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大家在小学的时候可能就知道了。
但是,居里夫人发现镭背后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
在科学史上,居里夫人无疑是一位闪闪发光的女性科学家,她肩负盛名,可谁又知道,她终其一生,才摆脱了“波兰荡妇”的称号?
一.居里夫人称号的由来
居里夫人在嫁给丈夫皮埃尔.居里之后改名为玛丽.居里,而后大家一直叫她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
她原名叫做玛丽.斯科沃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玛丽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中学教师家里,
她的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师,母亲则是当地一所女子寄宿学校的校长,在当时那个年代,玛丽的出身还算不错。
玛丽从小聪慧,十分喜欢学习。1891年,玛丽24岁。她到巴黎大学理学院的物理系读书。
在这里,她认识了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
皮埃尔.居里当时是巴黎理化学校实验室主任,玛丽和他认识的起因其实是想得到更好的实验环境。
不过,在到了皮埃尔的实验室之后,两个人志趣相投,玛丽的聪慧机敏吸引了皮埃尔。
于是,日久生情,两人在一年之后结婚,婚后,玛丽便随了皮埃尔的姓氏,从此改名为“玛丽.居里”。
皮埃尔和玛丽在实验室
1896年,玛丽通过了巴黎化学校的职称考试,在学校的物理实验室谋得了一个职位,此后她便和丈夫皮埃尔一起工作。
此处值得一提的是,玛丽在巴黎求学四年,她很努力,也很刻苦,最后毕业的时候获得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1898年的7月份,玛丽和丈夫皮埃尔发现了新放射性元素84号,玛丽便建议用她的祖国波兰命名这个新发现的84号元素为“钋”。
就在居里夫妇发现“钋”的五个月之后,他们又宣布发现了“镭”。
不过,发现这个“镭”就没有那么一帆风顺了。
居里夫妇一说他们发现了镭,便有不少科学家跳出来指责和抨击他们,既然你们发现了所谓的“镭”,证据呢?把“镭”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我们不能指责那些质疑居里夫妇的科学家们,毕竟科学研究讲究实事求是和严谨,不是随便一句话说出来就能证明你说的是真的。
居里夫人年轻照
当然,居里夫妇并不在乎这些质疑声音,因为他们本就打算将“镭”提取出来。
但是“镭”的提取是一个艰难又漫长的过程。首先,要想提取镭,就得有大量的沥青铀矿渣(居里夫妇从青铀矿里发现的镭)。
居里夫妇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购买了十几吨的沥青铀矿渣,要从这十几吨的矿渣中提取出镭。(这得是多大的工作量,光是十几吨沥青铀矿渣堆在那里就足够让人窒息了……)
整个提纯实验耗时45个月,经过几万次的提炼、提纯,居里夫妇最后从十几吨的沥青铀矿渣中提取出了10克的氯化镭。
居里夫妇也算是用这10克氯化镭堵住了那些质疑的声音。
当然,这10克氯化镭给他们带来的还有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丧夫之痛
不过,对于玛丽而言,这个奖是她坎坷人生的开始。
看起来,这个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得的十分顺利,她提出发现镭,然后证明真的发现了镭元素,最后就得了奖。
但是事情的发展可不是这寥寥数语就能概括的。
居里夫人在做实验
首先,1903年的这个诺贝尔奖是不是居里夫妇单独获得的,有人和他们分享、并且分走了他们一半的奖金。
这就奇怪了,镭不是居里夫妇发现提纯出来的么?怎么还有人来分奖?分奖的人是谁?
拿走居里夫妇一半奖金的人叫做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是一位法国物理学家,他出身科学世家,父母都是科学家,祖父还是皇家学会会员。
来讲一下贝克勒尔为什么能分走这个奖。
首先是因为1896年的时候他第一个发现了铀盐的天然放射性现象,不过当时贝克勒尔并未过多在意这个现象,他把这种现象当作荧光。
此后,贝克勒尔也并未在此上面花费过多的心血去研究,关于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和研究,所有的工作都是居里夫妇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共享这个奖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不要说他一个人就分走了一半的奖金。
按照正常情况,既然是三个人获得奖项,难道不应该三个人平分奖金么?
