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关部门调查,近两年消费者家庭装修常常产生纠纷,投诉居高不下,达到了38.1%。调查还显示,34.5%家庭在装潢过程中发生比较严重的消费纠纷。在家装业的诚信调查中发现,消费者对家庭房屋装潢的总体评价一般。消费者认为,在家庭装潢业广告宣传的可信程度比较低,近50%的装潢广告名不副实,真正全部可信的只有4%,其他的只是部分真实。
三成装修闹纠纷六成企业不合法
从受理家庭装修投诉总体看,四种纠纷较为常见:
1、合同签订不规范、内容残缺所引发的纠纷。一些消费者与装潢公司签订装修合同时,往往比较轻率随意,一些应约定的条款不甚明确,有的条款含糊其词,致使装修一旦未达到预期的要求便产生纠纷。还有一些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草率签字,在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只得自己吞下苦果。
2、装修材料引起的纠纷。装修的方式一般分“清包”和“全包”两种。所谓“清包”,即包工不包料。所谓“全包”即包工包料。如果消费者选择“全包”方式,一些装潢公司在材料的使用上常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手段来蒙骗消费者,使消费者的权益受损。
3、施工质量差引起的纠纷。一些装饰公司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差、技能低,从而引发不少质量纠纷。
4、因延期完工而引发的纠纷。
装修市场六成企业不合法
在这个市场中,具有合法身份的企业只有40%左右,还有60%左右的份额由所谓的“马路游击队”占据。而且一些具有合法身份的装潢企业用“转让”、“承包”等方式实现施工,而接受这些工程的又是由民工组成的作业队伍。
原因解析:家装业监管缺失
缺乏自律是一些家装公司失信于顾客的主观原因。为了揽客,一些家装企业不惜低价诱导,然后在施工中利用业主对家装的不了解而偷工减料,在运作流程、施工管理上也极不规范,这些缺乏自律的家装公司使整个家装行业受到影响。“挂靠”也是家装行业不可承受之痛。这些施工队其实就是市场上的装修“游击队”,他们向家装企业支付一定的管理费,就以“正规军”的旗号四处揽客,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游击队”与挂靠企业之间相互推诿责任,消费者利益得不到维护,也进一步损害了正规企业的信誉。
目前家居装修纠纷多起来,另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是目前萧山的装修企业没有相应的进行统一管理和监督,没有相关的制度法规对企业进行约束。
还有一个就是有关法规宣传不到位。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装修质量验收规范》等法规,但消费者对这些维权法规知之不多。
专家建议:“透明化”是诚信关键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装饰委员会副秘书长张仁说,装饰行业在不断努力,但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行业缺乏能够经受市场检验的成熟品牌。某些装饰企业企图效仿运用“价格手段”来创建品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低价战略”没有建立起行业的标杆品牌,家装行业作为特殊的消费品,低价换来的却是消费者的直接利益受到了损害。
业主维权注意三点 强调规范管理提高准入门槛
第一,业主自身要有维权意识。从选择装修者开始,到签约、进场装修、施工监督、验收结款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考虑周全。如付费环节,不要一次到位,应分阶段结算,验收合格后,最后结清款项。
尤其是签订合同环节一定要牢牢把关。《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合同内容包括装饰装修工程保修的内容、期限。验收合格后,装饰装修企业要出具质量保修书。对于装饰装修企业负责采购的材料及设备,应当向装修人提交说明书、保修单和环保说明书。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两年,有防水要求的厨房、卫生间和外墙面的漏为五年。保修期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对于这些条款,业主在签订合同中一定要提出来,不能由装修企业说了算。
第二,当出现问题时,可依据协议与装修者协商解决,若不成,则请消协调解,或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也可按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诉讼。
第三,信誉是装修企业的财源。装修公司应加强行业自律,提高服务质量,参与品牌规范化运作。政府应加强市场督导,严把准入关。可考虑通过成立行业协会等形式,加强行业内部管理,规范行业行为。
家装业诚信事件发生的不少,亟须有关管理部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净化家装市场,建立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提高家装准入门槛,让一批规模小、技术力量弱的公司自然淘汰出局,让那些无资质、不规范的家装公司失去生存空间,为诚信经营和有实力的家装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对屡屡出现质量问题、多次被投诉的企业要及时将其清除出家装行业。
此外,家装行业应建立和完善企业的信誉制度,完善职业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家装施工要严格按明确的技术规范操作,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家装企业受到消费者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