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最早一批出国留学的学生,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他对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朱安,他说“是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
朱安是一个传统的女子,虽然识字不多,但是懂礼仪。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朱安的温和,听话,顺从深得鲁迅母亲的喜欢。鲁迅母亲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
结果在两个年轻人根本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由双方父母作主,定下了决定朱安一生命运,并给鲁迅和朱安带来痛苦终生的婚姻大事。
鲁迅跟朱安的婚事已经定下许久,可却迟迟没有订婚。
1902年3月鲁迅出国留学了,这一去要到日本待到1909年才得以回国。可是朱安等不起呀,鲁迅出国留学的时候她已经是24岁的大姑娘了,况且还比鲁迅大三岁。
鲁迅对于这门婚事没有表现出反抗,但也不喜欢旧思想包办婚姻。
对于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鲁迅,他不喜欢“三寸金莲”。对于朱安,鲁迅唯一要求是:要朱安放脚,然后进学堂读书。对于这个要求可是把思想保守的朱家长辈吓到了。
1903年鲁迅在外求学期间把长头发剪了,穿上了西装。母亲担心鲁迅留学在外难免发生变故。
于是1906年母亲以重病为借口要求鲁迅立刻回国,鲁迅回到家才知道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的。
婚礼顺利进行。朱安知道鲁迅不喜欢小脚,因此,结婚那天她在鞋子里面裹了很多棉花,但下花桥那一刻事情还是败露了,这似乎预示着她以后一生的不幸。
鲁迅第一次打量他的新娘。姑娘的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显然朱安长得并不好看。
婚礼结束后鲁迅并没有跟朱安同房,而是睡在母亲书房。三天后,鲁迅以学业为由又去了日本。
鲁迅跟朱安仅仅维持形式上的夫妻关系。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不喜欢,为什么不离婚呢?
在那个年代女人离婚无非就相当于给她判死刑,不仅受到非议,可能连娘家们都进不了,那是一种耻辱。
对于这段婚姻,鲁迅多次对友人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的太太。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一种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后来鲁迅认识了许广平,也就是他的第二任妻子。
许广平曾是鲁迅的学生,比鲁迅小17岁,她跟鲁迅一样都是受过教育的人,生活中跟鲁迅聊得更投机,而且人长得端庄、大方,漂亮。或许这就是她跟朱安的区别吧。
1925年3月,许广平以“受教的一个小学生”的身份,第一次给教过她两年书的老师鲁迅写信,收到信的鲁迅当天就热情地回信。这书信一来二往,两人渐渐熟络了起来,甚至还登门拜访,向鲁迅求教。在频繁相处中,两人逐渐产生了情感。
1927年1月,鲁迅到中山大学任教,许任助教和广州话翻译,与鲁迅在白云路租房同居;10月与鲁迅到上海正式同居。后来还生了一个儿子叫周海婴。
对于鲁迅的事,身在老家照顾周老太太的朱安不是不知道。她绝望过,原本以为只要照顾好鲁迅的母亲就可以获得鲁迅的心,可是她错了。不久,她也就释然了,对于许广平的儿子,她视如己出。
1936年鲁迅去世后,朱安跟周老太太的生活费主要由许广平负担,周作人也会按月给一些钱。
周老太太去世后,尽管朱安生活艰难到每天连小米面窝头、菜汤和几样自制的腌菜都不能保障,但朱安还是拒绝了周作人的钱,因为鲁迅生前跟弟弟周作人有矛盾。
而朱安跟许广平原本无交集的两个女人在鲁迅死后竟然联系了起来。
朱安把许广平儿子周海婴当做周家延续香火的人,对他如同自己儿子一样好。朱安曾邀请许广平母子到北京跟她同住,且无论有什么要求她都无条件答应。可见她还是一个豁达的人。
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代表着那个时代两种截然相反的群体,只是可怜的是朱安是旧思想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