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常去谈一个生意、业务,就是在做一场买卖。
不管是在会议室的谈判桌上,还是在酒店饭店的包厢里,开始总要闲聊一会儿,吃点水果零食,等等人,开开玩笑。到了上桌说起正事儿,那就得该谁说话谁说话,讲个规矩。
其实咱们看相声演出也一样。
郭德纲老师经常说,相声演出也是一场买卖。“艺术艺术,艺是演员的能耐,术是把能耐卖出去。”
相声是演员的产品,电视、网络是个广告,剧场就是商店。咱们花钱到剧场看演出,就是去买他们的产品一个道理。
但是近些年这个买卖的“购物体验”不是很好。
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演出中观众搭茬、刨活的问题。
这里边存在的争议挺多,相声是逗乐的艺术,它需要观众笑,你说观众花钱买开心来了,是不是可以想笑就笑?
演员也是在台上说话,观众是不是也有说话互动的自由?
顾客是上帝啊,观众花钱了,咋还要处处受到限制吗?
哎,我这回把这个当买卖跟大家分析分析,很多道理就清楚了。
1。
相声这个产品有点特殊,它是“现场制作”,有时候还是跟观众一起“制作”完成的。而且相声这个产品它还不是私人定制,它是制作出来尽可能地满足现场所有人的胃口。
相声的现场演出有个规律,就是演员上来先做一下自我介绍,跟观众聊天似得先拢一拢您的耳音,调动一下大家的情绪。然后再逐渐入正活。
哎,这个入活之前的时间,就适合大家互动一下,搭个茬活跃一下气氛,无可厚非。
但是入了活了,演员进入表演状态了,那就不适合再打断了。这就跟咱们买东西一个道理。
比如你去买一个大蛋糕。做蛋糕的师傅要先跟你聊一聊,看你喜欢什么样的口味啊。聊完了人家开始动手制作了,你就不好再捣乱,
人家大师傅正往上边挤奶油呢,你过去洒一把辣椒面,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你说你就爱吃辣的,你愿意买,问题是这大蛋糕少有一个人吃的呀,你拿回去别人不爱吃,还要骂街这什么缺德蛋糕店往奶油里掺辣椒面,你这不是砸人家招牌吗?
2。
网上有很多所谓“德云社相声搭茬名场面”,似乎能够佐证观众搭茬有好处,很多互动很精彩,不应该一概否定。
的确是有,但是咱们琢磨一下,很多精彩的互动场面,都是演员有意引导产生的结果。
比如郭德纲老师相声有一回带着观众一起喊:“你有病啊?你有药啊?”又热闹有好笑,再比如相声《对春联》带着观众一起背平仄平仄平平仄,这就是演员故意挑动大家的热情互动产生的效果。
但是观众主动搭茬产生的意外效果,有精彩的吗?的确有,但是很少很少。
比如前段时间很火的岳云鹏唱《送情郎》,底下有个女观众搭茬“deidei”,精彩吗?现场产生的“笑果”可以说精彩,流传出来以后大家也觉得好笑。
但是要说巧妙,我觉得并不值得鼓励。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互动”把演员的表演给打断了。
“笑果”好是因为演员经验丰富处理的好,这要是个欠缺经验的,或者是不像岳云鹏这样知名观众缘好的演员,可能现场就凉下来了。
可以说搭茬好不好,有一个标准就是有没有打断演员表演的节奏。
3。
郭老师自己也说,观众搭茬也是相声演出的一种客观现象,但是这么多年真正搭的巧妙与作品完美融入的,也不超过三回五回的。
从很多演出的整体效果来说,真的不是很完美。很多所谓的搭茬,那是演员说一句他跟着喊一句,从头到尾不消停。这就不是搭茬,完全是起哄了。
你说让演员怎么办呢?又不能现场翻脸,这都是衣食父母来的,只能笑脸陪着,勉强撑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呢?作品不完整。
尤其很多年轻演员表演成本大套的传统活时,互动太多,正活太少,原本固有的梁子结构被大量删减了。
你说德云社这些演员,号称少于50个作品不能登台的标准,他真的是不会吗?不可能啊。可他在台上一个动作底下一群“哎呦……”,他说一句台词底下一片“是啊……”,节奏、情绪、主线全乱。这一个活要一句不少的全使下来,时间都不够啊!
