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什么意思(衣锦还乡指的是谁)

中国从古以来,就讲究衣锦还乡。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攻占咸阳后,有人劝他在关中定都,问鼎天下。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一定要东归故里。刘邦当皇帝后,也是要大摇大摆地回到家乡沛县,还写下著名的《大风歌》。

“山西王”阎锡山自然也不能免俗。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他19岁就离开家乡,到山西武备学堂读书。后来,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就读日本士官学校。在日本期间,阎锡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还认识了同盟会领袖孙中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率领山西新军发动起义,响应辛亥革命,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孙中山说:“不惟山西人当感戴阎君,即十八行省亦当致谢。”于是,1912年,29岁的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总督。

此后,直到1949年,阎锡山一直在山西统治,人称“山西王”。

1912年春节前夕,刚刚当了总督的阎锡山就提出要回一趟老家。

部下们以为,这一定是衣锦还乡的意思。因为当了主管全省军政大权的总督,如此光宗耀祖的事情,怎么不回去告诉列祖列宗呢?于是他们精心准备了一番,给阎锡山准备了一个车队,满载精美的礼物。

没想到,出发这一天,阎锡山没要这支车队,坐上一辆陈旧的美式吉普。车上除了开车的司机,就是两个没有眷属的士官。阎锡山一路赶到河边村,到了村头,他招呼司机停车。

车停好了,阎锡山穿上外祖母给他做的衣服,下了车,带着两位士官和司机,步行进入村子。他一边走,一边和颜悦色地和村民说话,了解当地的物价、产出等民情。

村头离阎锡山的老屋并不远,可阎锡山却用了足足一个小时,才回到家中。

在那以后,阎锡山每一年风雨无阻都要回家。每一年回家,阎锡山都是这样轻车简从,从不滋扰地方官员。而且每次车子到了村头,就会停下来步行。

多年以后,一名跟随的士官问,这是何故?阎锡山回答说:“孙先生常说,民为本,我为仆。我岂能以严威慑于父老乡亲;苟能蔽令伯之忠孝,子厚之谦恭,有德于百姓,则伯川可少过矣!”

这里的“孙先生”,当然是指孙中山。阎锡山一生最敬重的人,就是孙中山了。在山西,阎锡山对于“民为本”三个字,还是做得比较好。

1930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了阎锡山的头像。《时代》周刊称阎锡山是一位“和平军阀”。【资料扩展:】

文中称,阎锡山这位“长满胸毛的、操着浑厚嗓音的阎元帅”,将山西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山西带来了繁荣,“在中国,山西人最为富裕”。“他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也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业、军队、警察、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资料扩展:】

————————

给你好看的历史:勇哥读史

微信公众订阅号:yonggedushi(长按复制添加)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2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