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心语_心灵禅语_堆糖句子网

佛陀心语_心灵禅语_句子迷网

1、 【最有禅意的句子】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固或发挥功用了。

2、 林肯总统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里喷泉的高度 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很多人像 嘲笑石头不能成功一样嘲笑别人,他们奉行求己不如求人,总想着奇迹发生 来帮助自己。其实,世上本没有什么奇迹,一切都要靠自己。在人生追求的 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信念,自己努力创造的奇迹,才是真的 奇迹。

3、 ⊙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佚名

4、 ⊙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阅三藏,则智眼必昧。(明)澫益《阅藏知津序》

5、 ⊙慧人以渐,安徐精进,洗除心垢,如工炼金。《法句经》卷下,尘垢品

6、 善恶与否,只有在对待不具备任何力量的人或动物时,才会体现出来。如果一个人在不受外力支配的前提下,能善待芸芸众生、珍爱动植物、维护环境的安全和优美,就可以认为他是个善者。因为善恶原本只在一念之间。

7、 自由,在个人要有道德观的约束;在社会应有法律加以规范。否则,就易于“野而无礼”;野则横霸——力大、声大、欲大、权大,纵情放行,心无闸栏,而“自由真义”反倒遁退难伸。

8、 觉后为“空”,而未觉之时,则是一种世事无常,被这莫测的人生捉弄的感觉。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流不住,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就像《佛说无常经》中所言:“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9、 真正的大彻大悟是一切皆空。人若悟得自性,任自性做主,天地将顿时开阔,“菩提本无树”正是将束缚自性的一切外在形式去除,只留下了本性自由徜徉。

10、 ⊙当你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看着五彩缤纷的世界时,你也许没有感到幸福,可是你知道吗?还有成千上万的人生活在黑暗之中,他们是那么渴望看到光明的世界!当你津津有味地品着美味佳肴的时候,你也许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殊,可是你知道吗?还有不计其数的人生活在温饱线下,他们是多么渴望能够吃到一顿饱餐!当你在街上奔跑的时候,当你双手投篮的时候,你也许觉得这很平凡,可是你知道吗?还有多少残疾人挣扎在生活和工作的不便中,他们是多么渴望有一个健全的身体!其实,在你有身后,已经有不计其数的人正向你投来羡慕的目光,也许你就是他们心目中那个才华横溢的人,那个心灵手巧的人,那个能说会道的人,那个美丽可爱的人,那个能歌善舞的人,那个幸福快乐的人……回过头来,想一想,其实你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了!除了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外,那么请问:你还烦恼什么?

11、  寂静的喧嚣 一个梦境:辽阔而平静的湖,由木头和 毛竹搭成的浮桥,通往湖的深处。这是一个陌 生的湖,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为什么会走 上这座通往不可知的浮桥,也不能确定此刻正 独自行走在湖中浮桥上的就是自己,这个孤独 的人虽然和我的意念相同,与我的情思相通, 但他的面容和身影不断变幻,是我非我。

12、 无所求行,生活是自然而然如流水般顺畅的过程,并非索求。

13、 ⊙一者护彼不令放逸,二者护彼放逸失财,三者护彼使不恐怖,四者屏相教诫,是为四利人,多所饶益,为人救护。《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4、 ⊙云何止相?谓所思惟无分别影像之相。……云何观相?谓闻思修慧所思惟诸法相。(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一

15、 ⊙禅是清净,不是死寂;禅是修心,不是无情;禅是担当,不是避世。这秋深之日,大雁离开温暖的巢穴,却并无丝毫感伤;落叶离开筑梦的枝头,却依旧淡定从容;莲荷萎落在淤泥之中,却依旧洁净如初。

16、 一位会员,一坐定即说:“请师父看因果。”师言:“我不会看因果,但我们要注意因果。”

17、 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

18、 ⊙牢。——《佛陀的格言》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海涛法师

19、 ⊙ 自以为灯,自以为靠 当你肚饿口渴时,我的饮食不能填你的肚子,我不能帮你吃喝,你必 须自己饮食;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亲自解决,我一点儿也帮不上忙。

20、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人我性,我性共同如来合。(唐)玄觉《永嘉证道歌》

21、 真正知“道”的人不会再区分“知”与“不知”,反而会以“知”为“不知”。

22、 简单,可以净化人生;复杂,会丑化人生。

23、 ⊙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非色非心,非智非识,非有非无,不可说相。而有言说者,当知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引导众生。其旨趣者,皆为离念,归于真如。以念一切法,令心生灭,不入实智故。(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24、 ⊙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则不唯一生父母,生生父母,保蒙救济;不唯一人父母,人人父母,尽可超升。(清)省庵《劝发菩提心文》

25、  薄雾飘渺了山影、湖光和鸟鸣,湿润了我的短发、衣衫及思 绪,风摇曳在近处的枝头,传递着岁月的秋凉。没有感伤,步履轻 快,看不见的朝阳在内心弹奏弦歌,敞亮而激越,清澈而温暖。说真 的,即使雾蒙蒙的早晨也一样美好,你照旧可以怀想,可以希望,可 以爱,可以憧憬生命中的任何奇迹发生。

