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熔断是什么意思啊(中国股市熔断了几次)

本文导语:指数熔断制度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熔断制度规则是什么样的?三大交易所7日晚间宣布,自2016年1月8日起起暂停实施指数熔断机制。为什么实施不到一周就股市熔断暂停引入指数熔断机制?

熔断制度规则解读

一、熔断基准是沪深300指数,阈值为5%、7%。

股指期货与股票市场的熔断机制都将以沪深300指数作为熔断的基准指数,并设置5%、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涨跌都会熔断。在基准指数触发5%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12分钟,熔断结束前进行3分钟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而在14:45及之后触发5%熔断阈值,以及全天任何时段触发7%熔断阈值的,将暂停交易至收市。

二、股指期货价格波动限制相应调整。

股指期货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即每日价格涨跌停板幅度)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7%。基准指数较前一交易日收盘上涨或者下跌未达到 5%的,股指期货的价格波动限制为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5%。

三、股指期货交易时间调整为与股票交易时间一致。

为保障期、现货市场熔断制度的一致性,调整股指期货开收市时间,即集合竞价时间为每个交易日的9:25-9:30,其中9:25-9:29为指令申报时间,9:29-9:30为指令撮合时间;连续竞价交易时间为每个交易日的9:30-11:30和13:00-15:00。

四、股指期货熔断不影响国债期货。

在产品范围方面,在触发熔断时,股指期货所有产品将同步暂停交易(包括沪深300、中证5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但国债期货交易正常进行。

五、股指期货交割日下午开盘后不实施熔断制度。

目前境内股指期货的交割结算价以现货标的指数交割日最后两个小时算术平均价格计算,为保证股指期货正常交割,指数熔断在股指期货交割日下午13:00开市后不再实施,具体包括两种情形:一是13:00至15:00期间不再实施指数熔断;二是上午实施的指数熔断最迟在下午13:00起恢复交易。

为什么实施不到一周就股市熔断暂停

实际上,仔细分析来看,股市市场的下跌实际上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是受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大幅下跌影响。2016年以来4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调降,中间价累计贬值达1.09%。7日,人民币即期汇率继续大幅贬值。由于市场大多预期人民币将继续贬值,增加资金外流压力,同时,市场预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可能会发生微调引发市场压力加大。

二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拖累国内股市。昨日,欧美股市普遍下跌,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1.47%,标普500指数下跌1.31%;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1.04%。亚太股市也普遍走低,国际油价创11年以来新低。

三是市场对股指熔断机制不适应。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在我国还没有经验,市场对新的规则有一个逐步调整适应的过程。由于投资者对熔断机制下的市场运行方式不适应,容易产生较大的“磁吸效应”,即在接近熔断阈值时部分投资者提前交易,导致股指触碰熔断阈值,这是熔断机制本身固有的特征。境外实施熔断机制的市场也存在这一情况。

但目前我国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对手盘不足,容易形成一致预期和羊群效应。目前出现的被放大的“磁吸效应”,主要是由于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共振导致的。

熔断机制暂停,信心能否重聚

熔断机制在去年股市大跌期间受到舆论热捧,尽管它只在美国股市里被激活过一次,但它被普遍作为股市先进制度加以推崇。而昨天,“不应照搬美国股市做法”之说又响成一片,要求废止它的呼声此起彼伏。

股市连续熔断,主要问题应在股市本身。正如有人所说,熔断相当于保险丝,股市是线路,保险丝断一次可能是它自身的事,它反复断,线路就有问题。因此熔断机制可能起了事与愿违的负面效果,但中国股市原有问题应是主因。

然而中国股民一时不适应熔断机制,它客观上把股市里的各种恐慌聚集了起来,这种分析又明显是成立的。相信如果坚持下去,投资者就会适应熔断机制,但问题是,这样的坚持有意义吗?

引入熔断机制的目的就是消除恐慌,稳定股市。如果它反而额外增加了恐慌,它的价值就大打折扣。贴门神反而吓得房主睡不着觉,尽管不排除房主会有看顺眼它的时候,但经历这些惊吓的过程图的是什么?

证监会及时总结教训,于7日决定暂停熔断机制,排除了眼前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当然不意味着股市动荡的警报已经解除,正如上文所说,股市内在的深层问题犹在,它们会不会寻找其他爆发口,回答是不确定的。

股民的基本信心还是第一位的。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散户大市场”,各种风吹草动都容易以意外的方式演变成市场惊慌。去年几次股市大跌和这几天的熔断,“羊群效应”十分明显。

然而股市不是信心越丢越稀少的单程列车,溃散的股市信心到了一定时候会自然凝聚起 来,制造反弹。沪市已经跌到3125点,这通常不是下行路上溃不成军的区域。中国经济虽有下行压力,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但全社会不存在因它们引起的恐 慌,股市的全局性恐慌即使相对于股市本身也不合逻辑。

要相信股市自行存在筑底的力量。首先政府要相信。这次熔断机制起了相反效果很让人意外,它留下的恐慌性记忆一时难以消除,因此及时暂停它确有必要。在正常情况下,股市下跌就跌一些,政府不干预的态度越坚决,股市的自然恢复力就越活跃。

从去年到今年初,中国股市的“特殊性”可谓呈现得淋漓尽致。对这种“特殊性”,人们也在适应。追求稳定的股市应是中国大目标,但不用着急。适应性和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实为我们走路的两条腿,还真不能说哪条腿更重要,应当对另一条腿取而代之。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去年6、7月份股市异常波动的时候,市场中对熔断机制的呼声非常高。为此,监管层对熔断机制的业务方案经过了审慎的设计论证过程并公开征求了意见,对于收到的4800多条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包括对与涨跌停板制度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多次论证,形成操作实施方案。

当初引入指数熔断机制的主要目的是为市场提供“冷静期”,避免或减少大幅波动情况下的匆忙决策,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境外经验看,熔断机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过程,也没有统一的做法,而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动态调整。

为此,沪深交易所和中金所暂停实施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可谓非常及时。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听取市场意见建议,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建立健全适合我国资本市场特点的熔断机制。监管层面对现实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是尊重市场的表现,值得点赞。

熔断机制的完善不是一步到位的,市场需要给这个新的制度更多完善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本市场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