咱还是说回“买卖”的理论,几百几千的观众花了钱来买“相声”这个产品呢,结果制作过程中卖方被买方给搅和的,把产品弄的稀碎,个别的买家不在乎,自己痛快了就行,但大多数的买家不满意,这场买卖可不就黄了吗?
4。
粉丝们可能不乐意了,“我们看的是爱豆,我们是把他当亲人,当男朋友一样爱的,怎么被你说成赤裸裸的买卖关系了?”
对呀,你把他当亲人,爱人一样,追他捧他支持他,不在乎花钱买票,现场看到他了,激动,疯狂,要跟他互动,希望他多看你一眼。有错吗?没错。但是你得知道,他在台上干嘛呢?上班呢!
他在上班呢,他要集中精力作产品,他在跟人过买卖呢!
他要是个在公司写代码的程序员,你能坐他边上卖萌:“别写了,看看我呗,跟我聊会呗?”
他要是个跑业务卖房子的,马上成交了你在旁边搭茬:“宝贝,这房子上回死了人咋处理的?”
你还能指望他把你当亲人???
5。
相比于搭茬,刨活可就不是起哄那么简单了。
我们常说,刨活是不道德的行为,什么叫刨活?相声演员是靠包袱吃饭的,他们铺平垫稳、三番四抖,充分调动起观众的情绪,为的就是最后翻出一个包袱把观众给逗笑了,结果底下有观众提前把这个包袱给说出来了。演员所有的表演、铺垫瞬间白搭了。在过去这叫“闹园子”,这是砸场子的行为。
相声有很多作品是有固定的梁子、包袱的,其实很多观众也都熟悉。但为什么还是百看不厌呢?这个吸引力就在演员的表演上。
这个吸引人的点,就在于看演员怎么投入地、合理地、惟妙惟肖地表达下来。不是说这个包袱的底大家都知道,你抢先一步说出来也无所谓,不是的。
你把活刨了,演员愣在台上了,有时候演员为了掩饰尴尬,可能会故意做出一些窘迫、无所适从的样子。有经验丰富的演员,可能接着你的话茬再翻一个包袱,把这场意外给圆过去了,观众也笑,但是这个笑和因为正常的包袱被逗笑可就千差万别了。
刨活的可能还美呢:“你看我多机灵,这个互动太巧妙了”,你是不知道演员这会儿弄死你的心都有。
我说刨活等于是谋财害命绝不是危言耸听。
你刨了一个相声演员的包袱,用咱们这个交买卖的理论,那就是买东西的时候,明明质量没问题,结果你拿到手上直接给砸了,还要人家再给你重做。
顾客再是上帝,上帝也没有这么干的呀。
心理素质差点的,可能就从此怯场留下心理阴影了。就算心理素质好的,这也是人家演艺生涯里抹不去的污点了。他以后表演同样的作品演的再好,所有的观众还是会记得:“有一回他这个包袱被刨了没圆上来!”你说,这是粉丝能干的事儿吗?
有人说哎你这个不对,刨活没那么严重,相声演出现场本来就是临场发挥的艺术,演员应该有应对一切可能的本事,否则不就是背台词儿吗?郭老师都说多少回了,演员就应该有每回表演都不一样的本事,不能让观众猜着。
是,应该是应该,但那是人家“保命”的本事。那是用来应对危急情况下的手段。你要真爱惜演员,你能忍心每回都把他推到生死边缘,惬意地欣赏他“起死回生”的绝技吗?
你朋友懂车,你就给他的车子动手脚,天天看他半路熄火修车?你朋友有功夫,你就天天找几个劫道的试探他武功?这是什么朋友?这是冤家啊!
结语:
郭德纲老师常说,相声既是“生意”,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又是“熟意”,它不是一锤子买卖,要跟观众交朋友,常来常往,才是长久之道。相声这场买卖,演员要挚挚诚诚,观众也要买有所值。把点开活、返场时演员给大家留出了充足的互动时间,入了正活咱就让演员完完整整地把作品完成,不能为了一时痛快,花了冤枉钱还砸了朋友的买卖,得不偿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