这就引出了1903年这个诺贝尔奖背后的另外一个秘密。
其实一开始,玛丽并不在获奖提名名单里,提名名单里排在第一位的竟然是贝克勒尔。
居里夫人旧照
就连玛丽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也被形容为“贝克勒尔的助手”,而玛丽,则被称作“皮埃尔.居里的助手”。
这显然不公平,对于放射性的概念和理论,玛丽才是真正的创始人,就连她的丈夫皮埃尔也不过是以她的助手身份参加进她的放射性实验中的。
早在1895年,玛丽还没和皮埃尔.居里结婚的时候,法国的皇家科学院就已经宣读过玛丽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
实际上,皮埃尔.居里是在玛丽已经研究镭两年之后才加入这个实验的,当时加入的初衷是玛丽需要他帮忙调试和改进实验仪器。
但就是这样,真正对发现镭元素有飞跃性贡献的玛丽却并没有被提名。
而后,在皮埃尔.居里的不断坚持之下,玛丽的名字才以“皮埃尔的助手”的名义出现在了获奖名单里。
贝克勒尔以这样的方式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奖,但他丝毫不觉得惭愧,反而曾公开发言称:居里夫人的贡献是充当了皮埃尔.居里的好助手,这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上帝造出女人来,是配合男人的最好助手。”
这番发言是真心还是在开玩笑我们无从得知,但是足够无耻是真的。
居里夫妇
当然,诺贝尔之后,等待玛丽的不是童话里的幸福生活。
1906年,皮埃尔.居里走在路上不小心被马车撞到,当场身亡。
这一年,39岁的玛丽失去了一直以来互相扶持的丈夫,实验室只剩下她一人。
三.爱上已婚的男人
玛丽很伤心,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
很快,她的生活被另外一个男人闯入。
这个人是她已故丈夫皮埃尔的学生,保罗.朗之万。
保罗也是一位科学家,他一直跟着皮埃尔学习。
皮埃尔去世之后,保罗充当了玛丽的实验助手,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保罗都给了玛丽很大的支持。
当时法国政府为了表示对皮埃尔去世的遗憾,向玛丽母女(她和皮埃尔当时已经有了一个女儿)提供了抚恤金,但是被玛丽拒绝了。
玛丽表示她不需要抚恤金,她在索邦大学教书可以养活她和女儿。
保罗也十分积极地帮着玛丽准备在大学教书的教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玛丽和保罗相处的时间越来越久,他们之间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两人互生情愫。
居里夫人在实验室
本来这挺正常的事情,也不是说玛丽的丈夫死了她就不能再爱上其他人。
可这保罗他不是一般人,他结婚了。
保罗家庭条件不好,很早就娶了杂货店老板的女儿珍妮为妻。保罗和珍妮结婚之后也有过甜蜜期,但是甜蜜很快就被生活和现实压垮。
保罗的工资并不高,而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搞实验,这养家的重任也就全部落在了妻子珍妮的身上。
珍妮要养孩子,还要做家务,她对保罗的爱慕逐渐变为了不理解。珍妮没怎么读过书,她和保罗二人之间的认知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
对于保罗而言,他也很痛苦,妻子不能理解自己,只希望他可以多赚钱;对于珍妮,她更痛苦,她嫁给保罗整日操劳,保罗看不到她的辛酸就算了,还明里暗里对她各种嫌弃。
保罗所追求的是珍妮永远也无法理解的,时间久了,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都不是能将保罗的出轨合理化的理由。
保罗将自己婚姻的不幸诉说给玛丽,一开始,玛丽的态度是安慰保罗,希望他可以理解珍妮的苦衷,他应该对珍妮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但是时间久了,玛丽发现她已经深深的爱上了保罗,而且显然保罗和珍妮之间的矛盾是没有办法缓和的,于是她开始劝保罗离婚。
保罗和玛丽陷入了热恋,1910年,保罗在玛丽任教的索邦大学附近租下一个房子,他和玛丽一起住在这个地方,玛丽则把这个房子叫做“我们的地方”。
此时的保罗虽然已经向妻子珍妮提出了离婚,但他并未成功。更加狗血的是,珍妮无意中竟然拿到了保罗和玛丽互通往来的信件,这些信件的字里行间都是玛丽和保罗热恋期的炙热话语。
居里夫人画像
珍妮就像一颗被引燃的手雷,瞬间炸裂,一气之下,她将这些信件全部送给了法国媒体!
