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数越高越吃亏吗(社保基数和工资的关系)

比如上海,2021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11396元/月,2022年7月1日起,社保缴费基数的上限调整为34188元/月。

至于社保缴费基数下限,考虑到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为减轻企业负担,按照2020年、2021年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算术平均值的60%确定,自2022年7月1日起调整为6520元/月。

四川,统计局公布2021年全省城镇全部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81420元,2022年度,全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20355元/月;下限4071元/月。

青海,2021年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91253元/年(7604元/月),2022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上限为22812元/月。

缴费基数下限为4562元/月,上限比2021年度的21069元/月上涨了1743元,下限比2021年度的4214元/月上涨了348元。

咱们这里科普一下,社保缴费基数和平均工资有啥关系呢?

社保缴费基数是按照职工上一年1月到12月获得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来确定的。

举个例子,2021年1月到6月,小巴的每月工资性收入为5000元,7月到12月,小巴的每月工资性收入为6000元,过年时还得到15000元的年终奖。

那么,小巴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性收入为:(5000×6+6000×6+15000)/12月=6750元。

大多数情况下,工资越高、缴费基数越高,但对于收入过高或者过低的人群,政府也会设定相应的上限和下限。

社保缴费基数下限通常为当地上一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60%,上限为当地上一年度社会月平均工资的300%。

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低收入人员,以下限作为缴纳基数;

高于上限的,以上限作为缴费基数;

月平均工资在上下限之间的,则按本人实际工资收入确定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也就是说,平均工资上涨,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也跟着涨,交的社保更多,所以一些朋友到手的工资有可能会变少。

社保作为再分配的手段,设置上限和下限也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平。

社保基数越高,待遇越好,如果一个人工资很高,月薪好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对他们来说,巴不得多交点社保少交点个税,退休后多领钱呢。

如果没有设下限,大家都象征性地缴纳十块二十块,那设立这个制度也没什么意义了。

之所以各地人社局每年都会根据上一年度当地社会平均月工资来调整缴费基数的上下限,是因为社保基数是和养老待遇挂钩。

调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为了大家在未来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待遇和社会平均收入不会有太大差别而已。

其实,如果你的缴费基数是按照实际工资缴纳,处于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话,那么这个事情对你基本没什么影响,比较受影响的是按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的人。

比如,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月工资的60%,也就是收入比最低缴费基数还要低,要是收入上涨幅度还跑不过社会平均月工资上涨的话,影响就更大了。

每个月的社保缴费金额=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基数上调之后,缴纳的费用就会变多,在工资没有上涨的情况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拿到手的工资确实少了。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单位为你缴纳的那部分费用也在相应提高,缴费水平越高,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待遇水平也会越高。

例如,在养老金计算的时候,职工本人的缴费基数又用于计算基础养老金,基数越高,基础养老金也会越高。

另外,按照我们社保的计算方式,无论职工的缴费基数高低,其实都不会亏本的。

像养老保险,职工本人缴纳缴费基数的8%,全部会计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

万一去世可以继承,而且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2016年以来一直在6%~8%,比银行利率高多了。

还有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费用是自己承担的,缴费基数不可以低于社保缴费基数的下限,基数上调,缴费压力也会变大。

好在部分城市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果是今年暂时有困难的,可自愿暂缓缴费,2022年未缴费月度可于2023年底前进行补缴。

缴费基数在2023年当地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范围内自主选择,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如果你是灵活就业人员,有需要的可以去了解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社保局,看看有没有类似的暂缓缴费政策。

比如深圳,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在今年12月31日之前提出缓缴申请,可以缓缴养老保险,登录深圳社保局个人网上服务系统,或者到线下窗口都可以办理。

大家还是要明白,社保是国家给我们的福利,是我们最基础、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保障。

依据我国规定,只要退休前医保缴满累计年限,养老保险累计缴满15年,退休后就能终身免费享受医保待遇、领取养老金。

除非是马上就要移民以后不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否则不建议大家放弃缴纳社保。

当然仅靠社保养老也是不现实的,国家也在大力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少子和老龄化社会的可见未来之下,咱们应该未雨绸缪,给自己做好更充足的养老规划。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日
下一篇 2022年12月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