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是谁说的(其本意竟然指的不是体育运动)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似乎这也是我们对运动的一种定性的认知;通过运动我们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强壮的身体总是要比羸弱的身体经受得起风雨。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fat成为了一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病患,因为肥胖可以导致心脑血管jibing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人们开始加强锻炼,注意运动方式,曾几何时广场舞占领了全国天南海北的各个角落,这也是人们出于自身健康的一种行为表现。因为在大家普遍的认知中,运动会增强身体的机能,身体机能变强了,mian,yi,li则会增强,免,疫,力增强疾病就会减少,疾,病减少人的寿命就会变长,所以大家一致的认为生命在于运动。

然而对于这一说法,有些人就提出了质疑,因为他们觉得乌龟天天慢腾腾不怎么运动,但是它们可以活到一百多岁,甚至活到两百多岁,那些运动健将反而生命都不是很长,所以提出了生命在于静养的说法;然而到底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静养,这里有个认识的误区,那就是把生命和身体的强壮程度进行了对等,然而生命力主要在于生物的生命周期和生活质量,不同的物种生命的周期是不一样的,比如人可以活七八十年,狗可以活二三十年,老鼠可以活两年左右,苍蝇蚊子则顶多活几个月,因此不同的物种之间的生命周期差距是很大的;另外还要看生活水平,比如非洲人的寿命平均只有四五十岁,日本人的寿命则平均可以达到80岁以上,这并不是因为种族问题,而是因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改善,医疗条件改善,则人的寿命就会增长;同样在以往的各个朝代,人生七十古来稀,而现在人均寿命则可以达到七十多岁,由此可见生命的周期与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条件的关系相当大。

不管是哪个国家,女性的寿命要比男性的寿命长,对于我们的父系社会来说,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干的体力活要比女人多,因此男人相对劳累,寿命则偏短。另外那些运动员或者运动健将的寿命通常不及普通人,所以说运动过度,或者劳累过度的人生命周期会比养尊处优的人短。当然这里也不是一棒子打死生命在于运动的说法,因为你去看那些经常不运动的人,也是很容易生病,这样经常生病,寿命也长不到哪里去。

运动是可以增强体质,增强体内的免疫系统的活力,因为当人生病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烧,这种发烧的现象就是人的免疫系统在和侵入体内的病菌作斗争,据说体温每升高一度,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增加五到六倍,体温每降低一度,人的免疫系统能力就会降低百分之三十,所以在寒冷的环境中人是容易感冒的,所以运动增强的只是人的免疫能力,免疫能力只能保证你身体少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对于寿命的影响现在还是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

假如把人的身体比作一台机器,则心脏就是机器的电机,这台电机的寿命是在一个范围的,也就是说电机的寿命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保证运行十万小时,但是如果这台机器过负荷运行,则它的寿命肯定会降低,心脏就是一台机器,如果经常超负荷运转,那么这个设备就会迅速老化,但是如果这台机器一直不怎么运转,那放的时间长了就容易生锈,因此机器要经常擦拭,正常负荷运行,他才能够长周期运行,同样人的心脏及其他器官若果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那也是很容易老化,最终坏掉;所以生命在于适当的运动。

所以生命在于运动成不成立,这里又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的问题,任何事情做得过火了还不如做得不到位,所以凡事不能过度,不能超过这个度,运动也是一样的,过量的运动肯定对身体无益,你的心脏本来可以起搏100万次,但是你经常剧烈运动,那你早早用完这一百万次,你就挂掉了,所以从这种中庸的思想来说,千万不要过量的运动。

另一方面有个成语叫做积劳成疾,很容易理解,长期过度劳累则会让人生病,生病了就会一命呜呼,所以过多高强度的运动和劳作的人寿命会变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作家路遥和古龙,他们两个不知道养生,一味地去写作,最终都是英年早逝,同样著名的作家金庸,注重作息,不去过分的劳累自己,卒年九十多岁。再看看那些著名的运动员,你说他们的身体不好吗?但是几乎没有一个是长寿的,这就是因为他们透支身体的原因,要说生命在于运动,哪也要加上一个前置条件,生命在于有规律的、适当的运动。

记得有一次坐车遇到一个老人,接近七十岁,但是因为患有糖尿病,感觉都老态龙钟了,但她说她婆婆都九十多岁了,但是身体依然非常好,平常舍不得吃,就是吃咸菜和馒头,可身体依然硬朗的很,而且她的儿女,也就是这个老人的丈夫的兄弟姐妹,每个人都是身体很好的,可见身体好坏,寿命长短和基因有很大关系,遗传了强大基因的人,寿命肯定长。

生命在于运动显得不够充分,但是不运动,你的机能就会萎缩,看来我们要保持身体的健康最主要的是劳逸结合,有一个好的心情,像保养机器一样保养好自己的身体,至少你的生命质量会高一点,最主要的是生命的遗传密码决定了你,你也不用太挂心,保持年轻愉快的心情才是最重要的。

(0)
上一篇 2022年8月5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5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