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看哪个科(胸闷看心内科还是心外科)

文章目录

  • 每个人都可能有心理问题。
  • 躯体症状障碍
  • 什么情况下应该考虑“躯体症状障碍”?
  • 为什么会有“躯体症状障碍”
  • 如何治疗?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互联网

最近跟着导师临床学习,遇到两个“奇怪”的患者,反复出现胸闷心悸的症状。我去过很多医院很多次,甚至被救护车送去过很多次医院的急诊室,但是就是查不出什么问题。

一个是导师的亲戚,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因为心慌不舒服,多次被家人送到医院治疗。每次生病,她都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等症状。有时即使症状很明显,她也会出现出汗、脸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病人,包括他们的家人,都非常紧张。她两次被救护车送到当地医院急救,但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心脏彩超都是重复的。即使心脏的冠状动脉造影没有发现任何明确的问题,但病人仍然反复感到不舒服,心脏病的药也不起作用。最后,心内科医生让她去神经科看一看,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导师是一名神经科医生。在详细了解病情,仔细询问具体情况后,得知老太太经常情绪波动或疲劳,平时晚上睡眠不好,性格娇弱,平时想得很多。属于“多愁善感”型,导师最后建议她服用抗焦虑药物。终于,“奇迹”出现了。一段时间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再也没有出现心慌胸闷的症状。

另一位患者是本市某事业单位中层干部。最近他的工作变动,工作压力的增加,环境的改变,让他晚上的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后来经常心慌不舒服,于是多次去各大医院心内科,做了一系列检查。但是没有发现可以解释症状的问题,因为导师是心身疾病专家。最后他被心脏病专家推荐给了我的老师。经过治疗,他的症状也明显改善。

很多人不禁要问,看了上面的例子,为什么看起来明明是心脏病问题,到头来却是“焦虑或抑郁”呢?抗焦虑抑郁药有这么神奇吗?

图片来自互联网

每个人都可能有心理问题。

最广为人知的情绪是焦虑和抑郁。一般认为,这些患者会焦躁不安,情绪激动或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总之,他们觉得这样的问题离自己很远。但是,所有的病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上升到“病”或“病”的人也确实有少数,但谁没有情绪波动的时候呢?这就像广告“每个月总有那么多心烦的日子”因此,任何人都可能受到情绪问题的影响,根据其严重程度,从每个人都有的普遍情绪波动到焦虑或抑郁。中间有很多情况和严重程度,但作者希望大家能明白,情绪问题每个人都可能发生。

据研究统计,仅仅因为难以控制过度而持久的忧虑,“广泛性焦虑”的终生发生率为4.3%-11.9%。再加上其他类型的心理问题,情绪问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谁没有经历过情绪低落、心情不好的阶段?不是每个人都有焦虑或抑郁的原因是“症状”的程度比较重。而且通常需要很长时间。一般来说,诊断焦虑或抑郁性精神疾病需要症状持续至少半年。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或生活压力或身体状况引起的焦虑,也是一种情绪或心理问题。和精神病的区别在于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图片来自互联网

躯体症状障碍

还是情绪问题,是不是只表现在情绪上?它们会引起其他症状吗?当然有可能。就像上面两个真实的例子,最终被确诊为情绪心理问题的患者,表现出了躯体症状,这就是心理问题的“躯体症状障碍”。根据医生多年不懈的研究,这些问题现在统称为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躯体症状障碍)。这些诊断的特点是突出的身体问题,麻烦和

这类患者最大的特点就是症状持续或复发。但经过多次检查,没有发现明确的问题或者尝试了多次治疗,效果都不好。所以他们经常来回各个医院,看很多专家,最后还是很难解决问题。比如神经内科的病人,经常会因为头痛、头晕、睡眠障碍、乏力、虚弱、感觉异常、震颤等症状而去看病。心血管病人常因心慌、胸闷、胸痛、血压升高、心律不齐或急性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出汗、强烈恐惧、濒死感等症状而就诊。就像上述两位患者,症状确实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冠心病相似,部分患者表现为疼痛、饱胀、恶心、反酸、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然而,俗话说,“心脏病必须用药物治疗。”你真的是脑子、心脏或者肠胃有问题,专科诊治肯定没问题。如果你只是一个有心脏或者消化系统症状的心理问题,那么相应的治疗肯定是没用的。

图片来自互联网

什么情况下应该考虑“躯体症状障碍”?

虽然躯体症状在临床上是很常见的,虽然很多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我们需要提醒你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心慌、胸闷、腹痛、腹泻、头痛、头晕都是心理问题,这些疾病也有其诊断原则,不要因此耽误了可能的躯体疾病。比如心慌,胸闷,首先要看的是心内科,没问题。只有心内科和呼吸科的医生在做诊断和治疗的时候,不考虑心肺确实的问题。

即该病诊断的大前提是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经过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在排除相关躯体问题的基础上,才考虑躯体症状障碍。

尤其是当你因为心慌、胸闷或饮食不佳、“胃病”、腹痛等问题反复去相关专科就诊,反复诊治后疗效不佳。即使医生建议你去看神经科或者精神心理科,你也要知道,医生并没有歧视你的意思,也不是不负责任。正是因为医生知道有些病人并不是身体器官有确定的疾病(器质性疾病),而是与精神心理有关的问题。你会提出以上建议,是负责任的表现。之所以质疑,是因为你不知道有这种病,也不知道很多人用“心药”治好了自己多年的“心脏病”。你更不知道的是,否认甚至偏执的拒绝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这本身就是精神疾病患者的一个特点,甚至是医生用来区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类似于酒桌上的说法。已经开始要酒的人。

发生率超乎你的想象。

据研究估计,躯体症状障碍在整个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6%,在所有医院门诊中,这一比例甚至高达17%。所以很多不是神经科或者精神科的医生也越来越意识到这种问题,越来越重视。

什么时候应该怀疑这种病?

