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动了皇姑屯事件,将不与日本合作的张作霖炸死。日本之所以这么做,是由于张作霖对于日本的态度,张作霖虽然作为一个旧时代的军阀头子,但是他骨子里对于日本是没有任何好感的。
虽然他与日本关东军保持着合作,但是所有合作不过是张作霖想提升自己的实力。作为东北三省当之无愧的“老大”张作霖一天不除,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的计划就不能实现。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日本在皇姑屯将张作霖炸死,就是想趁着东北群龙无首的时候,实行吞并东北的计划。
-
因素二张学良继续不合作
张作霖死去后,他的儿子少帅张学良成功继位。虽然面对父亲的老部下,他无法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但是对于日本,他却有着明确的态度,绝不合作。
在张作霖死后的数年里,日本关东军一直在做张学良的工作。1929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正式服从国民政府,这也就是著名的改旗易帜。
-
因素三中原大战
国民政府内部派系林立的恶果终于在1930年显现。1939年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对国民南京政府进行反攻,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开始了平叛战役。
随着东北军加入战局,这场军阀混战终于在1930年11月落下帷幕。虽然这场战役让蒋介石稳定了统治,但是国民政府内部派系经过一轮洗牌,又有一批派系冒出来。
-
因素四世界金融危机日本深受影响
1931年日本深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而此时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已经逐步走上前台。再加上英美等西方国家都在应对日益恶化的金融危机,根本无暇东顾。
正是由于上述四个原因,日本关东军认为入侵中国东北的时机已经成熟,故而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开始,日本接连占领了沈阳,长春等重要城市,不到半年东北三省便全面沦陷。
注:怎么陷落的,青城在这里就不多做描述,以免引起争论。
随着东北的全面沦陷,中国军民开始自发抵抗日本侵略者。1932年日本侵略者完成了对东三省的侵占。日本将目光投向了华北平原,1933年1月日军占领“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
承德失守
1933年2月23日日军开始了向承德发起了进攻。此时热河地区有驻军8万余人,驻扎此地的是地方军阀汤玉麟,但是日军两个师团并未受到任何抵抗,便兵不血刃的拿下承德。随着承德的失守,日军便开始向南继续挺进。
-
长城保卫战
此时摆在日军面前的是长城,长城的驻军由原冯玉祥的西北军,原张学良的东北军以及蒋介石的中央军组成。在全民抗战的浪潮的影响下,他们与来犯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从1933年3月开始,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杀,其中第29军手持大刀与日军在长城上的搏杀,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决心。但是面对日军的飞机大炮,中国军人的伤亡惨重。4月11日,长城冷口防线终告失守。
中国军人继续与日军激烈战斗,阻挡着日军前进的脚步。直到5月上旬日军彻底越过了长城,长城防线彻底失陷。
5月22日日军已经进至顺义、三河附近,对北平的已经形成包围之势。5月31日,国民政府与日本关东军签订了《塘沽协定》。
协定规定中国军队必须撤往延庆、顺义、昌平、香河以南,不允许擅自过界。从这刻起,东三省热河已经全部落入日军手中。北平的门户已经完全洞开。
-
敌后抗战
1933年在日军大举进攻长城防线的时候,5月26日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在中国共产党的资助下在张家口组成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6月20日冯玉祥率领抗日同盟军向日军的腹地发起进攻,先后收复康保、宝昌、和多伦等地。但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这支抗日武装随着冯玉祥的出走而解散。
在1933年到1936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组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2军,第3军,第6军,东北抗日同盟第4军,东北反日联合第5军等六支队伍,共计6000余人。在敌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游击战。
-
绥远抗战
绥远(旧省名,辖区为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巴彦淖尔盟、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地)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战略要地。
日军从1935年开始就计划侵占绥远,并多次向绥远进行试探性的进攻。1936年11月15日,日伪军共计5000余人向绥远发动进攻。
当时时任绥远的主席是35军军长傅作义,在得知敌军来犯,他迅速集结兵力将来犯之敌打退。随后,他决定主动出击,他率部出击,三战三捷肃清了绥远的来犯之敌。
-
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
随着日军成立了“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建立起傀儡政权。同时,日军借口各种事件向华北逐步紧逼。
在这样的背景下,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中国共产党与爱国学生纷纷走上街头,高喊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
这场运动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无数的城市纷纷发起抗日救亡运动。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潮真正点燃了。
虽然“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和热河相继沦陷,但是中国军民反抗侵略的战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那么为什么“七七事变”成为全面抗战的标志?下面青城来详细解析这段历史。
七七事变前的国共态势
在1935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也饱受着舆论和党内不同派系的压力。1936年广东派陈济棠和广西派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在广州召开会议,并随后通电全国,成立军事委员会和抗日救国军,并宣布要北上抗日。
此时,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各个地方实力派都表达出了对中央政府不同的意见。
-
中国共产党的善意举动
1936年2月国民政府已经有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意愿。1936年3月4日毛主席亲自拟定与国民政府谈判的五条意见。
4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公开把国民党列为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对象。5月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
-
西安事变
虽然对于我党表达出来的善意,蒋委员长做出了一些回应,但是在1936年冬天他继续发动了对陕甘地区的红军的清剿。这也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爆发。
随着我党的细致入微的工作,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12月24日,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最终的回复为:“停止内战,联红抗日。”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中共中央于1937年2月10日致电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项要求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和结社的自由;召开各党派代表大会;迅速完成对日作战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在1937年2月15日至22日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国民党左派代表宋美龄、何香凝、冯玉祥拥护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这次会议正式奠定了国共二次合作的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以国共两党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全面抗战前的准备
随后,国共两党派出代表对两党合作抗日进行了正式谈判。1937年3月国民政府设立了国防委员会,作为全国最高的的决策机关。
并制定了1937年的军费预算,在原来4.12亿的基础上再次追加2.22亿,使1937年的国防预算达到6.24亿元。同时,国民政府正式开始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理训练。
直到1937年7月,共完成85个调整师和整理师,以及92个独立旅。同时,国民政府继续推进在1936年3月1日推颁布的兵役法,进行后备兵员的动员和训练。
此外,还在国防工程和交通建设方面进行了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中国共产党也在积极备战,从1936年6月成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1937年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在1936年年底到1937年夏天,毛主席先后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实践论》等著作,为即将到来的全民族抗日战争提供了主要的理论基础。
1937年5月到6月,中国共产党先后多次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对进一步动员和争取百姓投入抗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1937年7月陕甘宁红军主力已经发展到7万余人,为即将到来的全面抗战做好了准备。
总结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七七事变”开始前,国共抗日统一战线已经形成,并对全面抗战做好了准备。
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7月14日中国共产党在庐山会议上向蒋介石提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会议上发表讲话:“如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千古罪人”。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9月22日国民政府再次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正式确立了以国共两党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所以,七七事变是中国军民全面抗战的开始,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国家贫弱只能受人凌辱!不忘这段耻辱,不应忘却这段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日子。
我们更应该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意志代代相传,用历史的火把照亮民族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