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称号的由来原文赏析(骆驼的由来简说)

1936年,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创作了一部《骆驼祥子》,描写了人力车夫祥子一生的命运浮沉。《骆驼祥子》问世后,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学宝库里的一朵奇葩,流传至今,在几代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有读者问:既然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为什么会被称为“骆驼祥子”?祥子跟骆驼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就好好地聊聊这个话题吧。

祥子不是北京人,来自城外的农村。祥子从小家里就很穷,没有读过什么书,一直在老家种田过日子。可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父母亲去世了,家里的土地也失去了,祥子变得一无所有,只好来到了北京城,当起了一名“北漂”,当上了一名人力三轮车夫。

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城,聚集着无数像祥子这样的“北漂”。如果他们有文化,就可以到大学里去教书,过着上层社会的生活;如果他们有点本钱,脑子也不笨,可以在北京城里做点小买卖,过着中层社会的生活。像祥子这样,一无文化、二无本钱的年轻人,就只好依靠一身结实的肌肉,在城市里下苦力,在底层社会里挣扎,幻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爬到中层去。

祥子这样的想法,我们不能说不对。周星驰先生在《少林足球》里告诉大师兄:“做人如果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只不过,电影是电影,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祥子很快就在现实的墙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祥子的理想是什么呢?说起来其实很卑微——希望用自己的劳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人力三轮车)。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做一名自由的人力三轮车夫,不受拴车人的气,想什么时候出车,就什么时候出车;想什么时候收工,就什么时候收工。多好啊!

谁能想到,就为了这个卑微的理想,祥子奋斗了3年之久。

3年里,祥子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每天早出晚归,忍饥受冻,雨里来,风里去,终于凑足了100块钱,并拿出96块钱买了一辆崭新的人力三轮车——老舍先生在小说里提到这样一个细节:“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这一年,祥子22岁。

其实,如果把祥子放在整个人力车夫的群体里来比较,就会发觉他足够幸运了。因为相当多的人力车夫,辛苦一辈子都买不起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三轮车,而祥子只用了3年就做到了。光凭这一点,祥子就超过了大多数的人力车夫。

于是,祥子更加卖力地拉起车来,还给自己定了一个更大的目标:“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开车厂子!那岂不是要爬到中层社会上去?

可是,祥子还没来得及高兴很久,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打击。有一天,祥子为了两块钱的车费,冒险出了一趟城,结果在西直门外被几个抓车夫的大兵连车带人给抓走了。

辛辛苦苦挣来的人力三轮车,不见了,祥子因而第一次落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可是,光恨有什么用?幸运的是,在这支军队逃走后,祥子意外得到了军队丢下的3匹骆驼。

众所周知,骆驼是“沙漠之舟”,常用于沙漠戈壁地区的骑乘、驮运、拉车、犁地等。元朝时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先生,就是骑着骆驼,沿着丝绸之路万里迢迢地来到元大都(北京)。北京城附近怎么会有骆驼的出现呢?是作者老舍先生乱写的吗?

当然不是。

北京城西边有一个门头沟。门头沟周边地区蕴含着丰富的煤炭,有1000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北京城作为都城后,城内居民所需要的煤炭,全部从门头沟运输进来。从明朝时期开始,人们采用骆驼来运送煤炭。骆驼的运力远远高于骡子、毛驴,从门头沟到北京城又多是平原地带,因此骆驼是非常合适的运煤工具。

显而易见,军队所丢下的3匹骆驼,便是从运送煤炭的驼队里抢来的。

祥子带着3匹骆驼进城途中,将它们以35块大洋的价格,卖给了一个乡下的财主。随后,祥子回到了北京城,回到了西安门大街人和车厂,继续拉起了洋车。

由于祥子曾经拥有过3匹骆驼,大伙儿便送了一个外号给他:骆驼祥子。祥子知道自己有了这个外号后,不急不恼,承认了。他也没工夫与工友们磨蹭,要再次拼搏一番,准备省吃俭用攒钱,再买一辆新的洋车。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