当您因为某种症状反复就诊多家医院看过多位医生,都没有明确到底是什么问题,或者查出的问题无法解释你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本以为和血压有关系,但血压高或低时,症状变化却不大,比如觉得心脏难受得厉害,但心电图、彩超甚至造影检查都没有发现明确的问题。具体症状较多,比如同时存在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消化不良、失眠多梦等诸多症状,但又没有合理化的诊断能解释。尝试多个疗程或多种方法无法缓解您的症状。情绪焦虑,常常不自觉的思考自己的症状或“疾病”,常常不由自主地搜索相关的知识,总是希望到医院或者更大的医院找更权威的专家做更精密的检查。常常把别人看似不那么重要的症状,比如明明前一天晚上没睡好,第二天起来昏昏沉沉的症状归结为自己“有病”。对药物过于敏感,往往吃了医生开具的药物后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比如心慌、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等,但咨询医生却说此类药物不太可能出现这些副作用。连就诊的医生都建议您看一下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或者每当医生告诉您您不是某种您认为存在的疾病时,您总是质疑甚至争辩。反复检查都没事,但就是不舒服,不想动,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注意:如果你同时具备以上所有条件,说明你可能有躯体症状障碍,但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经过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后,排除你有明确的能解释你症状的躯体疾病,这是诊断这个问题的大前提。

图片来自互联网

为什么会有“躯体症状障碍”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地的医学专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与所谓“躯体症状障碍”相关的症状,即“原因尚不明确”,但根据目前的研究,主要与社会和心理因素有关。

比如,我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亲人的重病或意外,导致我在童年时更多地思考健康、疾病、生活等问题,或者经历了长期的不公平待遇、缺乏关爱,甚至是小时候被虐待造成的心理创伤,都容易导致成年后出现这种心身疾病,反复被一些症状或不适困扰。

其他人因为各种原因过度健康。比如他们偏执的认为健康的标准就是每天无病无痛,处处舒心。其实大家都知道,即使是健康的人也不可能一直有任何不适,大多数人都可以选择性忽略。但是如果有人“认真”对待它,一疼一痒就会立马觉得自己没什么病,然后在网上搜一搜,然后就可怕了。

最现实的例子就是医学生的“大三综合症”。作为医学生,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个阶段。三年级开始逐渐接触临床课程,如内科、外科等。,而我们在学习一些疾病的时候,总觉得这些症状似乎存在或者已经发生了。越接触越紧张,甚至有同学去医院挂号看病。这种问题就是一般人常说的“疑病症”。

除此之外,躯体症状和遗传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些人因为遗传因素比一般人更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其实作为医生,对这些问题的判断更多的时候是在与患者进行简单的面对面交流后,得出一定的初步判断。比如某个患者因为某种疾病反复就诊,但是检查结果全部正确或者发现的问题不足以解释他的症状。但患者总觉得自己“有病”的医生就是治不好,是水平问题或者没有准确的诊断,所以反复换医生换医院,经常伴有烦躁、晚上难以入睡、容易惊醒等。

仔细想想。当一个人不停的想一些不适、生病等负面问题的时候,心情会好吗?当一个人因为想太多而抑郁的时候,晚上的睡眠往往会受到影响,晚上睡不好。他白天会不会很累,昏昏沉沉甚至头疼头晕?当一个人长期情绪焦虑、睡眠障碍时,会不会出现心慌、乏力、消化不良、肌肉酸痛等症状?当然都可以出现。

图片来自互联网

如何治疗?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治疗问题,还是那句话,“心脏病还是要心药”。这里的“心药”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心理行为的治疗,需要正规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二是辅以抗焦虑抑郁药物,需要在正规医院的精神科医生或神经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医生的建议:

1.躯体症状障碍是常见问题,但首先必须排除可能的躯体疾病,这需要相关专科的医生进行详细诊断,往往需要结合相关检查来辅助诊断。比如本文开头介绍的两个患者,因为心慌胸闷去看心内科医生没什么问题,但是反复诊治没有效果,其他问题就需要进一步考虑了。

2.躯体症状障碍很常见。当医生考虑到你有这样的问题时,可以和医生充分沟通,提出你的问题,从内心学会接受和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心理问题可能每个人都存在,不要抗拒甚至歧视。很多名人甚至伟人都有心理疾病,这没什么好丢人的,专业的医生会帮你保守隐私。

3.躯体症状障碍需要自我心理调节。如有必要,可能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在医学上是明确有效的,但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效果。所以,不要排斥,不要怀疑。如果有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旧病”,找医生说一次就能好起来。就算说出来你也不会相信吧?

4.如果专业医生认为你需要服用一些调节情绪的药物,你要知道很多人往往效果很好,但是这些药物起效很慢,一般在一到两周内逐渐起效,而且需要很长时间(一般至少3-6个月)才能服用。所以,刚开始吃的几天药没有效果是对的。确实有效,但可能是心理作用,而这些药物的停药往往需要在症状缓慢减轻而不反复的前提下进行,所以

当你被诊断为躯体症状障碍时,我希望你能这么想。幸运的是,你的重要器官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在医生的帮助和自我调节下,这种“小毛病”肯定是可以治好的。因为这种病,好的心态直接决定了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阿灵顿,2013年。

2.躯体化障碍和疑病症流行病学的系统综述。j .精神病研究,2004年;56:391.

3.王锴,朱春艳,陈海波。综合医院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病学杂志,2016,49(12):908-917。

(0)
上一篇 2022年7月26日
下一篇 2022年7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