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禅语_佛家禅语_句子迷网
1、 【佛心禅语】 若人以语言名状心,终不得心。不以语言名状心,亦不得心。语言本是心,名状之故不得也。无言语本是心,不名状之故不得也。种种会当,皆不与自心契。上祖日:默契而已。——《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2、 当你需要帮助时,平时种下的“因”便会和你因缘际会,产生相应的果报。
3、 【佛心禅语】 去除贪婪心,方得真布施 布施是无条件的,以别人的痛苦和需要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这才是 真正的布施。
4、 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5、 我们不能选择什么果报,但是可以选择种什么因缘;我们无法改变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创造一切善因善缘。
6、 见危不救陷后悔。遇到他人有危急时,不知及时搭救;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让自己悔恨不已。
7、 【佛心禅语】 贪财者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一颗心如同永远填不满的沟壑,无法找到满足和安宁。一个为财迷失了自我的人,不仅得不到生活的幸福,反而会跌进不幸的深渊。
8、 现代人为什么容易被环境左右?为什么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而蜕变?许多来自平民阶层的官员为什么容易走向其原阶层的对立面?答案显而易见,没有自己的内心坚持。之所以如此,根源在于文化的缺失,灵魂的无依。
9、 除了健康,一切都是身外之物;除了思想,一切都是过眼云烟。让身体完成它应该完成的使命,让思想散射出它能够散射的光芒,才是人生要事。
10、 【心灵禅语】 读经文却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如果是真正地理解了,哪怕只有一句,也可以用来指导行动。
11、 父母及长兄,和上、诸师长,及诸尊重者,所不应生慢,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杂阿含经》卷四,第87经
12、 以财物惠施,获八功德,云何为八?一者随时惠施,非为非时;二者鲜洁惠施非为秽浊;三者手自斟酌,不使他人;四者誓愿惠施,无侨恣心;五者解脱惠施,不望其报;六者惠施求灭,不求生天;七者施求良田,不施荒地;八者持此功德,施惠众生,不自为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七,八难品
13、 【天才与工夫】 世界上虽有许多成功的天才,但是他们下的工夫比常人都深。
14、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引导团队的良方,在“用智慧辅导,以爱心对待”。
15、 希望这本书,能带你认识因果,寻找心想事成改变命运的法则。从当下我们的起心动念开始,改变自己,找到真正的幸福快乐,带你回家,我们将无比感恩。
16、 当制五阴,伏意如水,清净和悦,为甘露味。《法句经》卷下,沙门品
17、 人生在世,一切物质只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利行。因此,对物要心存感恩、爱惜及知足。如此,生活在人间就会处处感到心安意足,时时觉得欢喜快乐。
18、 预防心灵灾难,需要教育,培养出耐磨、抗压的健康心灵。
19、 【佛心禅语】 门下青山泼黛,途中细雨如膏。灵云陌上桃花,处处芳菲溢目。——《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20、 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最胜。《像法决疑经》佛言
21、 悟与不悟,佛性就在那里,或悲或智,与你同体光明,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来不去。
22、 弗随嗜欲,不犯诸恶。《佛说无量寿经》于细微罪,生大怖畏。《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35经
23、 我们谁也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难免与周遭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善良有益他人,我们的恶行伤害他人,我们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是给他人正面的微风,还是给他人负面的黑影,值得我们三思,因为他人同样也会对我们发生影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使在微博世界也一样。
24、 真该妄本,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唐)法藏《修华严妄尽还源观》
25、 因为被速度追赶,人们常常精神被抽空,灵魂被落下。因为缺少精神补给,许多人变得无所适从。精神的补给成为当代人的必需,唯有精神得到补给,灵魂才能跟上肉体的步伐。精神的最佳补给方式是读书。有没有一种书,它不仅集纳了精神补给的必需品,而且又便于携带,随时可用,并能按需所取呢?
