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条与荷兰有关的新闻,说荷兰要将国名由“荷兰”改为“尼德兰”。各种调侃随之而来,有人说荷兰改国名,河南人最高兴,再不用逢人解释“我是河南人,不是荷兰人”了。
实际上,大家叫习惯的“荷兰”根本就不是这个以低地、风车、橙色闻名的国家的本名。“荷兰”的正式国名本来就是尼德兰,国名的英文写法是“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而荷兰(Holland)只是尼德兰的两个省:北荷兰省和南荷兰省。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北与西两面濒临北海,东与德国接壤,南与比利时接壤。荷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地国家,24%土地低于海平面。
荷兰早在八百多年前就开始围海造田,现在面积4.15万平方公里,其中有约0.6万平方公里是围海造田出来的。荷兰的正式国名“尼德兰”,意思就是低洼之地。
荷兰的一级行政区划是省,全国共有12个省,以及一些海外行政区组成。荷兰西部沿海地区有两个省,北边的是北荷兰省,南边的是南荷兰省,这两个省在荷兰的地位非常高。
为什么这么讲呢?荷兰有三大城市,首都是著名的阿姆斯特丹,但荷兰管理层的驻地却在海牙,以及作为世界级大港口的鹿特丹。
阿姆斯特丹位于北荷兰省的东南部,瑟尔湖(须德海)的西南海岸,而海牙和鹿特丹都位于南荷兰省。西欧有条著名的莱茵河,德国人称之为“德国的父亲河”,莱茵河就在荷兰的南荷兰省境内汇入北海。
荷兰在16世纪(1501-1600年)之前,国内形势乱七八糟,各方势力斗来斗去,一盘散沙。从这之后,荷兰被西班牙统治,但从1568年开始,称为西班牙北方省的荷兰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西班牙方面称为低地叛乱。
尼德兰地区的范围并不只包括现在的荷兰,还包括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北部的部分地区。西班牙的经济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几百年前就是这样。而尼德兰是当时欧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制造业和商业、金融都强于西班牙。
西班牙把尼德兰当成了提款机,缺钱了就从尼德兰取钱,西班牙有一半的收入都是从尼德兰搜刮来的。即使这样,西班牙依然觉得尼德兰应该向自己交更多的钱,各种吃拿卡要快把尼德兰人逼疯了。
更让尼德兰人无法接受的,西班牙还出台各种条令,限制尼德兰的经济发展,以免拉大西班牙与尼德兰的经济差距。
此外,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还加强了对尼德兰人的精神控制,用各种残暴手段打压尼德兰人的精神世界。尼德兰人忍无可忍,开始反抗西班牙的残暴统治。
尼德兰人的反西斗争第一战,一般认为是海利赫莱之战,地点在现在荷兰东北部格罗宁根省的海利赫莱。尼德兰军队在早期作战中被西班牙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但尼德兰军队很快就站稳脚跟,强力反击西班牙。
到了1573年,被西班牙蔑称为“海上乞丐”的尼德兰起义军歼灭了西班牙阿尔瓦公爵的舰队。
战争打到公元1609年,西班牙撑不住了,被迫与尼德兰签订了《安贝雷斯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休战12年,西班牙解除对尼德兰各省的贸易禁运,以及各省的独立地位。
到了1621年,双方再战。尼德兰(荷兰)海军发威,多次打败西班牙的舰队,但尼德兰发现法国逐渐崛起,就决定与西班牙休战,以免让法国占便宜。
在这种背景下,1648年1月和10月,西班牙与尼德兰签订了《明斯特条约》和《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著名的八十年战争结束,这意味着尼德兰正式独立。
其实早在1581年,尼德兰就成立了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在七省联合共和国时代,荷兰省是其中实力最强的,比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时间一长,人们就经常用“荷兰”来取代“尼德兰”。
荷兰省的实力确实强,但尼德兰不止有荷兰省,荷兰省之外的尼德兰人对荷兰之名取代尼德兰之名非常不满,经常抗议。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比如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实力最强的州,但不能因此把美国称为加利福尼亚。荷兰省后来分为北荷兰省与南荷兰省,但这两个省的实力在荷兰各省中依然排名在前。
荷兰要改国名的新闻其实是个“乌龙”,荷兰真正要改的是国家徽标。原来的徽标带有“Holland”字样,而新的徽标则带有“Netherlands”字样。
原因是荷兰旅游业发达,但大多数游客都去了北荷兰省与南荷兰省,其他省的游客少。所以荷兰希望更多的游客去其他省份,为避免过于突出“Holland”,所以才想到改名。
有些人担心以后不能叫“荷兰”了,这种担心其实没有必要,在中文世界里,荷兰还是那个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