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的故事大全(宋之问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中国做为诗的国度,数千年来产生了无数诗人,著名诗人如过江之鲫,历朝历代都不乏其人。今天咱们谈的这三位著名诗人,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是大诗人了,都是颇有经典佳作传世的。他们的共同点是姓名的关联性,尤其是姓氏,分别跟历史上相连的三个王朝(这里指中国历史上的主干王朝)唐、宋、元一样,即唐珙、宋之问和元好问。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三人是不是跟他们的姓氏一样,分别是唐朝人、宋朝人和元朝人?如果让一个小学生或者对古诗从来不感兴趣的人来猜,估计会这样认为。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如果让你来猜宋之问、元好问、唐珙三大诗人各是哪朝人,你能完全猜对吗?笔者以为太难了。那么这三位大诗人究竟各是哪朝人呢?本期分解。

咱们先从宋之问说起,接下来再说元好问和唐珙,至于为何这样排序,读完便知。

(一)宋之问是哪朝人?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宋之问尽管名声不太好,但他无疑是位大诗人,他同当时的著名诗人沈佺期齐名,时人称“沈宋”。后来人们把他与陈子昂、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等并称为“仙宗十友”,可见其在诗坛的地位。

宋之问的诗被认为写得感情真挚,情景交融;其诗章法严谨,对仗工整,词采绮丽,音韵和谐,尤其以五言律诗最为出色,对唐代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其传世作品很多。著名诗作有《晚泊湘江》《息夫人》《缑山庙》《度大庾岭》《过函谷关》《江南曲》等。尤以《渡汉江》最为著名:“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还有《江亭晚望》:“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另外宋之问还有不少佳句传世,比如:“芳树摇春晚,晴云绕座飞”“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开襟坐霄汉,挥手拂云烟”“徒闻沧海变,不见白云归”等。

宋之问这人长相英俊,才华横溢,且少年得志,19岁便考中进士,曾与杜审言(杜甫的爷爷)同朝为官。他虽文采出众,但人品不端,善于投机钻营,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一切手段,甚至卖身求荣。当时是武则天当权,尽管其诗才颇得武氏赏识,比如他的那句“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就曾得武氏激赏。

但武则天并没有因他能写诗就重用他。于是宋之问就想尽各种办法接近武则天的两位媚臣,也就是张易之和张宗昌兄弟,但武则天仍没让他当太大的官,也就是在礼部当个主簿。后来武则天退位,唐中宗继位,张氏兄弟被杀,宋之问被贬到广东罗定县任参军。宋之问感觉不爽,于是便违旨秘密逃回洛阳。后来他又谄媚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失势后,又谄媚安乐公主等。他朝三暮四,最终被唐睿宗流放,并被赐死。

不过宋之问最被人诟病的是,他为了一句诗而杀死其外甥一事。他的外甥刘希夷也是位诗人,他曾写有一诗叫《代悲白头翁》,其中有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被老宋看上,便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从,他便找机会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活活压死了,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桩著名的公案。

看完宋之问的简介,你会说,这不明摆着,他不是唐朝人嘛。一般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大家是认为他是唐朝人,不过这是偷懒的说法,宋之问(约656 — 712),从他的生卒年份可以看出,他显然是身跨两朝,即在唐朝出生,又历经武则天的周朝(690—705),最后在唐朝复国之后去世。所以严格地说,他是属于唐朝和周朝(或者武周)两朝的人。除非你不承认武则天的周朝的合法性。至于武则天的周朝,不但国主易人,国号已改,而且国都也从长安迁到了洛阳,你说他究竟合法不合法?

(二)元好问是哪朝人?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跟宋之问相比,元好问的才华、成就和名气更大。想必大家都熟悉这句诗(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这句就出自他的《摸鱼儿·雁丘词》。这首词被金庸《神雕侠侣》中的女魔头李莫愁唱了许多次,简直脍炙人口。

元好问可是不折不扣的大诗人,如果你不认可上面那句词,太痴情,太“琼瑶”了,那么再看首豪放的,如《游黄华山》: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击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怎么样?元好问这瀑布写得有气势吧,简直比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更大气磅礴。

元好问曾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在诗、文、词、曲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元好问学问深邃,著述颇丰。流传下来的作品的有:诗1380余首,词380余首,散曲6首,散文250余篇,小说《续夷坚志》4卷202篇,《中州集》10卷,文论《唐诗鼓吹》10卷等,标准的大文豪啊。

元好问生于1190年,正处在宋、金、元三角鼎立时期。据说他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后代,其先祖相继迁居洛阳、汝州、平定州(今山西省平定县)等地。至元好问的曾祖父元春时,又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所以他首先是金朝人,因为山西当时属金朝,而并非宋朝。元好问生逢乱世,所以他一生颇为坎坷,屡次迁居。

他自幼聪慧,7岁能诗,有“神童”之誉。但他时运不济,从16岁时开始参加科考,分别在19岁、22岁、25岁、29岁等数次进京赴试,但均落第不中,直到32岁才进士及第。但因科场纠纷,他被诬为“元氏党人”,便愤然不就职。直到他三十五岁时,才得到朝中重臣赵秉文等人的贡举,参加宏词科考试,成绩优秀,登第后,他才正式入仕,被任为权国史院编修,留官汴京。

金朝正大三年(1226年),元好问任河南镇平县令。之后又应邓州节度使移刺瑗之邀,赴任幕僚。不久,蒙古军攻陷凤翔,移刺瑗投降,元好问借机辞职。1231年,元好问调任南阳县令,他在任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成绩斐然。

