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妙语_经典佛语_句子迷网
1、 ⊙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其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2、 ⊙于一切佛生慈父想,于一切如来生无二想。《华严经》卷五十三,离世间品
3、 人们往往执着于虚幻的“心”,由于这样虚幻的执着心,我们久久沉陷 于怨恨的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我们必须明白“怨恨”的本质是虚幻 的,当我们能切实懂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再执着于虚幻的怨恨。
4、 昨晚闷热,午夜后行者开窗就寝,瞬入爪哇国一如往常。不 知过了多久,行者身体醒而魂未归,但见窗外月华如水,床前花开如 潮,床上一串琥珀色佛珠,和光同尘。行者大悦,欲起身而体僵不能 动,欲说话而嘴唇不能启。挣扎良久,灵魂方轰然而归,行者发现自 己侧卧而眠,是时已近凌晨2点,夜静如水。
5、 很高兴最近头一次看到134个国家参与了为保护地球而发起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千万根蜡烛被点燃。无私的爱心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的同时,带给众生慈悲的温暖,又发出智慧的光明,并遣除一切众生的痴暗。
6、 ⊙弃教参禅,不可得道。(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二
7、 ⊙佛从心生,而心未尝生于佛。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欲观于鱼,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见佛者忘于心。——《达摩大师血脉论》
8、 “以退为进”就是以出世的思想,来开创人世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具备“对人生有无常的警觉,对物质有远离的看法,对情爱有淡化的观念,对自己有不满的要求”,那么,遇到一些挫折、困难,就可以无动于心,所以说:一个人若想成就人世的事业,要培养出世的思想;先有出世的思想,再做人世的事业。
9、 做一匹孤狼,还是融人狼群?或者走向群羊?在丛林中,狼 要深思。孤狼再凶猛也势单力薄;融人狼群可以放大凶猛但必须合 作;走向群羊的话,一切将被提防、钳制,除了孤独、饥饿,无所 作为。人才也一样,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团队的领袖,就必须和孤狼 一样思考选择。
10、 佛陀鼓励我们要有大爱,要爱得透彻、爱得普遍,尽虚空遍法界,达到冲破自我,和合于大自然同体大我的爱。不要像泥泞一样,有色彩、湿黏黏的。
11、 ⊙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念念为别人,不为自己,就是布施,就是供 养。所以人人天天都在修布施波罗蜜,天天都在行菩萨道,只是不懂得, 不知道而已。
12、 修行与学习相伴相随,没有终结的时间。
13、 ⊙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而对人“恭敬”的人,就是在“庄严”自己。——海涛法师
14、 ⊙入,不管他物质生活充实或贫乏,只要他心里非常安详,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耕云先生
15、 0.如身边没有对手,我们就会变得怠惰。紧追不舍的对手会磨砺我们的机智,让我们全神贯注、时时警戒。因此,有时候留着一个对手,不要把他转变成朋友反而更好。当你化敌为友时,你摧毁了敌人同时自己也没有了方向。有时,对手就是坐标,让你随时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朋友只是让你更加放松,陶醉又迷茫。
16、 ⊙ 佛说好的心态能生出善良的种子,能以慈悲的心态对待别人,能从容 地对待生活,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幸福、快乐、健康。而心中缺少 了从容和淡定,不仅会误会和伤害别人,也许还会损坏身体,毁了自己, 种下祸事的种子。
17、 ⊙不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务上的布施,第二种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种是消除众生的恐惧。——《佛陀的格言》
18、 ⊙我们以至真、至善、至美的心而活在这个现象界,当然是最高的生活艺术。我们能够如此活,生活对我们来说才充满生之喜悦,才是生命的享受,生活也才不再是对生命的惩罚。——耕云先生
19、 ⊙应发欲心,超过有结,应发欲心,于无欲中,欲无欲事。《大威德陀罗尼经》卷五
20、 ⊙有所观法,皆空皆寂,无有坚固,是观亦空。《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21、 所谓生报,是指今生做的事,到来生才受报应。
22、 ⊙人必须把心中的贡高和我相放下,才可能发展出宽容、忍辱和尊重别人的谦和,从而发展圆融的人际关系。——郑石岩
23、 ⊙ 耕云先生开示:“张扬和低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风格。张扬者犹如 一株拼命拔高的树,而低调者宛如一棵平凡无奇的小草,风雨雷电之后,得 以保全的往往是小草而不是树。”为人处世不可锋芒毕露,卖弄招摇。
