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哈姆莱特故事梗概(哈姆莱特写的是什么)

《哈姆雷特》到底讲了什么?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

大家好,这里是《Say Shakespeare 说莎翁》,改变您一生的38个故事,我们的使命是:做温暖世界的文化。我是Leonardo。

to be or not to be,that’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大家听起来会很熟悉。400年来,这句经典的台词,在全世界不同的舞台上被进行着无数次的演绎,迷倒无数观众与听众!

那么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呢?

他是一个417岁的王子,400多年来,他在这个世界上越来越受全世界的欢迎,尤其是最近的这100年以来,随着电影的产生和流行 。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哈姆雷特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大师莎士比亚的第22部话剧作品,也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关于哈姆雷特的故事。

哈姆雷特的故事

我们讲一下哈姆雷特的故事。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23岁的时候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哲学系,相当于今天94年的一个九零后。哈姆雷特王子(丹麦王子)有一天接到一个密报,说是自己的父亲去世。那么一个大学生开始从德国奔丧一路马不停蹄回到了丹麦。回到丹麦之后,马上有了另外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哈姆雷特的老同学男闺蜜Horation告诉哈姆雷特看到了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那么哈姆雷特就和Horatio一起到丹麦城堡的楼顶跟自己父亲的鬼魂进行对话。当然这是哈姆雷特一生中,也就是故事开始到现在一个特别的时刻。鬼魂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谋杀的,那么这个news是惊天动地的一件事情,对于一个23岁的大学生来讲,自己的父亲死亡,而且是被谋杀,从此,哈姆雷特的命运开始改变。他的唯一的最大的目标就是复仇,这就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因为哈姆雷特是王子,因此他的复仇和别人的不太一样。哈姆雷特思前想后,准备复仇。因为杀死自己父亲的就是自己的叔父,而且叔父娶了自己的母亲。这样一个特殊的状况对于一个男人,或者说对于一个要成为男人的人来讲,是特别特殊的一个状况。这个中间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复仇的对象是掌握了丹麦军权以及所有权力的自己的叔父,哈姆雷特本来是皇位的继承人,这个时候,哈姆雷特失去了所有,包括自己的父亲还有自己的女朋友。一天哈姆雷特要去母亲的卧室看望母亲,路过叔父的宫殿,看见叔父在祈祷,这是杀死叔父复仇的最佳时机,但是哈姆雷特认为这个时候杀死叔父会让他叔父的灵魂上天堂,不算是真正的复仇,放弃了这次机会。哈姆雷特来到母亲的卧室后,误杀了躲在窗帘后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哈姆雷特女朋友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

这个时候,哈姆雷特与他叔父的矛盾已经白热化,哈姆雷特的叔父克劳迪斯Claudius,因为感觉不可容忍哈姆雷特的疯狂,就把哈姆雷特流放到英国,这种流放就是三年,克劳迪斯其实还派了两个间谍,而且写了一封信,信上说:到达英国之后,请英国人立即处死哈姆雷特。但是哈姆雷特作为一名高智商的贵族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逃脱了阴谋,回到了丹麦。这个时候,他自己的女朋友奥菲利亚已经因为疯癫投河自杀,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三年过去,哈姆雷特回到丹麦,一切都改变了,自己也有所改变。

这个时候,哈姆雷特顺应了一个计谋,那就是克劳迪斯和要为父亲以及妹妹复仇的奥菲利亚的哥哥联手设计的一个计谋,要通过决斗中的毒剑和毒酒来杀死哈姆雷特。毒酒被哈姆雷特的母亲歌楚德误喝,哈姆雷特中了奥菲利亚哥哥雷欧提斯的毒剑,在毒药发作之前,哈姆雷特杀死了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也杀死了叔父克劳迪斯而复仇成功,但是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就是哈姆雷特的复仇故事。

那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四百年以来会越来越热,越来越受人欢迎呢?