事实证明,不管在任何时代,人们都热衷于八卦新闻。
比起镭元素,哪里有女科学家和已婚男人搞在一起来的有意思?
一时间,法国的大小报纸都开始报道玛丽.居里和已婚男人保罗.朗之万之间的“不伦恋情”。
所谓流言,三人成虎,报纸上的报道越写越离谱,越编越没有下限,甚至有报道描述,玛丽和朗之万的恋情也许在皮埃尔还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也许皮埃尔的死不是意外,而是一场情敌精心策划的谋杀也说不定?
这些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就好像他们亲眼看到一样。
一开始,玛丽还会去辩解和还击,她写信告知这些报社,不要随意污蔑她的名声,更不要胡乱的揣测和编写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
但是后来她就发现,她的反击和抗议根本没有用,因为在流言蜚语面前,比起事实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揣测。
开始有人来骚扰玛丽的生活,有人拿石头砸玛丽的窗户、有人给她些匿名信骂她是个婊子……
华沙居里夫人纪念馆
紧接着一封所谓的“玛丽和朗之万火热的通信记录”在报纸上被曝光,在这封信中,玛丽将她对性生活的渴望直接露骨的跃然纸上。
这封所谓的信件,成了压垮玛丽的最后一根稻草。
法国女人攻击她,叫她“波兰荡妇”。
一些本来支持玛丽的科学家们也不再给她支撑,很多人写联名信希望玛丽离开法国。
这些人当中甚至包括玛丽在法国最好的朋友保罗.艾培尔。
艾培尔的女儿在知道自己父亲的行为之后十分愤怒和父亲争吵,她怒不可遏地吼道:如果玛丽.居里是一个男人,她就不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四.“小个子居里”
玛丽确实因为是个女人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比如她当初之所以会来巴黎读书,是因为她的家乡华沙的大学不收女学生。
而后来到巴黎,她虽然以十分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但是却只能做一个中学女教师,而和她成绩一样的男性则可以留在学院教书。
就连皮埃尔.居里意外去世之后,相关方面也不再允许玛丽使用实验室,因为在所有人眼里,玛丽是一个女人,只是一个无关重要的助手罢了。后来还是在玛丽的多方申请之下才取得了实验室的使用资格。
居里夫人提炼镭的实验室
她的挚友爱因斯坦,私生活混乱极了(有兴趣可以看笔者前面写过的关于爱因斯坦的文章),不过从未有人骂他不要脸或者是个荡夫,大家只关注他的科学成就,至于他的私生活,没人在意。
那事情被发酵之后,保罗.朗之万呢?他有没有站出来和玛丽一起承担所有?
答案是:没有。
保罗.朗之万和玛丽的事情一被曝光,他就回到了妻子的身边,不管他向妻子开出了条件,即妻子要允许他公开拥有一位情人。
保罗的妻子珍妮为了留住他,竟然答应了这个无耻的提议。
当然,这不是保罗.朗之万做过最没下限的事情。多年之后,他又和一位女学生搞在一起,为了养活这个学生情人,他甚至找到玛丽,希望玛丽可以帮他的学生情人在研究所为她提供一个职位……
玛丽在看到保罗的所作所为之后,选择住进一家修女开办的医院逃避所有。
在玛丽隐居之后,流言的热度很快便降了。当然,这件事,除了玛丽,其他人都没有什么损失。
一直到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了,没有人有心情关注玛丽的八卦了,在战争面前,人人自危。
玛丽呢?
