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1. 试评析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与主题

一、芦笛:一支忧郁的苦难之歌 艾青一生写过土地遭受蹂躏的痛苦呻吟,也写过那游弋于地心的沸腾热气;他描摹寒冷干涸土地上农民悲苦不堪的日子,也热切欢呼带给大地光明温暖的黎明与太阳。

作为诗人,他总是“置身在探求出路的人群当中”,与他们“共呼吸、共悲欢、共生死……使自己的歌成为发自人类的最真实的呼声。”[2] 可以说,诗人浸润流溢于诗篇中的忧郁是为着贫苦农民的痛苦,振奋是由于土地的苏醒,欢欣来自民族的解放。

正因为这样,时代题材和诗人个性心理气质的糅和,构成了艾青前后期诗歌不同的诗美风格。 1932年初,艾青在法国写了一第一首诗《会合》。

“12·8”事变、那天,他从马赛动身回国,“从彩色的欧罗巴 / 带回一支芦笛”[3],开始吹着忧郁的芦笛为“依然呻吟在屈辱中”[4]的祖国深情地和鸣。 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这一时期诗美风格的集中。

他忧郁的诗情里积淀了早期生命历程的坎坷与不幸,也是发自内心他置身于黑暗大地上的痛苦的生命情怀:幼年时缺乏父母亲情的冷漠凄清,少年时飘泊异乡的辛酸孤苦,三年囚徒生涯的悲愤伤感,以及人世间的苦难不平、对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深思忧虑……这一切自然而然地流注在他血泪凝成的字里行间,形成他许多诗歌沉郁的底色。在这首带有自叙叙传记性质的长诗中,艾青用丰厚的感情,朴实的口语,大量的排比,细腻的笔触,形象的语言,凄楚地叙写了自己的身世经历,并怀着虔诚而深切的情感,回忆了自己深爱的乳母大堰河生前的凄苦和死后的悲凉,艾青成了家庭与时代的叛逆者。

他在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勤劳善良、受尽人间凌辱、最后与世长辞的农村女形象,表现了诗人“对于母性的不幸的人的爱”[5],对自己家庭所属地主阶级和整个不公道世界的强烈不满和诅咒。 形成艾青诗歌震撼人心力量的,当然不是单纯的忧郁和伤感,而是一种将自己融汇于深重的民族苦难之中所显现出的对于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注与思考,对苦难人民命运的同情与召唤。

尤其是抗战初期写的大量诗歌,与他的“土色的忧郁”和“农民的忧郁”共存的是时代的忧郁和民族的忧郁。特别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诗人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寒冷封锁着中国呀”这一旋律中,反复地倾诉着民族的苦难与不幸: 中国的路, 是如此的崎岖, 是如此的泥泞呀。

…… 饥馑的大地, 朝向阴暗的天, 伸出乞授的 抖的两臂。 诗人在这里是用比拟的手法,传达出一种理性象征和暗示,引导人们对现实的深沉的哀思。

而在《北方》组诗、《旷野》二章等诗中,艾青用极富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奏出了充满哀怜的沉郁音调,同时又用苍黄、灰暗的土地的色调,带给人以悲哀和沉郁的暗示与感染。这大概就是艾青对于新诗作出美学探索而形成的个性美:他不仅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构成实写的现实形象,充分地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做到了外在客观形象与内在理性世界的完美统一以至融合;他也擅长运用浪漫主义或象征手法构成虚写的典型意象,以寄托或暗寓诗人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向往。

从他的诗行所呈现出的意境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旧中国,读出了充盈着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交融,读出了苦难与希望俱在的丰富意韵。 那些卖艺人,那群行乞者,那个补衣妇,那架手推车以及悲哀的北方、迷雾的旷野、贫瘠的田亩……他写那些苦难意象,融渗在乌黑、灰黄、灰暗的冷色调中,造成的暗示性及带给读者一种阴郁、压抑之感,充分显示出一种美好东西被毁灭的悲剧式的伤感美和沉郁美,这是艾青爱国忧民情怀凝聚于土地上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也是他早期诗美风格和内质构成。

二、土地:一支深沉的爱之恋曲 1937年至1940年,当诗人投身于斗争的洪流,辗转于杭州、武汉、桂林、重庆、西安等地的三、四年里,走南闯北的生涯让诗人获得了大量丰富的生活素材,艺术上趋于成熟,先后出版了诗集《北方》、《他死在第二次》、《旷野》及长诗《火把》和《向太阳》等,形成了艾青诗歌创作的旺盛和高峰期。大量的作品表现出富有艺术个性特征的“艾青式的忧郁”。

《手推车》避开直接描绘经受贫穷与战乱的中国难民的具体形象,只有手推车构成的特殊意象痛楚地连接着人与土地:手推车发出的低沉的“尖音”和“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具象化地展示了北方人民流离失所的悲哀以及这悲哀印在人们身上的深深的伤痕。 《乞丐》让人看到的是一幅更加令人颤栗的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苦难画面:“乞丐用最使人厌烦的声音/呐喊着痛苦/说他们来自灾区/来自战地/……/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乌黑的手/要求施舍一个铜子/向任何人/甚至那掏不出一个铜子的士兵”。