在全世界范围内,电影版改编最多的故事是《灰姑娘》;第二位的就是《哈姆雷特》。但是如果把电影改编和话剧改编加起来第一位的就非《哈姆雷特》莫属了!为什么这样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具有如此奇幻的力量?以至于无数的大导演大演员都以可以演绎这样的一个故事作为骄傲呢?

好,我们来介绍一下背景。

2.背景故事

(2)故事借鉴了西班牙的《西班牙悲剧》

(3)私人背景,儿子叫哈姆内特

先来说说历史背景。

莎士比亚出生那个年代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是世界从中世纪的黑暗开始漫漫看久新光明的一个拐点。

[现实背景]

1作者莎士比亚写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是1600年,这个时候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在位,这位女王被称为“处女女王”,因为这个人终身未婚,而且她是25岁当上皇帝。伊丽莎白称帝之后不愿意结婚生子。当时中国的皇帝是万历皇帝,我们知道,万历皇帝曾经25年是不上朝的,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当然同时代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当时还有张居正也是同龄人,包括西班牙的大作家塞万提斯,当然中国还有汤显祖、吴承恩,他们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也就是说,太阳在照射过汤显祖之后,八个小时之后就会晒到莎士比亚的屁股。所以说,这是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2在伊丽莎白之前曾经有过英法百年战争,在1337至1453年期间英法曾经断断续续打了116年的战争,而且以英国失败而告终。在伊丽莎白执政的1588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中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大国崛起》,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全世界在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时 候,第一个崛起的是葡萄牙,第二个是西班牙,那么第三个就是英国。英国的崛起因为伊丽莎白一世近半个世纪的执政,而且终身未婚,奠定了英国领先世界四百年的这样的奇迹基础。直到二战,我们知道,二战的时候美国取代了英国,成为了世界领先的一个国家,那么这中间有一个题外话,就是说当今世界来讲英国是贵族统治的一个国家,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是英雄治国,英雄一定是高贵的,那么贵族不一定是高贵的,就向哈姆雷特的叔父虽然是贵族却是一个小人。

3.表达的思想/艺术赏析和奇闻轶事

[故事创作背景]

3那么这种背景下,当然还有一个特别personal的背景,就是莎士比亚的儿子叫哈姆内特,即H-A-M-N-E-T,哈姆雷特是H-A-M-L-E-T。莎士比亚的儿子在十一岁时候夭折,也就是在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的三年前不幸去世,也看出莎士比亚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思念,所以把男主人公的名字定为哈姆雷特,只差了一个字母。

另外,《哈姆雷特》的取材。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大师集大成者,但是他的所有作品中几乎全是改编,他的很多作品多是改编于真实发生的故事,流传的故事,或者是演出过的一些话剧。

《哈姆雷特》的改编其实有几个依据。西班牙有一部剧是《西班牙悲剧》,当然《西班牙悲剧》是一位父亲为死去的儿子复仇的故事,莎士比亚将这个变成了一个儿子为父亲报仇的故事。

另外一个就是流传的丹麦王子的故事,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几百年,大概是十二、十三世纪真实发生的。真实发生的故事中,这个王子复仇是成功的。

莎士比亚的每一个话剧,每一部作品都可以作为资料源源不断地去讲,特别有意思。

那么这只是一个背景,我们可以进入到哈姆雷特的内心。

在我们中国人来看,自己的父亲被杀了,为父报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我们发现,to be or not to be,在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是一个特别纠结,以及优柔寡断的一个人,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故事中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哈姆雷特的延迟报仇。后来的所有的不管是莎士比亚的专家、心理学家还是哲学家,他们都在这个问题上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这个就是造成这个故事独领风骚全球四百年的一个要素。

为什么哈姆雷特在鬼魂清清楚楚告诉自己他是被谋杀的之后,他要延迟呢?作为基督徒的哈姆雷特在被流放之前目睹自己的叔父祈祷,谋杀了自己的哥哥之后,他的内心肯定是很纠结,所以在祈祷。哈姆雷特路过教堂时看到正在忏悔、祈祷中的叔父,这时他是可以杀死自己在祈祷中的叔父,而他没有杀,为什么?

