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海南的美句(赞美海南的简短句子唯美)

古代的海南乃炎荒之地,历史虽足够久远,可是直到唐宋时期,朝廷将此处作为贬谪之地,才开始进入文人视野,于诗文中有所呈现。

而所谓“炎荒”,又意味着与内陆,尤其是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内陆的季节有差,不复春夏秋冬的四季循环,也不是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常夏无冬,植物多为常绿,总是郁郁葱葱,且多为内陆所无,加上海南本地文人甚少,贬谪来此的文人由于语言不通,对本地的植物也不甚了解,所以文人笔下有关海南气候和物候的呈现,较之内陆,也是少之又少。

一代文豪苏轼,被贬谪到了这里,停留了三年之久,并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其中,就不乏有关海南春天的歌咏。

苏轼画像

“三月三”与老符秀才饮酒

苏轼初登海岛,是在绍圣四年六月,半年后才有有关海南春天的诗词出现。不但诗涉物候,诗题兼序也记录了海南的独特民俗: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生,皆出矣,独老符秀才在。因与饮至醉。符盖儋人之安贫守静者也。

当地人不是在寒食清明节上坟,而是在上巳节,也就是俗称的“三月三”——在内地,这是王羲之和时贤兰亭修禊之日,也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写作的时节。而当地人,于此日扫墓。东坡带酒去访友,可是,除了老符秀才之外,其余诸生都去扫墓了,可见节日之重大。诗的尾联涉及了上巳风光“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这一句诗于我,是特别喜欢的。在我看来,海南的天气,不适合以温度分,适合以花开花谢记。木棉花,海南各地多有栽种,开起来云霞灼灼,尤其是昌江,更以观赏木棉而闻名天下。而刺桐,就相对少见,苏轼贬所在儋州(今日中和镇),今天的儋州依然有刺桐。

昌江木棉

春天的海南植物“荣悴俯仰中”

民以食为天。海南地处热带,四季常青。各种农作物此收彼种,也好不热闹。常以躬耕田园的渊明自比的苏轼,笔下自然少不了相关内容。在他的《和陶西田获早稻》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晚菘”是秋末冬初的白菜,与早韭连绵而至,正是海南冬春难分的气候特征的写照。《过黎君郊居》则写“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藷。”这首诗,诗中不见季节,但是诗歌编年在元符三年二月,所以我认为所写景色亦是春天。“占禾”是占城稻米,“藷”是山药,园中蔬菜被荒草淹没,可见海南人“圃艺”之一般,亦可见海南植物生长之茂盛。在《和陶戴主簿》诗中,诗人进一步描写“海南无冬夏,安知岁将穷?时时小摇落,荣悴俯仰中。”热带植物虽然常绿,可是有的树,比如非洲楝,比如印度紫檀,比如榕树,在春天新叶初生的时候,也会有落叶纷纷,就是诗中说的“小摇落”。新叶与落叶共在,所以是“荣悴俯仰中”。

晋人有诗“春水满四泽”,唐人诗“春来江水绿如蓝”,当然还有江淹的《别赋》中那个著名的段落“春草碧色,春水碧波。”江水的变化,也是春天的显著特征。可是在海南,不是这样。苏轼在《和陶游斜川》中注意到“春江渌未波”,入春的江水清澈平静,并没有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涨春潮。这背后,自然是地理气候的影响。

上述诗篇,都是顺带着描写了海南春天,已可见诗人对海南物候观察之细,描写之工。有些诗,海南的春天占据较多的篇幅,描写得就更加细致一些。比如这首作于庚辰岁人日的诗:“不用长愁挂月村,槟郎生子竹生孙。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此生此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人日,正月初七。槟郎是海南特产,竹生孙,诗人自注:海南勒竹,每节生枝如竹竿大,盖竹孙也。所以也是本地独特风光。颔联用老杜诗,写自己门前冷落,且不管它。有趣的是颈联“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翻鸦。”海南多水,水中有芦苇,也有很多鹤,这还是平常。值得注意的是下一句的“夕阳枫叶见翻鸦”,在今日的海南,因我所处的城市几乎见不到枫树,尤其是初春时节,即使有枫树也不会是红色,所以此处我很是疑心诗人借枫叶写的是榄仁树。榄仁树叶子在这个季节变得红艳无比,且会纷纷坠落,红叶脱尽之后,就会长出满树新芽。而夕阳映衬下,叶子会红得格外灿烂。也是海南春天的独特景致。但我后来听说,在海岛腹地的五指山,到了秋天,便是漫山遍野的层层叠叠的火红的枫叶。而在明《正德琼台志》中,也确有海南枫树的记载:“枫,树似白杨,叶三角,有脂香,今之香枫是也。”由于海南枫树的叶子味青涩,有淡淡的清香,其树干因能分泌奇特的香枫脂,当地人把三角枫树叫做“香枫”或“香枫树”。也许这香枫叶能一直红到春天来?

五指山上的枫树

词中叠“春”咏颂海南春来早

同样是这一年,诗人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尝,遂以大醉》其一的后半首“菜圃渐疏花漠漠,竹扉斜掩雨纷纷。拥裘睡觉知何处?吹面东风散缬纹。”诗人醉后醒来,看到的景象是,菜圃中,绿叶隐身,菜花开成了片;竹门之外,则是细雨纷纷。海南地暖,只需要遮挡风雨,不在意御寒,所以以随处可见的竹子作为门扉。在内陆,人曰春且寒,而此地,却是“吹面东风”,风吹在脸上身上温柔有加,人觉得很舒服。

海南地暖无寒暑,所以四季的轮回并不明显,对于春天的到来,诗人好像没有内地诗人那样强烈的惜春爱春的情感加持,而只是在很多诗篇中顺带提及。可是,南迁后甚少填词的东坡居士,却于元符二年立春日,写下一首《减字木兰花》,对海南的春天,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美,全词如下: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首词的第一个特点,是“春”字的反复出现,仿佛海南的春天扑面而来。同一个字反复出现在诗句中,会形成声韵上的圆润流畅之美,佳作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描摹音乐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声调的流畅,会让人感受到春意的盎然,词人内心的喜悦。春牛春杖,春幡春胜,是古时候立春日的习俗。春牛春杖以示农耕,所以上阕写春风吹开花满地;春幡春胜以示迎接春天的到来之际。辛弃疾曾有词说“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是可以和春花争妍斗艳的装饰。所以下阕写诗人饮酒,看到飘飞的杨花,却想起了雪花。借着酒意,打破了海岛内地的时空界限,在他乡的春天,想象到了故乡的春天。

当然,词中最能凸显海岛特点的是那句“无限春风来海上”,把海岛,尤其是儋州的地理环境准确地描写出来,大海无边,春风更无边,春风沿着大海扑向小岛,写出来海岛虽小,却春意无限。这首词,对于我这个长期在海南生活的人来说,感觉更多是写意:凸显海南之春,与内陆之春的不同,以及天涯万里,依然有熟悉之处的自我安慰。“杨花似雪花”,雪花是冬天的标志,才女谢道韫有名句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苏轼这里反其道而用之,既写出杨花飘飞之盛,海岛春意之浓,同时也凸显出海岛春来早,此时此刻,内地还应该是白雪飘飞的时节。把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内地的景色和海岛的景色叠加在了一起。所以才会有前面那一句“不似天涯”。但是这不仅丝毫没有减损词人对于海南之春的强烈感受,反而让那情感更加空中荡漾。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