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张之洞当了26年封疆大吏,其中长达14年时间是担任湖广总督。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期间,为湖北、湖南两省民众干了不少实事,如兴办工厂、开办学校、训练新军、修建铁路等。闻名于世的京汉铁路,正是在张之洞的极力推动下修建完工的。
张之洞
京汉铁路最初的名字叫卢汉铁路,始发站是北京前门车站,终点站是汉口大智门车站,全长1214公里,穿越河北、湖南、湖北等省份,始建于1897年,竣工于1906年。京汉铁路作为清朝第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从竣工之日起,就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张之洞并不满足于修建一条京汉铁路,他有更大的“野心”。
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的开工建设,刺激了全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纷纷提出修建铁路的计划。广东、湖南、湖北3省的绅商提出,修建一条从广州到汉口的铁路,命名为粤汉铁路——由于当时的技术、资金条件不具备修建横跨长江的大桥,将汉口和武昌连接在一起,所以这条粤汉铁路实际上只是从广州通到武昌。
张之洞对广东、湖南、湖北3省绅商提出的建议表示赞成,但他对他们的经济实力表示担忧,主张官督商办。清廷支持了张之洞的主张,批复粤汉铁路的修建由官方主持,三省绅商通力合作。
可是,粤汉铁路的修建一波三折。当时,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的盛宣怀,向美国人借款修路,将粤汉铁路的修筑权拱手于人,出卖给了美国。美国又将北段筑路圈卖给了比利时。此举引起了三省绅商的愤慨和不满,强烈要求将粤汉铁路的筑路权收回来。
盛宣怀
张之洞全力支持三省绅商的要求。经过一番艰难的谈判,清朝最终以675万美元的高价,从美国和比利时手中收回了粤汉铁路的筑路权。
1905 年7月,张之洞奉旨督办粤汉铁路。粤汉铁路的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那时候,张之洞已经考虑到粤汉铁路竣工后,必然要与京汉铁路连接起来,因此很有必要修建长江大桥。为此,张之洞启动了前期工作,并聘请日本工程师进行了勘测选址工作。不过,2年后的1907年,张之洞奉召进京,转任军机大臣,不再参与粤汉铁路的建设了。
张之洞走了,粤汉铁路的建设还得继续进行下去。
粤汉铁路
粤汉铁路全长1059.6公里,比京汉铁路还短。但是,粤汉铁路的建设过程远比京汉铁路艰辛。清朝末年,革命运动此起彼伏。民国成立后,政局依然动荡不安。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粤汉铁路的建设,使得它的建设进度变得非常缓慢。直到1936年8月,粤汉铁路全线才宣告竣工。9月1日,武昌站才开出第一列直达广州的列车。
这时候,离粤汉铁路的开工已有40年。粤汉铁路堪称中国修建时间最久的铁路。
尽管粤汉铁路修建好了,却没有与京汉铁路连接在一起。汉口和武昌隔着一条长江,遥遥相望,只能依靠长江上的渡轮实现对接。人们期盼着有一天,能够在长江上修建一座跨江大桥,将汉口和武昌连接在一起,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接在一起,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真正实现畅通无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提上了议事日程。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动工建设。到1957年7月1日,经过为期两年的艰苦建设后,武汉长江大桥安装上最后一根钢梁,完成合龙工程。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将汉口和武昌连接在一起。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为公铁两用大桥,上层为公路,下层为铁路。由此,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得以对接,改名为京广铁路。
京广铁路北起北京西站,南至广州站,正线全长2263.0公里,沿途共设209个站点,途径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6省1市,是中国经由省会城市最多、连接其它线路最多、运输最繁忙的干线铁路。
京广铁路
100多年来(从1906年京汉铁路竣工算起),京广铁路沿途催生了众多大城市。石家庄、郑州等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与京广铁路的开通运营有极大的关系。湖北、河南、湖南等省份迅速崛起,也与京广铁路息息相关。
当我们乘坐列车奔驰在京广铁路线上时,有没有偶尔会想起那个叫张之洞的晚清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