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把自然中的美景再现出来?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描绘独特魅力。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同样是山,黄山与庐山不同,泰山又与华山不同;同样是水,江、河、湖、海,各有不同。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音响、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验,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要表现他们的独特风貌,就必须写出景色的特点。要描绘景物特征,首先要认真观察,细细品味,用心体察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自然界色彩斑斓,形态各异,选取最能表现景物内涵的、最能表现景物精神的特征细致刻画。
二.安排好写景的顺序,做到美而有序。
写景还要做到繁而不乱,美而有序,就必须合理安排写景顺序。写景顺序的安排要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能较好的的表现景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按照方位由远到近写,由上到下等顺序,也可以按照逻辑由整体到局部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等顺序写,还可按照时间由春到东,由早到晚等。
三.多角度写景,给人立体的享受。
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描写景物时,应注意变换写景角度,或俯视仰望,或前后内外,或远近高低,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多角度、多侧面去描绘,充分调动自己的嗅觉,触觉,味觉,听觉,视觉等进行全方位描绘,立体性刻画,让人感到身临其境,享受美感。
四.动静结合,使景物充满生机。
行云流水、日出日落、潮涨潮息自不必说,就是山峦、建筑,随着我们观察位置的不同、角度的变化,也是千变万化的。一切事物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与静是不可分的,想要达到生动活泼,充满趣味,一味的描写静态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敏锐的观察体察出景物内在的动感,做到静动结合,才能充满情趣。
【写法导引】
春天一到,积雪消融,绿绿的嫩尖托起了生命的幻想。放眼望一望,世界已经变的多姿多彩多媚多娇。树的苍拔之生机,湖的静谧之眷恋,瀑布的激情之倾泻,无不让你留连忘返。当你穿过经年丛生的荆棘藤蔓,惊叹于千奇百怪的石钟乳,忽然一道日光照临头顶,眼前豁然开朗:青天绿野,几疑世外桃源!使你深深感悟到人生无穷的理趣,尽在“锲而不舍”这四字真言里。所以古人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美丽的山与水,还只是大自然亿万年的杰作之一,只要细细观察,自然里会有写不尽的素材,道不完的美丽。 下面的方法,也许能让你下笔有神:
一.巧取自然之景,让内容新颖夺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便是典范,词人先列举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特定的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而后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语道破天机,使前面的九个“自然”景物一下子有了词人浓浓的悲愁色彩,很是新颖。
二.细描自然之美,让语言靓丽多姿。想写活“自然”,就要在把握自然景物特点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这时,修辞便是让作文语言形象、生动起来的最佳办法。朱自清先生在《春》中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这种方法是“自然类”文章取胜的一大法宝。
三.巧抒喜爱之情,让情感与众不同。一个具体的“自然”景物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抑或不同的人“感受”上结果肯定不同。《岳阳楼记》中,面对“洞庭湖”的“自然”景色,“迁客骚人”们的“感受”是“或喜或悲”,而作者范仲淹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体现了其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骤然一新,产生了极其神奇的效果。
【方法累积】
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对比写景法。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能够突现“景”的细微差异。如《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把十几年前的一株零丁的藤萝同眼前的紫藤萝瀑布对比着写,表现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两个时期迥然不同的时代特征;《故乡》一文,作者把二十年前故乡的美好同现实中故乡的萧条进行对比,揭示辛亥革命以来广大农村经济日趋破败的现实。
二.拟人写景法。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把“景”人格化,能使“景”富有生机。如《山中访友》一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那“山中的众朋友”——古桥、树林、山泉、白云、瀑布、悬崖、峡谷、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一个个与之互诉心声,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三.比喻写景法。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使所绘之景更生动形象、更具体可感。如朱自清的《春》,文中分别用“火”、“霞”、“雪”喻春花,用“牛毛”、“花针”、“细丝”喻春雨,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喻春天,一连串的比喻,写出了江南春天的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一一刻入读者的脑海里。
四.动静结合法。景物描写要动静结合。自然现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有的处于变化状态,既要写出它的静态,例如景物的位置、形态、大小、色彩等,又要写出它的动态、景物瞬间的形态、位置、声音、色彩等方面的变化。写景要做到有动有静,动静结合,逼真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鲁迅的《社戏》写春夜出航时连山之景:“淡黑起伏的连山,仿佛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一句,化静为动,以动写静,衬托出想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五.简笔勾勒法。也叫“白描”,是一种文字简练单纯、不作任何修饰渲染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能保持生活的原滋原味。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前部分写百草园冬景时,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出了百草园的其乐无穷。
六.细笔描绘法。也称工笔描绘,即注重细部的描绘,表现其独有的特征。如《白杨礼赞》一文,作者对白杨树的干、枝、叶、皮进行细致的描绘,表现白杨树的正直、团结、向上、质朴的特征。
七.综合表现法。即综合调动各种表现手法,来描摹景物的特征。写景时可以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或调动多种感官多侧面多层次地反复描绘。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调动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写潮来时的情景,这种先声夺人之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也调动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描绘百草园美丽景色,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时甚至还将某一种感觉转化成另一种感觉来描写景物。如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写到:“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作者以视觉写嗅觉,把虚幻的芳香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