而那些暂时没有失去土地的劳动者,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旷野》正是描写国家民族不幸所造成的农村经济的衰败和由此带给农民的悲苦不堪的生活:“薄雾”像“雪”一样,是苦难笼罩的象征,它弥漫着“地大物博”的中国的旷野,那里现只有“乌暗而枯干的田亩”、“荒芜的池沼”、“褐色阴暗的山坡”,“贫穷土地上的人们在那些小屋里/过的是怎样惨淡的日子啊……”这些深植于土地上的苦难怎能不让作为“农民后裔。

2. 艾青的诗歌具有什么风格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又铭来记下他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在他的诗歌中,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带来鲜明。

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扩展资料艾青说,“目前中国新诗的主流,是以自由的、朴素的语言,加上明显的节奏和大致相近的脚韵作为源形式。”在他所理想的自由和朴素还不那么失控的情况下,艾青写出了他最能持久的作品,这百便是1942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印行的《北方》。

在这个薄薄的诗集中,艾青充分体现了他对“丰富的现实的紧密而深刻的观照”。艾青本来是学绘画的,所以他戏称自己“母鸡下了鸭蛋”,但即使在《北方》的诗中,也能领略到他的绘画艺术修养。

几个短篇的静物写生和人物素描,说明他善于勾勒(“乞丐用固执的眼/凝视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而几幅长卷里,他又善于渲染。人物焦点集中,质感丰富的整个背景更令人难忘。

甚至这已度不是背景,它本身就成了诗的主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青。

3.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艾青早期诗歌的艺术特点(一) ——————————————————— 文:憩园赏竹 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

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我认为,无论在丰富的意象,还是巧妙的抒情,亦或是形象化的语言等方面,艾青早期的诗歌在那个时期诗坛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一 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争。由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所表现的内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达上,要求有饱满强烈的感情和丰富飞腾的想象,因而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所谓意象,就是能寄托出某点感觉的事物、景色,是经过了主观再创造的形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由此可见,诗的形象化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描写,也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感受。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阅读艾青早期诗歌中,我发现,艾青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当丰富,就是说,他的诗歌中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作真实的再现,所摄取的物象品种多,表现的范围广,象征的东西丰富。

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作为《太阳》起点的《春》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春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大家知道,龙华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刑场,那里淤积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诗,激起了诗情,展开他的艺术构思,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启示:龙华的桃花是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点点”的,那些也里“没有星光”、“刮着风”,人们“听着寡妇的咽泣”。

烈士的殷红的鲜血爆开了龙华桃树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这一从“墓窟”中走来的春,是诗人透过暗夜与血迹对象征自由、胜利的春天的呼唤,是诗人生活信念的结晶。

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绝望里;临终时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这就是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运用意象的典范,全诗多处运用意象表现某些感觉的事物景色,给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觉境界。

在诗中,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大堰河与“我”的特殊关系后,引入了对大堰河的回忆,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几个意象分别以坟墓、瓦菲、荒园、石椅这些物象的直观表现烘托出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感念。我们知道,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被寄养在一位贫苦的农妇家中,直到5岁才回到自己家中,这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农民联系在一起。

因而,当他在这天清晨,透过监狱的窗口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乡,也想起了曾经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过他而今已埋进了“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的保姆——大堰河。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充分体现了艾青独到的艺术特色。五四启蒙时代的郭沫若,他的诗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抒发感情,但他的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表现的意象,大都被人化和神化了,借以直抒胸臆地表现自我感情。

这与艾青将意象与情与感交融、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与艾青同一时代的臧克家,他的诗执着于现实,取材于现实,他比较注重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情绪的直接发泄,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的画面构成意象时,更倾向于单纯写实。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例如在《雪落在中国是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象一个太悲哀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

4. 艾青诗选的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

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扩展资料

写作特点: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又铭记下他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在他的诗歌中,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带来鲜明。

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艾青诗选

搜狗百科—艾青

5. 艾青的创作特点

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又铭记下他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在他的诗歌中,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带来鲜明。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6. 艾青诗选的诗歌风格

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 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 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扩展资料 写作特点: 艾青的诗歌以它紧密结合现实的、富于战斗精神的特点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优良传统,又以精美创新的艺术风格成为新诗发展的重要收获。

这里既反映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又铭记下他严肃的、艰苦的艺术实践。在他的诗歌中,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带来鲜明。

艾青的诗歌具有鲜明深刻的形象,随着诗歌结束,形象也就完成。形象,不仅指人,也包括物,以及思想等的形象化。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划一,但是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艾青诗选 百度百科—艾青。

(0)
上一篇 2022年8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