26、 【佛心禅语】 有所求的爱,是无法永久存在的。能够永久存在的,就是那份无形、无染而无求的爱。——证严法师
27、 诸法虽生,不住自性,是故无性。如婴儿定住自性者,终不作匍匐乃至老年。(古印庋)龙树《中论·破行品》
28、 察友在为谋,别伴在急时,观妻在房乐,欲知智在说。《法句经》卷上,多闻品凭真理获得声誉,凭施舍获得朋友。《经集》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29、 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30、 佛说:为人儿女,孝养父母,应当注意五件事:一要用心经营生计;二是早上起来,率领仆役,按时整治饭食,让父母衣食无忧;三是做事不要父母担忧;四是常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五是父母一旦生病,赶快请医生治疗,不要延误。
31、 病人愉悦的笑容最美丽动人,犹似乌云散尽后的熙日阳光,那分灿然,能使家属亲人、医师、护士安心宽怀。
32、 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
33、 与其被困在苦海中不得解脱,不如快乐地行走在奉献的修行之路上,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了自己。
34、 佛说:一刹那一刹那之间,都经历了一个个生、老、死的过程,刚消逝随即诞生。
35、 为欲成熟一众生故,修一切刹极微尘数波罗蜜门,成就圆满如来一力。如是次第,为一切众生成就如来一切智力,心无疲厌。“四十华严”卷四
36、 【佛理】佛也演戏,凡夫也演戏,但是佛不执着、不糊涂,佛知道自己正在演戏,所以没有烦恼与痛苦。凡夫就迷在这里,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戏,都当真了,于是就烦恼、痛苦。
37、 【佛语禅话】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38、 【佛心禅语】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39、 禅者,悟境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此情不关风月事,与君梦里醉清茶,安然一份禅心,固守一份超然。
40、 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41、 住持大柄在惠与德,二者兼行,废一不可。惠而罔德则人不敬,德而罔惠则人不怀。(宋)五祖法演禅师(《禅林宝训》卷四)
42、 上师三宝加持力,只在自己。如月照大地,有水处当较明亮。殷重心如水,加持力如月也。(古印度)荡巴桑结《帕·荡巴桑结尊者言行录》
43、 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为了自己去享福,往生不是这个目的。往生是为了最有效、最快地实现你度众生的愿望。(当代)黄念祖《心声录》
44、 【佛心禅语】 报复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真理。
45、 若是克制了自身瞋怒,就是消灭了一切敌人。(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46、 以清净的耳根,接受清净的语声;以圆通的耳闻,吸收世间的善音。
47、 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大方等如来藏经》
48、 佛说三种实法印,广说则四种,略说则一种。……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着,无相不着故,即是寂灭涅槃。(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
49、 【佛心禅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否能未雨绸缪也是衡量智慧和愚昧的标杆。预测到风险提前规避就不会有风险,这样比化险为夷更聪明省事。
50、 【佛心禅语】 任运不知名,轻轻着眼听。水上青青绿,原来是浮萍。——《法演禅师语录》
51、 不怀仇恨,不抱敌意。《经集》第八章,《仁慈经》
52、 【佛心禅语】 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着,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达摩大师血脉论》
53、 夫在公者,取利不公则法乱;在私者,以欺取利则事乱;事乱则人争不平,法乱则民怨不伏。其悖戾斗诤,不顾死亡者,自此发矣。《禅林宝训》卷一
54、 有人表面上很冷,其实内心很热;有人看上去很热,实际上很冷。与人交往,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对方的内心,心灵的样子才是一个人为人的真实样子。行走于世,哪能不与人交往?但与人相交要做到心中有数,察心辨人是交友的重要一环,不察而交,后果难料。
55、 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业。财业既已具,宜当自守护,出财未至奢,当选择前人,欺诳抵突者,宁乞勿举与。《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
56、 青年人要以理性智慧处理感情。感情和理智的选择需要拿捏一个分寸,太理性则冷漠不近人情,太感性则没有原则。
57、 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58、 何谓真理?理与事能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正的道理。
59、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宁可德行优秀而消失肉体,也不愿无德而苟活在世。
60、 戒律中罪虽复微细,忏悔则清净。犯十善戒虽复忏悔,三恶道罪不除。(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四十六
61、 世人枉费用心机,天理昭彰不可欺。任你通盘都打算,有余殃庆总难移。尽归善报无相负,尽归恶报谁便宜?见善则迁由自主,转祸为福亦随时。若犹时刻想为恶,此念初萌天必知。报应分毫终不爽,只争来早与来迟。(梁)宝志《万空歌》
62、 人们喜欢向外追求幸福,这样得到的只能是幸福的幻象,稍纵即逝,因为外在的东西是变化无常的。
63、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一颗仁慈、善良的心,是能辨别是非善恶的慧根,能发挥对社会人生贡献的力量。所谓“计利当计天下利”,能“乐人人之乐为乐,利人人之利为利”,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64、 习禅者,要在念起之细微处用功,深知起心动念皆是业因。大风起于青 萍之末,欲不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八风所转,且时时 觉照、念念明了。
65、 净尘问禅师:请问师父何为观心如镜?为何人要学镜?禅师笑:镜有三优,你却做不到净尘说:请师父开示禅师答:镜能映相、过不留影;你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镜映真实,不分贵贱;你能做到面对乞丐与国王同样恭敬吗?镜映红绿,自不变色;你能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吗?。
66、 话语要谨慎委婉。面对知音,不必说得太明显就懂;不是知音,说得再露骨也没用。
67、 要把尽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当作是信仰生活的一部分。
68、 应该尊敬长者,不妒忌,懂得按时拜见老师,抓住时机讨论正法,专心聆听精妙言辞。《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
69、 我们到哪里都应该有一个目标、起点,要朝目标往前走到底;不要停在半路,停在半路比走到目标还辛苦。就好像爬山的人,要不就留在山下,要不就一鼓作气爬到山顶上。否则停在半山腰中,石头若滚下来,岂不是很危险?
