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认为人类与动物区别于劳动。但实际上,动物也有作用于物质世界的类似劳动的活动。因此,如何看待数据才是是否拥有智力的本质特征只有人类才能认识事物的数与结构关系,并定量地、合目的地作用于对象。
在极其遥远的远古时候,占卜吉凶,预测未来,就是人类强烈的愿望,而实现的途径离不开数据。易经、八卦这一类占卜吉凶的工具,就是一种透露世界万事万物运行盛衰信息的载体,它本身既存在于现实中,也必然与世界其他所有事物遵循同一时空关系,与世界事物变化具有同构关系。例如相互依存、物极必反、量变质变、过犹不及、柔弱胜刚强等规律。
大数据方法揭示:因果关系是常规性的,终极的关系应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同构性中寻找。数据反映的是具有同构关系的两个序列的关系信息,一个对象的运动轨迹,通过另一个序列的载体编码来表达。认识者获得的不是对象本身绝对映像,而是离开了对象,从对象中抽象出来的、关于对象运动轨迹的数据。
从这一角度看,同构关系是大数据的数理哲学基础。
人类关于世界起源争论了几千年,究竟物质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源是物质,例如,原子、基本粒子、夸克;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源是精神,如贝克莱的主观感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如果忽略本源问题的争论,得出的是物心二元论,从亚里斯多德的形式因和质料因,到斯宾诺莎的物心并行二元论。也就是说:物质系列与精神系列是二元并行的同构关系(不重合的相似圆)。
从纵的方向看,物质序列和精神序列都遵循因果关系,但是沿着因果关系却趋于无限。因此,人类的认识遇到无法解决的悖论:
1、就并列的横向关系,精神无法突破自身的限制,达不到物质,无法证明自己的认识真伪。
2、从纵的方面,因果关系的推演将趋于无限,无法思考。
如果从序列中任一点开始,那么无论向前向后,对因果关系的最终追究将推到相互关系,而这就是大数据分析的实质:从假定性的起点开始,是最基本的单位,是物质还是精神是个假定,其证明是无穷过程。可以确认的是一系列物质与精神二元结构的同构关系,更准确地说,就是相互关系的数或结构,或现在说的数据关系。现代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宇宙结构法则类似人脑和互联网。
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创造将所有信息全部归结为数据表达形式:统一的数字形式,0和1,只要有了0和1,加上逻辑关系,就可以构成全部世界。而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构成的,读脑机、脑电波指挥的电脑和智能机器人等发明,已经证明大脑的认知方式与世界事物同构。也就是说,信息载体不同质,但运动轨迹信息是一致的、同步的。
可见,超越物质与精神的隔阂,数据、信息是可靠的。如果我用我的思想序列运动,指挥物质序列运动,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说明我正确地认识了物质序列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