(1)想高贵的复仇

(2)恋母情结

(3)性格软弱和年龄问题

我们都知道,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是改编的,历史上有没有哈姆雷特呢?真实的哈姆雷特到底是什么反应?

在英国有一个 莎士比亚是我们都了解的一个心理刻画的大师,人文主义的一个大师。对人性和人文主义的描写是莎士比亚最擅长的,在《哈姆雷特》的故事里面,因为《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37部作品中字数最多的一部,英文大概是3100字,朱生豪的版本,翻译成中文大概是6万多字。在这个中间,有三个核心的问题。一个是哈姆雷特的延迟复仇,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后来的所有的不管是莎士比亚的专家、心理学家还是哲学家,他们都在这个问题上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当然还有他的恋母情结以及性格上的缺陷。那么我们着重在哈姆雷特的延迟复仇。这是一个有信仰的王子,虽然要复仇,但是所谓中国的古语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哈姆雷特明明可以这个时候复仇,但是因为据基督教的一个规定,如果在一个人祈祷的时候杀掉他,那他会上天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王子的高贵,当然后来的哈姆雷特的这种变化,就是在被流放之后的变化,可以突出这个人他的最大的变化。 英国有一个乐队,在70年代的“甲壳虫”,The Beatles。他可以放下刚刚得知父亲被谋杀的这种仇恨,有一些原由可以顺其自然地来复仇。这个也造成了哈姆雷特性格的缺陷,以及后来学者的一些不同的观点。

那么这个中间比较重要的,我们看后来很多的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因为在中间莎士比亚描写哈姆雷特内心时候,有一段全世界都很著名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大概有两分钟,最核心的一个就是,复仇的方式是不择手段还是高贵地去复仇。就像我们今天赚钱,是要不择手段地赚钱,还是要高贵地去赚钱。这就是哈姆雷特能够在四百年的历史中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知道莎士比亚的编剧也是一个,后来我做我的《伦敦奇遇》的剧本朗读会的时候请了一个中国当代比较有名的一个编剧,叫费明,费明从他的角度认为,”莎士比亚是被上帝吻过的两个人之一,一个是爱因斯坦,一个就是莎士比亚”。那么关于莎士比亚性格中的另外两点,就是他的恋母情结和性格上的缺陷。其实这个时候,一个失去父亲的人,哈姆雷特陷入了抑郁症。其实从一开始哈姆雷特回到丹麦,就慢慢喜欢一个人独处,不喜欢跟人打交道。所以说,从编剧的角度,莎士比亚给了人物很多的描写,就像台词一样,“To be or not to be ”,文艺复兴的大师没有从一个方向而是给了人物多个方向,这也是编剧比较牛的一个地方。

当然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谈一点恋母情结。当时1948年的这一版,奥利弗恋母情结的表达体现在演王子的男演员是42岁,当时演母亲的女演员才37岁。后来我们知道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认为,虽然是虚构的一个人物,但是这个人物是有严重的恋母情结,这个是为什么他延迟复仇。根据弗洛伊德的研究,他认为,哈姆雷特的延迟,在他的幻想中,在某种程度上,叔父是自己,自己是叔父,所以这个是他延迟复仇的一个心理上的内在因素。

4.名家印象

[名家演出]

我们再说一说历史上演过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无数明星,比如1948年,英国有一个非常高贵的演员叫劳伦斯.奥利弗,这个人是费雯丽的老公,当然后来他们离婚了。但是1948年,劳伦斯.奥利弗的这版《哈姆雷特》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后来再有根据莎士比亚著品改编的剧很少有能获得奥斯卡奖项的,因为不太原创,基本都是改编,而且《哈姆雷特》这部剧也不是原创的,是有一个流传的故事。所以说1948年劳伦斯.奥利弗的这版哈姆雷特获得了奥斯卡。我们刚才说1948年奥利弗获得奥斯卡是因为他演绎的版本男演员已经42岁。

