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录_佛家禅语_句子迷网
1、 学佛之前,生命像一张白纸,横写竖画,随心所欲。学佛之后,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要端正规矩才能给人看。
2、 真诚源于感恩之心:无论众生以顺缘的方式利益我们,还是以逆缘的方式伤害我们,都会使我们成长、坚强和成就,所以对我们恩德很大,我们对众生值得真诚。包容源于平等之心: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宗教和任何国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而共存于同一个世界,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和谐。
3、 要勇敢面对现实,遇到困难要欢喜承担,把握人生做好事,聚合大力量为众生服务。
4、 人都是求“有”,什么叫“有”呢?有就是烦恼。
5、 人生不可或缺的三张网:知识网、人脉网 和朋友网。知识网靠学习来织,人脉网靠社交来 织,朋友网靠做人来织。三张网贯穿人的一生, 就轻重缓急而言,年轻时要有一张拿得出手的知 识网,事业上要有一张左右逢源的人脉网,退休 后要有一张靠得住的朋友网。
6、 ⊙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有许多人对失败下的结论都太早,当遇到 了一点点挫折时就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甚至半途而废,那前面的努力 就白费了。只有经得起风雨和各种考验的人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因此,不 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一定要坚持到底。
7、 ⊙服以空药,除邪见已,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即菩提心。《心地观经》卷八,发菩提心品
8、 以“慈悲”为原点,用“喜舍”为推动力向前进步。
9、 ⊙如来无上医,所可疗治者,拔毒尽苦际,毕竟离生死。如来治眼病,过于彼世医,能以智慧鎞,决无明眼膜。《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三
10、 ⊙不欺诸佛,不自欺己,不诳众生,是为菩泸第一至诚。《宝女所问经》卷一
11、 有些人总是将曾经的人生苦难挂在嘴边,逢人就像祥林嫂。
12、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13、 时时保持快乐的心境,把快乐的气氛散布给四周的人,此即“慈”;众生有苦难能及时为其拔除,此即“悲”。
14、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当中说过,佛教的真理具备八种功德:一、不可思议;二、无二;三、无念;四、清净;五、光明;六、对治;七、灭谛;八、道谛。
15、 ⊙ 我们应该感恩父母、家人、朋友,感恩那些在自己身处困境的时候给 予自己帮助的人。我们应当常念他人滴水之恩,对善行报以善行,去帮助 需要帮助的人。愿我们能生活在知恩报恩的世界里,在感恩的氛围中走向 和谐。
16、 喜欢或者讨厌往往都没有理由,人心这东西有时就是这么奇 妙。有些人、有些事,可以瞬间让你愉悦安然,不由你不喜欢;有些 事有些人,可以顿时叫你不安狂躁,不由你不讨厌。何以如此?你能 说得清理由吗?正因为说不清,才迷恋、才回味、才不能自拔。世上 的人事本来平常,一颗心竟令其千回百转。
17、 法譬如水,能洗净众生被污染的心;法譬如药,药无贵贱,能应病即是良药。欢喜心即是一帖良药。
18、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19、 ⊙ 分享是一种交往的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分享是一种关爱的情 怀,是一种奉献的精神;分享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20、 光明,希望和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缺,也最稀缺的元素,缺或不缺, 全看你是否良善。
21、 ⊙如芽,非是种子中有,非地非水非火非风非虚空等因缘中有,非是一一因缘中有,非诸因缘和合中有,非离因缘和合余处别有。若此等中一切皆无,如是得言芽无自体;若如是无一切自体,彼得言空。(古印度)龙树《回诤论》
22、 菩萨的人格,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完成。
23、 外界的寂静与内心的空明会使人减少心中的妄念。
24、 从生命的原点出发,最终又回归生命的原点。智者从来就没 有离开过这个原点,因为他们洞悉人生的意义,懂得生命的大美。我 们这些常人,很少关注这个生命的原点,却总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从 而忙忙碌碌地消磨了自己的一生。当我们被动地回归原点才豁然开 朗,生命的意义原来就在自己出发的地方。
