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深吃货的老母亲,在这些年养娃的过程中经常被人问到养出好胃口宝宝的秘诀。有啥秘诀,要我说胃口这件事“七分天注定,三分靠人为”。
人为的“三分”怎么算,一分好兴趣,一分好习惯,一分好心情。咱今天就先说说这好兴趣。
想要孩子好好吃饭,勾起他们的兴趣非常重要。我不支持将吃饭当成任务的就餐氛围,并且认为一味跟孩子谈营养是无效的,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即便咱们自己也会有需要捏着鼻子才能接受的口味,更何况味觉敏感的孩子呢!因此面对孩子的闭口不吃,我们的引导点要从解决一顿饭转换成尝试一种口味。
尝试到底有多重要,我今天专门翻出一本绘本分享给各位,也许你们会发现这种思维转变的意义。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生长在豌豆国却怎么也爱不上吃豌豆的小公主,在一次自作聪明的“釜底抽薪”后居然爱上了豌豆,并且无法自拔。先上几张插图咱们接着聊。
这样的挑剔算不算是深恶痛绝,然而只要一个点,一切都会转变。
这个点不是国王的威逼利诱,也不是臣民们的潜移默化,而是出自身体的本能,我们的孩子需要的就是这种本能。
当然等着孩子去发现一种口味是存在概率的事情,多数时候还要靠我们的引诱(注意我说的是引诱而不是引导,孩子的事其实经常需要少一些正经八百)。就像德芙多年不变的丝滑广告,用触感代替口感呈现给观众,转变了我们的关注点,也轻而易举地让我们接受了它其实并不算纯正的口味。
至于引诱的方法,却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以及年龄特点有所区别的,不能一概而论。
包子比较不能接受苦瓜,但作为易上火体质很显然她需要苦瓜。在她2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每次吃苦瓜会是一场游戏,她用嘴巴来帮我找出苦瓜的秘密。这源于我的一次“大惊小怪”,我告诉她自己发现苦瓜表面的每一个突起的苦味都不同。处于好奇心旺盛期的小丫头立刻捏着鼻子进行考证,最后苦着脸告诉我这个发现是错的。同样的游戏我们玩了很久,直到她认为自己一口就能戳穿我的不靠谱。紧接着她进入了爱美的3岁,我的话术就变成了“拒绝上火,做无痘美女”。最搞笑的就是她居然真的能在吃过几口后告诉我自己变漂亮了,就是靠着她自说自话的强大信念,苦瓜算是隔三岔五能吃上几片了。
前段时间途经西安,我又成功的利用引诱让包子接受了辣,当然这种辣并不尖锐,否则就变成了毁其健康,实在得不偿失。这次用的方法更简单,只有一幅图。
肉夹馍袋子上的这幅”陕西八大怪“勾起了包子的好奇心,我在一番讲解后顺道提起了陕西辣的精华在于香,而非辣。包子为了体会完整的秦地风俗,决心一试。
一试之后便是海阔天空,这也是我们最喜欢看到的状态。因此再多的道理都比不上尝试,每个挑食的孩子需要的都是迈出尝试的一步,只有尝试他们才会明白自己对于食物产生的恐惧多数是不切实际的,又或者说这种恐惧克服起来并不难。