此后不久,元好问赴京调金朝政府任尚书省令史,全家迁居汴京。此后又升任左司都事,官至翰林知制诰。

1233年,蒙古军围汴京,元好问被围城中。当时金哀宗弃京而逃,朝中无主,奸臣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崔立投降蒙古后,胁迫朝臣为自己立碑歌功颂德,元好问、王若虚、刘祁等都被迫参加撰写碑文,但元好问坚持不为崔立歌功颂德。

1233年四月,蒙古兵攻破汴京,元好问即向当时任蒙古国中书令的耶律楚材,推荐了五十四位中原秀士王若虚等,请耶律楚材予以保护和任用。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举荐的儒士大多被元朝起用,那五十四名知识分子中有十五名在《元史》中有所记录,他们对保存中原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金亡后,元好问随金朝大批官员被俘,并被押往山东聊城看管两年,后居住冠氏县。元好问作为囚徒,与家人辗转于聊城等地,受尽漂泊。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秋,因其诗文名气颇大,耶律楚材倾心接纳元好问。可五十岁的元好问已无意出仕为官,他重回家乡隐居,并交友游历,潜心著述。1252年,元好问觐见忽必烈。希望说服忽必烈尊信儒学,并请他为“儒教大宗师”,促使其任用儒士治国。

元好问的文学成就以诗歌创作最为突出,因为他目睹了蒙古灭金的历史,写的诗多被称为“丧乱诗”,这些诗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现实,具有诗史的意义。元好问的“丧乱诗”就艺术上的概括力和情感上的真挚性来说,是杜甫以后少有的。

元好问还有为数不少的写景诗,这类诗风格豪壮、清雅、不事雕琢,有很多名句。比如上面提到的《游黄华山》等;另外他的词也很优秀,共留下377首,是金代作品最多的词人,代表作有《水调歇头·赋三门律》《木兰花慢》等。

1257年10月12日,元好问去世,享年68岁。元好问的朝代归属比较复杂,首先他生在金朝,属金朝人,又在元朝时去世,又属元朝人;但其先祖是从中原地区迁到山西的,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他又是宋朝遗民,又有点宋朝的味道。

(三)唐珙是哪朝人?

相对于宋之问和元好问,唐珙似乎名气不够大,但咱们先看看他的诗,是不是有大师级水平。“牡丹架暖眠春昼,薄荷香浓醉晓晴”(语出《猫》);“瑶阶梦结翠宜男,误堕仙人紫玉簪”(语出《墨兰》)。如果你认为这都不算啥,那么请看这首诗,《过洞庭》(又名《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怎么样?即便李白、苏东坡也就这水平吧?特别后两句,简直绝了,“清梦”压了“星河”,宛如千年之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意境了。怪不得这首诗被收入了《全唐诗》里。你也许会问,既然他的诗收入了《全唐诗》,即便不考虑他的姓氏,即姓唐,唐珙也是唐朝人吧?错!他还真不是唐朝人。那么他是哪朝人?

首先要否定他是唐朝人。这就是笔者把他放在最后介绍的原因,他所处的朝代比元好问更靠后。他的朝代归属也比较复杂。

唐珙,字温如,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事迹史上记载极少,仅说“珙豪于诗”。“豪”于诗,证明他很能写诗。其生平仅略见于《御选元诗》卷首《姓名爵里》、《元诗选补遗》小传里。

《大雅集》、《元诗体要》、《列朝诗集》、《御选元诗》等选录其诗数首,清朝钱熙彦《元诗选补遗》编录其诗八首。

从以上诗选可知,唐珙应是元朝人。那么《过洞庭》一诗为何被选入《全唐诗》呢?据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考证,此诗是被误收的。因为《全唐诗》并非唐朝人编著的,而是在清朝成书的。它是在康熙年间,即在1705年编篡的,并且编者多达10人,收入两千多名诗人的诗作近五万首,难免出现错误之处。况且此诗写得太漂亮,有唐诗的风格,放在唐朝的七绝诗里,不但没有任何不配的地方,而且还熠熠生辉,难怪会被选上。

最早收录唐珙此诗的是元朝人赖良编撰的《大雅集》,题为《过洞庭》。在作者小传中介绍,唐珙字温如,会稽人。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赖良,字善卿,浙江天台人。《大雅集》所录诸家诗人,都是跟编者同时代人,又有乡里之谊,他所收作品是比较可靠的。明末清初学者钱谦益编著的《列朝诗集》里也收入唐珙《过洞庭》及《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等诗,据《列朝诗集》提供的信息,诗集所收的多为“明世之逸民”的诗作,可知唐珙也是自元入明的诗人。因此,唐珙被确认为元末明初诗人。

据考证,唐珙的父亲唐珏是南宋义士,曾在元僧盗掘南宋皇陵之时,暗拾诸帝王遗骨并重新安葬,使之免受元僧亵渎。唐珙父亲是南宋遗民,他本人则是在元朝出生的,首先他是元朝人。但有人认为,唐珙虽生于元朝,但也应受其父影响,有侠义精神,所以他又被说成是南宋遗民。不过笔者以为,这个说法要是成立,唐珙必须长寿,因为他既是元末明初人,就是说他活到了明朝,而元朝好歹也享国97年,所以唐珙想跟宋朝联系上,须长寿一点吧。

综上所述,三位大诗人宋之问、元好问和唐珙,他们的朝代归属跟他们的姓氏宋、元、唐并没有关系,宋之问不在宋朝,而是唐朝和周朝(武周)人;元好问是金朝人也是元朝人,并且跟宋朝也有关系;而唐珙虽然有诗被误选入《全唐诗》,但他也不是唐朝人,而是元朝和明朝人,不管他是不是宋朝遗民,似乎跟宋朝也很有渊源。不要嫌啰嗦,既然是说历史,就要尽量考证准确。不知各位读者朋友全猜对了吗?(文/说历史的女人·一米暖阳)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