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原文及读音(诗经二首翻译)

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

答案: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蒹葭》,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一一首章“苍、霜、方、长、央”属旧部韵,次章“萋、晞、湄、跻、坻”属脂微合韵,第三章“采、已、涘、右、沚”属之部韵一一如此而有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含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通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分析。

答案:《关雎》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比”的表现手法。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鸠鸟相依相恋作比,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再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以采荇莱这一行为作比,兴起主人公对女子深切的思念与倾慕之情。

三、《蒹葭》一诗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答案:《蒹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在叙述中始终让其处于若即若离的状态,让人觉得其身影无处不在。这首诗最有价值和意义、引起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它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一河水一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实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产生共鸣。

四、《诗经》中的诗多是四字一句,两字一顿,各章还常常重复咏唱。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感受其节奏和韵律。

答案:《诗经》是以四言句式为主,比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个字一个音节,这就是有节奏的最短的向子。这种句式是自然形成的,节奏以二二顿挫为主。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五、下面是对《关雎》第一章的一种翻译,你喜欢吗?为什么?另选一章,试着翻译成白话诗。

雎鸠鸟关关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余冠英《诗经选译》)

①喜欢。因为这种翻译,既简洁流畅又顺口押韵,好理解、好记忆,朗朗上ロ。

②最后一章的翻译: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左挑右挑。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