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县辛店镇双蓬头村(双蓬头村面积人口)

全市“小马扎”骨干宣讲员培训。 齐彦红 摄

长城新媒体邢台11月10日讯(记者 齐彦红 通讯员 殷燕)为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扎根,邢台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小马扎”宣讲小分队为载体,请百姓身边人,到百姓身边去,讲百姓关心事,在坐马扎、唠家常中,让十九大精神进家入户、入脑入心。

立足基层群众建队伍,身边人变身“宣讲家”

为拉近党的创新理论与基层群众的距离,注重从群众身边优选宣讲员,统一形象标识,严格培训管理,让群众感觉可亲、可近、可学。

广泛招贤聚能。发挥党的十九大基层代表、农村新乡贤、党员志愿者、退休党员干部教师、村两委班子成员、大学生村官、文化能人、致富带头人、各类模范典型等群众身边先进人物的作用,从他们之中精选出威望高、善表达的同志,按照每个县市区不少于50支,每支2—3人的标准,先后组建起上千支精干的“小马扎”宣讲小分队,化整为零、深入群众中坐马扎、搞宣讲。

统一标识配备。全市统一设计了“小马扎”宣讲小分队形象logo,为每支队伍都配备了统一样式的宣讲标牌,为每名同志配发了统一款式的小马扎和红马甲、小红帽、手提袋。

邢台开发区宣讲小分队在企业车间宣讲。 开发区宣传部 供图

严格管理培训。制定宣讲队伍管理办法,建立了宣讲队伍档案和网络数据库,规定每支队伍每月宣讲不少于15场次,并排出了宣讲活动时间表。组织全市“小马扎”骨干宣讲员120余人进行了培训,由市委党校老师作宣讲辅导,邀请优秀宣讲员代表登台交流了宣讲体会。当群众看到同村的“老张”“老李”“三叔”“四婶子”都穿着统一的“制服”宣讲时,觉得党的十九大跟自己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听了直呼过瘾,有的还跟着小分队连听了好几场。

结合群众实际搞宣讲,接地气才是好方式

紧密结合实际,在群众身边的场合、合适的时间灵活开展宣讲,让宣讲接地气、有情感、有温度。

到群众聚集的地方。把宣讲地点搬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文化站点、晒场集市、社区广场等场所,群众到哪里去,就在哪里开展宣讲。任县辛店镇双蓬头村利用每月一次的“老年人大食堂”活动机会,向参加“饺子宴”的200余位老年人和爱心志愿者开展宣讲。宁晋县结合该县举办的特色文化活动“文英雅集”在赶集群众中宣讲。

在群众方便的时间。根据企业、农场生产集中,职工抽不出时间听宣讲的实际,利用职工调休间隙把宣讲送到生产一线。开发区成立了“小马扎”企业宣讲小分队,到海裕锂电池、光源太阳能等驻区企业生产车间开展宣讲。内丘县园区小分队到东北光村古国亮农场,把党的十九大精神送进了一座座蔬菜大棚中。

邻居家有喜事,宁晋县新乡贤李玉林趁着人多宣讲起了十九大。孙进良 摄

用群众喜爱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百姓故事、歌舞戏曲、互动游戏、网络展播等各种形式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宣讲中设计了互动环节,通过一问一答、有奖竞猜等方式加深群众的理解记忆。以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创作了一批快板、诗歌、说唱、歌舞、地方戏小段等文艺作品,通过边讲边演活跃宣讲气氛。内丘县大垒东村“小马扎”宣讲小分队每次宣讲时,都要表演一场十九大精神“三句半”。桥东区新西街社区的文化能人王文元老先生把十九大精神编成快板书。近期将组织全市20个县市区各选派一支代表队,开展“小马扎”宣讲赶大集活动,集中交流、展示特色宣讲作品,年底前全市评选表扬50支优秀宣讲队伍和100名优秀宣讲员。

把宣讲搬到网上。录制一批宣讲活动微视频,开展“接力朗读者”活动,组织宣讲队员用家乡话原原本本接力朗读十九大报告,在网、微、端新媒体广泛展播,努力扩大宣讲覆盖面。

着眼群众关注内容,农家事上了中央台

紧密联系基层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既讲十九大精神,又讲相关政策技术,让群众感觉能领会、可落实、真管用。

严谨生动相结合。为全市宣讲员统一发放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宣讲教材,并结合基层实际编印宣讲参考资料,用“邢台话”讲“邢台事”,让基层宣讲既能生动活泼接地气,又保证准确严谨不走样。

构建结对宣讲模式。结合“三下乡”活动,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与“小马扎”宣讲队员一起,边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阐释,边开展政策解读、技术指导、精准扶贫等行动。

开展订单式宣讲。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抓住听众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桥东区三合庄村宣讲员辛文宝、宁晋县新乡贤李玉林,用自己的家乡话把“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等乡亲们关注的内容阐释得清清楚楚,群众听了纷纷点赞党的好政策。辛文宝、李玉林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坐在小马扎上宣讲政策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全国人民面前秀了一把“邢台话”。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