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的句子_经典佛语_堆糖句子网

禅语的句子_经典佛语_句子迷网

1、 ⊙如果我们对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许只是我们的感受造成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欣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生就会因为这份欣赏与被欣赏而更加和谐、灿烂!

2、 ⊙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使其檀越所施之物,终不唐捐。《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3、 ⊙ 古人讲: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就是烦恼。自找烦恼,有时是 由于不能谅解他人。往往一句无意之中说出来的话,自找烦恼的人听了就 对号入座,以为是在讽刺挖苦他,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烦恼起来了。时间 久了,最后可能会来一个总的爆发,打起架来,甚至弄出人命案来。

4、 能先付出爱心,就能得无数人的爱。

5、  村长一边吃着水果一边说:我们这里的庄稼和果树用的都是 农家肥,也从不打农药,地里长的,树上摘的,吃了没病,吃了健 康。我问,你们种的农产品拿到山下去卖吗?村长说,每年都会到山 下卖一些。我又问,那为什么不用化肥农药,这样产量会高一些。村 长说,咱老祖宗说了,自己放心吃的果子才能卖给人家。

6、 ⊙菩萨于乞求者生难遭想,所以者何?若无乞者,檀波罗蜜则不满足,无土菩提则不可得。(古印度)提婆《大丈夫论》卷上,施主乞者增长品

7、  足球场,力量与力量的抗衡,意志和意志的较量,血性跟血性的比拼。

8、 ⊙当面怎么做,背后亦要那么做。南传《佛教格言·杂品第十二》

9、 ⊙(二)闻思修慧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痛苦之良药也,伐烦恼树者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佛遗教经》

10、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恢廓窈冥,浩浩茫茫,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数之自然,应其所行;殃咎追命,无得纵舍。善人行善,从乐人乐,从明人明;恶人行恶,从苦人苦,从冥入冥。《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11、 ⊙自高陵物,不见己失,不知自短,是慢业。《华严经》卷五十八,离世间品

12、 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辉煌,都是从苦中来。事业的成就如此,学问的成就如此,修行的成就更是如此。

13、 ⊙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于自我珍爱的心,它的解药就是珍爱别人。——海涛法师

14、 ⊙迷于伎乐,复有六失:一者求歌,二者求舞,三者求琴瑟,四者波内卑,五者多罗椠,六者首呵那,是为伎乐六失。若长者,长者子伎乐不已,其家财产日日损减。《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15、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16、 心中无形的风灾是“无明”,无形的刀剑是“嫉妒心”,无形的鬼魅是“疑心生暗鬼”,无形的心狱是指“入邪道法”。这些无形的心贼会灭除人之善根,毁尽修行之功德林。

17、 ⊙是虽住四禅,而以大悲愿力,不随禅生者之所住处。是虽住四无量,为化众生故,而不生于色界者之所住处。是虽修四无色定,以大悲故,而不住无色界者之所住处。是虽勤修止观,为化众生故,而不证明脱者之所住处。是虽行九次第定,而不厌离欲界受生者之所住处。“四十华严”卷三十四

18、 ⊙于他得自在,忍彼触恼难;贫穷能布施,危厄持戒难;盛年处荣贵,舍欲出家难。《别译杂阿含经》卷十四

19、 ⊙若有破戒者,终不在僧数,譬如大海水,不共死尸宿。(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20、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和无是非,包容则圆融。

21、 ⊙(白居易)日:“佛法大意如何?”(鸟巢禅师)师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日:“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日:“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翁翁行不得。”(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

22、  大多数人的人生平淡无奇,渴望创造人生传奇的也是大多 数。这既是万善之本,也是万恶之源。

23、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从上皆称改过为贤,不以无过为美,故人之行事多有过差,上智下愚俱所不免,唯智者能改过迁善,而愚者多蔽过饰非。迁善则其德日新,是称君子;饰过则其恶弥着,斯谓小人。是以闻义能从,常情所难,见善乐从,贤德所尚。(宋)圆悟克勤《与文主薄》

24、 在涅槃的境界上,是一法不立究竟圆满的,没有任何对立面。有对立面,就没有自在可言;有对立面,就在生死中。

25、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楞严经》卷四

26、 ⊙净佛世界者,有二种净:一者菩萨自净其身,二者净众生心令行清净道。以彼我因缘清净故,随所愿得清净世界。(古印度)《大智度论》卷五十

27、 ⊙是菩萨于昼夜各三时中,以己所作财施、法施所得果报,愿与一切众生共之,令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有行众生,生妙国界,及出世乐。是人虽作如是布施,终不希望求其果报。《大宝积经》卷九十三,善臂菩萨会