70、 佛法可自证知,不可以己所证传与他人,如财物等。如《甄叔迦经》中佛言:我不能自断汝疑,能证我法,汝疑自断。(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一
71、 【佛心禅语】 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今天的每一件事,明日才会有收获。好高骜远,总想着一步登天;是无法有所成就的。
72、 人要怎样活着?第一,要为自己的家人活;第二,要为自己的亲朋好友活;第三,才是为自己活。一个人要是仅仅为自己活,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呢?一个人如果为了自己活着,却不让别人好好活,就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十分有害。实际上,一个人格完整的人还应为社会活,为世界众生活。
73、 若从闻思得自证悟,无有是处。不但能以闻思慧解而能证人一切法门。“四十华严”卷三十二
74、 【佛心禅语】 子等归向极乐,全须打得一副全铁心肠,外不为六尘所染,内不为七情所锢,污泥中便有莲花出现也。(彭二林)
75、 人一生的罪与福是自作的,世间人生活的形态是甜是苦、是幸或不幸,都是过去生的业力所带来的苦乐果报;因此我们应该以一分欢喜心来承受。
76、 感恩天地,因为天地给了我家园;感恩父母,因为我是父母创造的生命奇迹;感恩师长,因为他们,是我探知这个世界的向导;感恩兄弟朋友,因为他们,我的人生旅途没有孤独;感恩爱我和我爱的人,因为他们,我的灵魂得到了抚慰;感恩那些我曾伤害和伤害过我的人,因为他们,我变得悲悯而坚强。
77、 空名无相,无相亦空,是名为空;空名无念,无念亦空,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空中无善无恶,乃至亦无空相,是故名空。菩萨如是知阴界人性,即不取着,是名法忍。(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下,空无相品
78、 【佛心禅语】 该执著时执著,该放弃时放弃,一切随缘,将来你才不会后悔!
79、 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星云大师讲演集》(一)
80、 人生的幸福没有准则。能关心别人、爱护别人者,即是福中之福人。
81、 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82、 在清简如水禅意的时光里,静赏一山一水,一朝一夕,淡看繁华烟云,所有不舍与难忘,从容一笑,此时岁月依旧安好,流年如初无恙。
83、 人,不能做得太假,假了难以交心。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84、 【佛家经典禅语】 有两种方法告诉大家可以救众生:一是惭,二是愧。所谓惭是指自己不作恶;所谓愧是指不敢教他人作恶;惭是内心知道羞耻,愧是能够向他人暴露自己的错误;惭是羞人,愧是羞天,这就叫做惭愧。不知道惭愧的人,不能叫做人,只能叫做畜生。
85、 【佛心禅语】 生命的高贵应是能取能舍、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善取善舍的那份安然。
86、 【佛心禅语】 只要宁静处世,不为世俗势利所动,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之中,必然有利于健康长寿。对症下药,自能药到病除。
87、 耽着三昧,退失佛法;执取善根,退失佛法。《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
88、 【佛心禅语】 缺失的部分也有精彩正是那个缺失的部分在起作用,使我们保持着生命的弹性。
89、 【佛语禅话】付出的爱有多宽,得到的爱就有多广。
90、 破戒诸比丘,犹胜诸外道。《大方广地藏十轮经》卷三
91、 【佛心禅语】 妙善禅师将身体看做大的粪桶,加个小的粪桶,也不稀奇。这种认识 正是他高尚的忍辱人格和道德慈悲的表现。
92、 启智是进入大世界的门户,悟道是畅游大世界的路径,只要让心与智合,心与道会,你的世界将海阔天空,你的生活将美不胜收。
93、 理若无行,理终不显。依体起行,行必称体。由行证理,理无行外之理;由理显行,无理外之行故,要籍于解,方能起行称解,起行,行不异解,故解行不二。次以智是理用,体理成智,还照于理,智与理冥,方日真智。则理、智无二。(唐)澄观《三圣圆融观门》
94、 【佛心禅语】 说儒家、说佛家、说诸子百家,用心是一样的,但是在行为方面彼此差异很大。他们的共同用心,就在于都是想教育人们与人为善。
95、 心集无边业,庄严诸世间。《华严经》卷七十一,入法界品
96、 如果你的心不宁静,那么即使生活在桃花源中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想要幸福地生活,与其求助于外物,不如回过头来反观自己的心灵,只有内心平静下来,你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97、 不侵犯众生,是世界上第一乐。南传《佛教格言·乐品第三十二》
98、 【佛心禅语】 佛家讲求布施,也就是说要乐于将自己之物赠与那些有所需求之人。
99、 你一定要了解禅的思想,才有办法彻底的去了解净土的思想,否则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