24、 ⊙弥陀灭除我们的贪嗔烦恼,是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薪火虽去,锅还是热的,水还是烫的。凡夫生死薪火虽灭,现世烦恼依然。
25、 菩萨的精神就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一个“难”,一个“能”,难能可贵,不是空口说白话,要在实际行动上落实这种精神。
26、 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27、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无量寿佛经》卷下
28、 能够放下的人,就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能够提起的人,是有慈悲的人,是负责的人,是奉献的人。
29、 ⊙果中无有业,业中亦无果,但因由于取业而生果。没有天与梵天作为轮回的作者,但由因缘而诸法的转起。南传(锡兰)觉音《清净道论·说度疑清净品》
30、 ⊙譬如火烧木,须臾作灰烬,智火焚业薪,当知亦如是。又如灯破暗,一念尽无余,诸业之暗冥,多劫所积聚,牟尼智灯照,刹那悉除灭。《大乘密严经》卷中,显示自作品
31、 ⊙不愁物质的贫乏,但做心灵的富翁;不怕世间的贫苦,但做自在的主人。(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32、 一个心怀天下、气度恢弘的人是不可能只成就小事业的,他必定成为人上之人。而一个做事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的人,也决定了他成就不了大业,只能守着方寸基业过活而已。
33、 ⊙【禅语感悟】 比丘执迷不悟,错上加错,最终害了自己。偈日:“末法多邪魔,附 人显神通。智者当明辨,勿把心迷惑。”做人时时要正自己的心,因为只 要没有“正”的地方,“邪”就会出现。宣化上人开示说:“一心不乱成 三昧,要时刻思量阿弥陀佛的善境界,不要想俗事俗务,要一心不乱,即 入禅定。”这样做,就会减少自己的错误。
34、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35、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六祖坛经·机缘品》
36、 ⊙庄严国界,饶益有情。《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37、 思想写上蓝天,精神泼向苍茫。千万年时光任我独步,万千 种风骚集于一爱,刹那的绝响,弹指的妙音,横绝太虚,摄入寰宇, 收于胸廓!风一般无形,光一样自在,我从纤毫芥末中裂变,荡向无 穷,灵魂越过一个个星系,不肯在任何一处停歇。我是谁,我是无影 无踪的空无,在梦与现实之间漂移弥漫。
38、 命运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由我们的行为思想决定的,在我们起心动念的同时就已经决定了未来将发生什么,决定了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人,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工作,是成功还是失败。这就是我们身体的场态对事物吉凶祸福的决定性的影响。
39、 人类的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在创造着地球的历史,如果人类还是那样无视地球的存在,无视自然规律不断做出违逆自然的行动,那时世界末日将不再是空穴来风之谈了。
40、 ⊙曰:“如何是道吾境?”师日:“溪花含玉露,庭果落金台。”——《道吾契诠禅师》
41、 对于勤奋者来说,遍地是黄金。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打开幸运之门的钥匙。
42、 济贫要用爱心,教富要用耐心。
43、 ⊙凡圣情尽,体露其常,随宜出兴,不失于时,故日用心难。——《紫柏尊者别集》
44、 智慧的光明被摇动或熄灭,究其原因是因为“无明
45、 ⊙有德不孤。德之极在佛,有佛不孤。念佛人常蒙诸佛菩萨现前护念。
46、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能知足,不会彼此怀疑;心存感恩,则能以爱相待。
47、 ⊙若优婆塞虽得人身,行于非法,不名为人。若得信心,能作福德,善修正念,观一切法皆是无常、无我我所,于一切法心无取着,见一切法不得自在,生灭苦空,无有寂静。人身难得,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正见,虽具正见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闻正法,虽闻正法难得受持,能如是观,是名人身。《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
48、 说话要选择时机,要表达清晰,否则容易被人误听。
49、 佛争一炷香,人活一口气。人活着,是气活着,气怎么活, 人就怎么活。活的目标不同,活的方式不同,活的环境不同,气还是 那口气,但气和气就有了天壤之别,人还是那个人,但人和人就有了 高下之分。有的人活得气吞山河,有的人活得气息奄奄,有的人活得 心平气和,有的人活得气急败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