28、 ⊙清净信乐心,名士夫胜财;修行于正法,能招安乐果;真谛之妙说,是则味之上;贤圣智慧命,是为寿中最。《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13经

29、 ⊙大多数人经常不喜欢面对生活真相。他们宁可用甜言蜜语的美梦和想象,使自己栖息在错谬的安全感里。——《法露缘》杂志

30、 ⊙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毗尼母经》

31、 ⊙戒;有菩萨乘持清净戒,于声闻乘名大破戒。……以是义故,为菩萨乘说不尽护戒,为声闻乘说尽护戒;为诸菩萨说开遮戒,为诸声闻说唯遮戒;为菩萨乘说深心戒,为声闻乘说次第戒。《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32、 我们并不需要通过算命来询问将来死后F{己会去往哪里,也没有必要寻求圣者以神通来观察我们将投胎何方。死后的去向,取决于当下是造恶业还是行善业;死后投胎何处,取决于心中生起恶念还是善念。据佛经所说:嗔恚投生地狱;吝啬投生恶鬼;愚痴投生畜生;贪欲投生人道;嫉妒投生修罗;我慢投生天道。

33、 ⊙纵能悟彻法界,若不学善财修习普贤大行,终是不免堕落空见外道,可不惧哉!(明)憨山《梦游集》卷五,《示段幻然给谏请益》

34、 人间处处有温情,菩萨无处不现身。

35、  才人秋,夏未远,也不知是因为天气忽冷忽热,还是自己对 时序的感知应对出了问题,似乎连一点前兆也没有,说感冒就感冒 了。反正感冒也不是头一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就没太在意。你不 在意它,它却在意你,这不,我头也痛了,眼也花了,心也躁了。忽 然想,定力这东西不怕大乱却怕小扰。

36、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执著于偶像,平常看待世间事却不乏虔诚;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就离佛更近了一步。

37、 把握当下做得欢喜、心安,就能得到道理。

38、 ⊙和颜爱语,其心欢喜。《华严经》卷五十六,离世间品

39、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40、 ⊙檀越当以五事供奉沙门婆罗门。云何为五?一者身行慈,二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时施,五者门不制止。……沙门婆罗门当复以六事而教授之。云何为六?一者防护不令为恶,二者指授善处,三者教怀善心,四者使未闻者闻,五者已闻能使善解,六者开示天路。《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41、  二十多年前,我正年轻,觉得这个世界暗无天日,感到前程 一片迷惘,生命时刻处在坍塌的边缘。二十年后回头再看,发现那个 曾经的我不可理喻,当时觉得垂天之重的事实际上轻如鸿毛,当年看 似过不去的坎其实跨步能过。人们,再难都要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就活得一切都风淡云轻。

42、 还未学佛以前,我们经常被“渴爱”所役使,心里老是有欠缺的感觉;纵使有时好像捕捉到什么,却总是无法安定落实。这就好像在干旱的沙漠里洒上一滴水,仍旧干燥如初,丝毫起不了滋润的作用。如今我们有幸学佛,就要少欲知足,放下物欲的执迷,积极节省有用的时间和精力,充实自己的良能与学养,朝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正路迈进。

43、 “佛”字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只有真正把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中、融入社会中,那才是真实的受用,那才是无相的佛法。

44、 ⊙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宗教箴言录》

45、 ⊙悉能忍受一切诸恶,于诸众生其心平等,无有动摇,譬如大地能持一切,是则能净忍波罗蜜。《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46、  我钟情旭日,因为需要光亮;我迷恋朝霞,因为渴望灿烂。

47、 ⊙闲到心闲始是闲,心闲方可话居山。山中剩有闲生活,心不闲时居更难。——恕中无愠

48、  揣着明白装糊涂,不一定是老奸巨猾,也不一定是居心叵测,有时候其 实是一种用心良苦,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49、  当文化被商业绑架,当灵魂被金钱禁锢,人们就容易失去方 向感,社会也随之变得浮躁,我们的内心和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再清 新,精神仿佛失去家园的蝴蝶,找不到落脚的枝头。灯红酒绿,霓裳 飞舞,弦歌袭耳,浪声弥漫,一片狼藉,犹如末日的疯狂晚餐。佛祖 棒喝:还不知回头吗?造化窃笑:该落幕了。

(0)
上一篇 2022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5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