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一、从绵城到彭场(1912年4月-1949年6月)
- 二。从彭场到镇城(1949年6月-1949年10月)
- 三。从绵城到仙桃(1949年10月-1952年4月)
仙桃地名的由来颇具传奇色彩,最早是绵阳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夏商周时期,绵阳属荆州,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归南郡,汉晋为和荆的属地。公元503年,沔阳县设沔阳郡,因县位于沔水以北而得名。
唐、五代、宋为复州,元朝改为绵阳郡,明朝为绵阳郡,民国为绵阳郡。建国初期,专门设立了绵阳办事处。1951年,绵阳专署撤销,绵阳县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86年,撤销泌阳县,设立仙桃市。1994年被列为省辖市。截至2016年,仙桃市户籍人口156.35万人。
近代以来,仙桃城随着时代的动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治所多次搬迁,对当地社会和人民生活产生了复杂多变的影响。
一、从绵城到彭场(1912年4月-1949年6月)
绵城作为绵阳的所在地,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多次破损,但一直相对稳定。民国成立后,绵城屡遭破坏。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随后进行了焦土抗战,使其基本失去了作为地区行政中心的功能。
此时的彭场在当地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是共产党在绵阳的良好根据地。1949年6月,县长迁至彭场。由此可见,当地政府不仅希望有一个新的环境来迎接新中国的到来,也希望在自己熟知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政权。
二。从彭场到镇城(1949年6月-1949年10月)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在绵阳的政权开始建立,各种组织结构逐渐建立,生活逐渐稳定。
然而,绵阳县令于1949年6月从绵城迁至彭昌,同年10月又匆匆从彭昌迁回绵城。笔者翻遍了有关这一时期绵阳所发生事件的各种史料,都找不到迁址的原因,《绵阳县志》中也没有明确的记载。据个人推测,原因可能是:
尹鹏位于绵阳中部,地势平坦,无防御设施,远离京州地区——西南官话文化圈,向心力不足。另外,彭场的经济水平还远远不足以引领一个县的发展。同时,绵阳大部分人都是思乡故土,个人的感情、观念、生活习惯仍然依附于绵城,一时难以改变。
与此同时,抗战胜利后,绵城已陆续开展重建工作。村民捐款重建孔庙、祠堂、县衙等。绵城作为县政府的功能和物质基础依然存在,物质生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三。从绵城到仙桃(1949年10月-1952年4月)
1949年10月,泌阳县从彭场迁至镇城,1952年从镇城迁至仙桃镇,长期固定在此。
1951年,泌阳归荆州管辖,荆州划入泌阳南部的洪湖县,泌阳一分为二。绵城作为一个县的地理优势已经消失。同时,绵城破旧不堪,不适合新政府的规划发展。迫切需要在绵阳县外寻找行政中心,以协调当地长期发展。
仙桃镇区位优势明显。仙桃镇也是中共长期培植的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还有仙桃镇,地理位置很好。它位于绵阳县地理区域的北部,地势较高。这里远离洪涝灾害重灾区,也能辐射整个泌阳县。
绵城、彭场因历年战乱损毁严重,仙桃镇损毁较少,生产条件相对优越。同时,仙桃镇地处汉江边,水利交通资源和港口丰富,便于县内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