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初读此诗,一种澎湃的韵律油然而生,自然让人感觉到了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那么短短28个字,为啥这么大的魅力呢?
唐开元十三年(即725年),这是他24岁时的作品。这一年李白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和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这也是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行至天门山,初次见到天门山时有感而作的。
其实李白青年时代离开家乡,写了好多诗,著名的有好几首,比如《峨眉山月歌》、《渡荆门送别》以及《望天门山》等。
所以,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对中国和李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年。正是因为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四川,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才开启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他从蜀中乘船沿长江而下,经三峡赴荆门,奔向荆楚广阔的山川。更加开阔了视野。
在巴蜀奇绝仙山浸淫多年,再加上自己饱读诗书。终于可以出去野了,没想到这一出来,看到不一样的环境以后,激发了诗人蓄积多年的诗情,终于第一次如沉积了几个世纪的火山突然爆发,真是不可阻挡。
《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也就是说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这个算是天然形成的一处门户,而楚江就是今天的长江。
诗人的想象力真是丰富,激流的江水把天门中断开,在这里却形成了一种激荡回旋的气势,坐船而下,看到两岸青山不断在眼前掠过,还能看见远处的船好像从太阳旁过来一样。
这时候的太阳一定是因为视觉的差异,从山川而出,形成了这样的奇观。今天看不到,却依然可以想象。
李白身上的天才气质,还有那种狂气,可以说是令后人津津乐道,只有一个有大才,品格高尚的人,才有资格骄傲。
从他年轻时候写的这些诗歌可以看出来,他的内心是多么热情和豪迈,要不然,怎么能写出如此开阔的佳句呢?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把中国山川那种给予生命澎湃的气势,跃然纸上,我总觉得充满了治愈的效果。
如果你情绪低落,并且人生在低谷当中,读一读这首诗,我认为完全能给你一下鼓励和力量。
他告诉我们,人生不要局限在小天地,未必成为大人物,但是要有大胸怀,这种胸怀就是李白告诉我们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