后来1990年,最近很火的《血战钢锯岭》的导演梅尔吉普森,他其实是演员,因为在1990年演过一版《哈姆雷特》,这一版的《哈姆雷特》我个人感觉是非常到位的,一个演员对于角色的体验和演绎的处理特别到位。后来1996年,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奥斯卡的女演员,就是《泰坦尼克号》的温丝莱特,在她21岁的时候,演了奥菲利亚。

后来我们知道现在的,就是2016年,莎士比亚去世四百周年,去年是疯狂的一年,全世界有大大小小的纪念,卷福在英国伦敦演了一出舞台剧的《哈姆雷特》,据说20万张票在30分钟内全部售光,很多人在网上或者剧院门口排队等待买票,甚至有排了一天的。卷福被称为现在全世界最性感的男演员。

当然我们中国也有一些演员,比如说濮存昕,也是演过一版《哈姆雷特》,包括《北京人》的王斑,也是演了一版《哈姆雷特》。邓超一直说他要演哈姆雷特,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演。邓超这一版应该会比较过瘾,因为邓超大概是1978年出生,现在是39岁。其实现在世界上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的大演员一般都是四十来岁,为什么23岁的角色要用40岁的演员来演?因为哈姆雷特人物的内心太难把握,一般没有生活阅历或者生活阅历不够的男演员很难把握这样一个王子的形象,既要牵扯到政治,又要牵扯到个人的命运,这样的所谓个人的飞来横祸,这样一些复杂的心理。所以一般是四十岁的演员才能演这样一个王子。

去年还有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英国的查尔斯王子和全世界最著名的一位喜剧演员和其他七位演过哈姆雷特的大演员,他们做了一场纪念活动。去年网上有一段视频被疯狂转载,就是这九个人怎么去体现“to be or not to be ”的重音,根据自己在全世界的影响以及自己的表演风格去展示,很好玩。我们都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哈姆雷特出场事23岁,死亡是26岁左右,也就是一个男人愤青的年纪,那么这个年龄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和哈姆雷特一样的问题,比如说,被别人排挤,被别人怎么样、遇到困难,所以说,再成功的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其实在生活中的一个阶段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不管男人还是女人都会认为自己是哈姆雷特,其实哈姆雷特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性别的区分。

在现实生活中,也就是丹麦十二世纪到十三世纪中,那么为什么莎士比亚这样的设计以及艺术的处理要让王子献出生命才能复仇成功?我想这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给了人物一个巨大的假设,其实这个世界上比较动人的是悲剧,悲剧的力量。因为悲剧达到了一个审美的高度,如果按现实中丹麦真实发生的故事,王子复仇成功而且自己安然无恙的话,那从艺术上来说分量就轻太多。所以说,这样一个莎士比亚天才的处理就吸引了当今世界无数的演员。

[名家评价] 作者/作品

后来尼采评价《哈姆雷特》说:“哈姆雷特说得太多,做得太少”。这也是莎士比亚很厉害的一点,因为这是莎士比亚的第22部剧,也是36岁的莎士比亚在伦敦早已功成名就,想通过自己的作品来炫耀自己的技巧。自己的写作技巧太牛了,所以写了那么多字。所以尼采对哈姆雷特的这种评判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当然后来歌德的评判是“哈姆雷特在困难面前缺少行动的能力,而不是没有办法。”其实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可能我们想多挣钱,但是我们的能力会差很多。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们想去外国去旅游,想上更好的学校,我想要跨越这样一个自己想法和行动力之间的一个魔咒。

5、经典台词 中/英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Ladies and gentlemen, 今天关于哈姆雷特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说莎翁》与您不见不散!thank you very much ,拜拜!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