平等,国王不接受他的博爱,把他赶了出去。太子流浪到别国,由于劳累,在树下睡着了。此时那里的国王辞世,正值大臣们寻觅继位者时,看见在树荫下睡觉的太子。太阳已走远,树荫却仍然遮住太子,大臣们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决定请太子作国王。这就是《法句经》中“如影随着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