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尚任生于顺治五年(1648),卒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他主要活动时期是康熙时期。这一时期,清王朝统治已经趋于稳固,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局面。
幼年的家庭背景
孔尚任是孔子的六十四代孙,生于长于山东曲阜孔氏家族,深受家族和正统儒学影响。父亲孔贞墦,是明代末年的举人,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
孔尚任生在曲阜,自幼受父亲以及父亲的好友贾鳬西的影响。贾鳧西在清代初年,曾与有抗清活动的文人丁耀允、阎尔梅交往密切,后被迫补官,数月后辞官归里。
虽说父亲是不与清王朝合作的,但衍圣公府接受了清王朝的封号,也就代表孔子嫡派后裔是承认了清王朝的统治。这样的时代背景、文学氛围和家庭环境对孔尚任的成长和思想是有一定影响的。
青年的科举考试
孔尚任青年时曾赴济南应试,未能中举,三十二岁隐居石门山读书,在这段时间,孔尚任准备将弘光遗事写成一部传奇剧,开始构思《桃花扇》的故事轮廓。孔尚任虽是隐居,却未断绝功名之念。
康熙二十一年,三十四岁的孔尚任典负郭田捐了一个监生的头衔。
康熙二年,孔尚任受孔氏家族六十七代衍圣公孔騎折赏识,应邀为其夫人张氏治丧。因操办得当,他接着被请去续修《孔氏家谱》和《阙里志》。
康熙二十三年,孔尚任的人生发生巨大改变。在他出色完成续修任务准备返回石门山之时,康熙皇帝南巡返京,为祭孔来曲阜,孔尚任被衍圣公孔硫圻保举为康熙讲经。
孔尚任为康熙讲了《大学》首章,并引导康熙观赏孔林圣迹。康熙对孔尚任的表现非常满意,当即拟了“不拘定例,额外议用”的旨意。孔尚任因为受到康熙的赏识被破例提拔为国子监博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活。
康熙二十四年,孔尚任奉召入京,进入国子监,为博士。孔尚任在《出山异数记》中写到:“任荷皇上温示优容之恩,随路感泣,逢人称述。”
“薰沐焚香,拜告先祠,跪述老母膝前,老母感激皇恩,不觉泣下。”
“书生遭际,自觉非分,犬马图报,期诸没齿。”
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康熙皇帝的感激之情,也看得出孔尚任对自己的前途有着甚高的期许。
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康熙令孔尚任随工部侍郎孙在丰赴淮扬治水。这对渴望有所作为的孔尚任来说,是难得的机会。孔尚任临走前还受到皇帝的接见,“陛辞于乾清宫,天语劝劳,卿相赞勉”,怀抱着报答皇帝知遇之恩的心前往淮扬。
孔尚任亲眼目睹了江淮一带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困难的现实。
下河尚洪荒,儿女一舟载。
狐呱索饭啼,举火那能再。
百钱买董酥,何如梗一袋。
糟糠甘如抬,且免色为菜。
百姓卖儿鬻女,糟糠当食,而那些治河的大小官吏,却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整日饮酒作乐。治河官员的怠惰使得治河工程一拖再拖,甚至牵涉出朝中舞弊结党之事。孔尚任认为有负皇帝的嘱托与期望,发出了“为何琼筵诸水部,千樽倒尽可消愁”的感慨。
康熙二十八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途中令孔尚任登舟,并赐宴一盒,又赐果饼四盘。孔尚任感念康熙的念旧之情,“三年粗粝中肠贯,饱饫珍馐翻泪流”,“最是光辉人队里,龙颜喜顾唤臣名”是孔尚任当时心声的剖白。四月,康熙下令撤河局,孔尚任待命返京。
康熙三十四年九月下旬,孔尚任迁户部主事,宝泉局监铸,官正六品,连升两级,且官职热门,一时多有主动结交者。
《桃花扇》成书于康熙三十八年(六月,孔尚任尚在户部主事任上。《桃花扇》上演后,轰动朝野,康熙也有所耳闻。
在康熙索取《桃花扇》数月后,孔尚任从户部主事、宝泉局监铸调任户部广州司员外郎。而调任半月后,孔尚任却被莫名革职。
被革职之后,孔尚任在京城徘徊了两年,直到康熙四十一年暮冬归曲阜。孔尚任在康熙第四次南巡路过山东时,随衍圣公前往迎驾,希望能被重召,失望而归,感慨有诗:
“耕耘未足供亲膳,姓字偏劳记御舟。尽道君王能造命,冯唐头白未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