26、 【从师之长】 愚者求师之过,智者从师之长。

27、 ⊙汝等苾刍由二行相,应当正勤善取心相;取心相已,应善作意;善作意已,应善观察;善观察已,应善安住;善安住已,应同地界,正勤修习,无量无损。应同水界、火界、风界,正勤修习,无量无损。《本事经》卷五

28、 ⊙有些人像是刻在石上的字,易怒而且怒气可以历久弥新。有些人则像在沙里的字,易怒但怒气很快就消弭于无形。有些人则如写在水中的定,不留任何已成过往的想法。但最完美的人是如写在风中的字,让侮辱和逆耳的批评与意识中擦身而过,他们的心中永远都是纯净而安宁,呈现出光可鉴人的一面。

29、 ⊙现代人有一种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体力、经验和条件之前,便一头栽进一个过高的目标中,所以每天要受尽过劳和疲惫的折磨。——郑石岩

30、 ⊙海门山,长安道,茫茫烟水连芳草。楼头客,马上郎,一听落梅悲故乡。春风过眼花飞尽,蝴蝶翩翩过短墙,更听是何章?——《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31、 谦卑是一种姿态、一种睿智,谦卑是一种境界,不是在势高一等的人面前畏缩。正是因为许多人无法真正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才变得虚荣、自负。正如牛顿晚年时说过的一段话,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一样。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其实,他并非是假装谦虚,而是在感叹自己的一生。牛顿穷尽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也就是说,知识无边,谁也不可能全通,即使有所成就,也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罢了,又怎能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呢?更何况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32、 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33、 懂音乐的人太着调,什么东西都讲个调调,因为内行无调就没成效;不懂音乐的人,总爱跑调,因为外行无所谓成调,只图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专业的东西内行懂,外行不懂;生命的东西外行懂,内行永远都不懂。内,缘于太近,有的只是占有;外,缘于爱,有的只是空间。有空间就有呼吸,有呼吸就有生命。

34、  境随心转,人心不好,灾难就多,人心好了,灾难必少。大 震是天谴,小震是警告。世人要早日破迷开悟。

35、 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36、 我们应该常常反省自己:我有爱心,但是有没有发挥出来呢?我的言语行动是否有失检点呢?如能常常检讨、反省,不让行为、观念有所偏差,就绝对不会发生缺失过错。

37、 ⊙三、归依三宝(一)佛陀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楞严经》卷六

38、 禅门的人生观,就是这样,你要提得起,有时候你也要放得下。当提起的 时候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可是如果没有禅慧的人生,当提起的时候不提 起,当放下的时候不放下;当放下的时候反而提起,当提起的时候反而放下。

39、 ⊙在另一间温馨舒适的房间里,同样一群入围坐在山珍海味的桌前,但他们每个人都面带笑容,其乐融融地品尝着菜肴,长筷子和另一间屋子里的一样,只是他们把菜夹到了别人的口中,夹之前,每一个人还不时地问着别人喜欢吃什么。同样的房间、同样的菜肴、同样是长长的筷子,只是第一间屋子的人心里装的是自己,而第二间屋子的人心里装的是别人,而支撑他们的底蕴却各不相同,自私与冷恶者在作茧自缚,而善良的人则是别人生命的福音,一念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4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41、 ⊙ 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何者最明?佛言:忍辱多力,不怀恶故,兼加 安健,忍者无恶,必为人尊。心垢灭净,净无瑕秽,是为最明。

42、  博友对行者说,你既是微博老农,就别总种那几种常规菜, 人家会吃腻的,不如来点花样,以常规菜为主,时鲜菜也种一点,还 可以搞大棚菜、腌菜、酱菜,会有更多人喜欢你。行者想想,也是 哈,我干嘛那么保守,什么好卖种什么嘛。又一想,不行啊,我就会 种些常规菜,再说,时鲜菜的行情我又不懂。

43、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著相外求,求之转失。一《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44、 ⊙若于出家一切人前起恶心者,则同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前为恶无异。《大方广地藏十轮经》卷五

45、 ⊙所谓“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你觉悟了,什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宣化上人

46、 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我们却忙个不停地向外寻找快乐,反而离快乐越来越遥远。这好比,从前有一个人天生头上就长出一颗珠宝,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头上有珠宝,也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件事,他就不停地往外寻找珠宝,最后连自己头上的珠宝都被强盗取走一般,我们多么的愚痴啊!

47、 ⊙菩萨于众生给施所须,应念其恩。若恶心瞋心不念恩报恩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报,犯轻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48、 ⊙善良的品质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但却人人都能感受得到它的存在;善良不是人们与生俱来的附着物,但却是能够在净化自我心灵的过程中得到升华的人格成分。就像人的肉体来到尘世,不可能超然于物外一样,灵魂也不可能纤尘不染。被太多自我意识浸染过的灵魂,是会变得越来越沉重的;但经过善良洗涤的灵魂,是会变得越来越轻灵的。

49、 ⊙【佛心禅语】 个人成功的基础在于承认错误,敢于面对自己错误的判断、错误的决 策、错误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果面对错误只会逃 避、推脱,甚至归罪于他人,这不只是工作失败,也是道德失败。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