为了资助法国政府打仗,她把自己的诺贝尔奖牌拿到银行希望可以换成钱捐给法国政府。然后她又把所有的诺贝尔奖金全部拿出来购买了法国战争债券。
这些法国人曾拿石头砸她的窗户、曾指着她的鼻子骂她波兰荡妇……
但是玛丽好像已经不记得这些了。
居里夫人和她的雷诺车
她把一直以来研究镭元素的实验室关掉了,开始研究X射线。
玛丽研究X射线的原因是,在战场上有不少中枪弹的士兵,用X然射线可以帮助他们将子弹或者枪炮的碎片取出来。
她说服了法国的红十字会让她成为一名放射科医生,让她又去劝说身边有钱财的朋友捐款捐车。
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玛丽自学了人体解剖学,同时她研究X射线,还考了驾照(此处笔者实在惭愧,我的驾照已经三年了还没考下来),甚至还学习了简单的汽车维修技术……
最后,她在朋友捐的一辆“雷诺”卡车上组装了发电机、病床和一台X射线仪。
一开始,没有人相信她这辆简陋的“雷诺”卡车上的装置能帮助士兵取子弹。
玛丽没有办法,便自己冒着生病危险将车开到战场的前线,帮助那些受伤的士兵检查。那时候她已经47岁。
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那些中枪士兵体内、肉眼看不到的子弹,在X射线的照射下,显露无疑。有了这个X射线机器,极大的提高了外科医生手术的成功率。
居里夫人在教授护士用X射线机器
大家逐渐开始佩服眼前这个个子小小的女人,亲昵的叫那辆雷诺车为“小个子居里”。
不过玛丽很快发现,只靠她一个人一辆车,远远不行,需要更多的人手和车辆才行。
于是她让自己的女儿伊雷娜替她去战场操控X射线,她则回去开设X射线学习班,教授更多的人学习X射线。
与此同时,她将自己一直研制的镭元素取回,用来收集反射性气体氡(一种无色无味的惰性气体)做一种为感染组织消毒的空心针。
1918年,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玛丽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兴奋的将法国国旗挂到了窗户上,并且将那辆雷诺车开到街上庆祝,她看起来比任何一个法国公民都要兴奋。
五.只有她是居里夫人
因为长期暴露在放射性物质下,玛丽得了恶性白血病。1934年,玛丽.居里去世,享年67岁。
直到她去世,法国政府才意识到她的X射线研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救助了数十万的法国士兵,于是给她颁发了奖章。
居里夫人旧照
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不再去关注她的私人生活,而是对她献身科学的伟大人格表示尊崇。
在镭元素研究时期,只要她和皮埃尔申请专利,她本可以成为一名亿万富翁。
但是她放弃了申请专利,因为她认为这是科学的共同财富,应该造福更多的人。
就像爱因斯坦所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中,玛丽.居里是唯一一个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过去我曾把居里夫人的故事讲给我一个朋友听,他对居里夫人放弃申请专利的行为持反对态度,他反问我:如果居里夫人当初申请了专利,她可以成为一名亿万富翁,有了钱,她在战场上能做的事情不是更多么?
当时我没有反驳他,因为他说的好像也很有道理,如果她有钱,她确实可以买很多车,做很多X射线机器不是么?
很久之后我才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她放弃是因为她从未想过要用自己的发明牟利。
这样一个对国家和全人类有着崇高责任和使命感的人,她的格局已不是我们能看到的,我们又如何能用自己狭隘的看法去评判她的行为?
也正因为如此,只有她才是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