25、 ⊙要做到提放自如,首先,要把去恶行善的心提起,把争名逐利的心放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去恶行善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行善是分内事,止恶也是该主动承担的责任。真正的智者应该子然一身,不受虚名牵绊,也不为富贵诱惑。其次,要把成己成人的心提起,把成败得失的心放下。成就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成就别人,只有充实自己,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在充实自己的过程中,失败是难免的,要能够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而不只是沉浸在收获的快乐或者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最后,要把淡定的心提起,把浮躁的心放下。无论进退,都不躁进冲动,都不喜不忧,不沉醉不迷失,专注于自身,如此方能收获心灵的平和与充足。
26、 ⊙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需要衣食等物资的接济,但更多的人,几乎是所有人都需要爱心的接济。大家都是爱的贫乏者。如果有一个人真心地爱着人们,他是多么可贵、稀有。
27、 或问:“师父,修行和修养有什么不同?”师言:“修行就是修心养性。每个人的习气不同,佛性却是一样的,修行就是要好好保持这分善良的本性。所以,修行也就是修养。”
28、 ⊙智慧大海胜威德,知法自在为法王。世间应供天中天,觉悟自在应归命。《方广大庄严经》序品
29、 ⊙非但以多闻,能人如来法。《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30、 如果我们能把人间万物都看得如这短暂的水泡,那么自然也就不会贪婪执 着了。一旦把世事看透,我们的心就不会再疲惫,生活也会变得幸福起来。
31、 ⊙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若人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皆骂言:“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梵网经》卷下
32、 山上无直树,世上无直人。直是相对的,有谁可以拍着胸脯 说,他从来就没有曲过?直是一种品格,曲是一种策略,有直有曲, 是最真实的生命状态。多数时候,我们若能做到身曲心直,以曲求 直,就已经无悔于自己的人生了。
33、 ⊙人命极短,在世须臾间耳。生死长远,多诸畏难。若死来至,于中啼哭,骨节离解,身体烦疼,而是无有救者,非有父母妻子奴婢仆从国土人民所能救也。《增一阿含经》卷五十,大爱道般涅槃品
34、 ⊙人有了慈悲之心,内心就会充满爱。爱就像春风,能吹散七情的乌云。
35、 ⊙当比丘注意某种对象时,由于该对象的缘故,比丘心中生起与贪瞋痴相关的邪恶念头。这时,当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善法相关的其它对象时,他就能够摒除心中的一切贪瞋痴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得以向内稳定。平静、专注、一心。当他思惟这些恶念所带来的危险时,……当他努力忘掉这些恶念,不再注意它们时,……当他注意去除这些恶念的来源时,……当他咬紧牙关、舌抵上腭,以决心来击败、强迫、摧毁恶心时,他就能够摒除心中的一切贪瞋痴恶念,使恶念止息下去。由于摒除了恶念,他的心得以向内稳定、平静、专注、一心。这时,该比丘就可以称得上是念头的主人,他能够使自己想要的念头生起,使不想要的念头不生起。《中部·除妄念经》
36、 ⊙恶言骂詈,侨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给忍恶,疾怨自灭。《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37、 看到社会上有那么多精神病患者,实在为他们深感
38、 ⊙【佛心禅语】 专注才能集中力量,专注才能深挖深掘,哪怕再简单的事情,专心深 入研究,也会有收获。
39、 爱惜生命并非计较寿命长短,而是应时时提高警觉,把握分秒利益人间。
40、 【家庭与社会】 有和睦的家庭才有好的社会,有好的社会才有好的国家。
41、 ⊙诸法如芭蕉,一切从心生,若知法无实,是心亦复空。(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
42、 在日常的逆境来临的时候能够不动心、能够做得了主,经常能如此,在大限到来的时候,也就能做得了主。
43、 为人父母者,只能尽养育之责,而无法要求子女依照父母给予的模式成长。
44、 早晨的摇曳多姿年轻了我的年轮,早晨的美丽旋律放飞了我 的心灵。有你,所有的日子都是全新的;有你,所有的希望都是生动 的。你的芳馨弥漫我的生命,你的灿烂鎏金我的人生。亲爱的早晨, 我的呼吸因你而和畅,我的信念因你而生长,我的浪漫因你而飞扬, 我的未来因你而绚烂。
45、 ⊙有二净法能护世间。何等为二?所谓惭、愧。假使世间无此二净法者,世间亦不知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宗亲、师长,尊卑之序,颠倒混乱,如畜生趣。《杂阿含经》卷四十七,第1243经
46、 ⊙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就会给自己带来忧愁。一《佛陀的格言》
47、 当我们执著世俗当中的这种感情的时候,在死亡来临之际,就会造成一种强烈的痛苦。“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越是爱的人离开,就越是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的幸福都是依靠别人给你的,你因有某人而感觉幸福、开心,感觉安心。你的保险箱的钥匙是在别人手里的,一旦保险箱掏空了,你的幸福在哪里呢?你的心安在哪里呢?—哒照法师
48、 人情也是一种守恒能量。
49、 ⊙犹如深渊水,澄清无瑕秽,如是闻法人,清净心乐受。亦如大方石,风所不能动,如是得毁誉,心无有倾动。《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